聪明的父母,不是靠掩饰自己的错误,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绝对正确”的形象,来赢得孩子认同和接纳的。
小语读小学的时候,很喜欢朗读课文,这有点随我,为此我常常在心里偷着乐。
那时候,丈夫有个习惯,喜欢斜躺在沙发上,闭着双眼,让女儿读报给他听。
有一天,吃过晚饭,丈夫又拿来当天的报纸,招呼小语说:“闺女,过来给爸爸读报纸。爸爸很喜欢听你读报。”
“哎,好的。”能够得到爸爸的肯定和需要,女儿乐不可支。
小语的声音像清泉般清脆悦耳,丈夫脸上表现出很陶醉的神情。我在一边随手翻阅着时尚杂志,一边听着小语读报。
小语读的是一篇公交车售票员与乘客发生争执的新闻。在读到售票员责怪乘客时,小语读道“售票员说乘客强(qiǎng)词夺理……”
“不对,是强(qiáng)词夺理。”丈夫插嘴说。
“就是强(qiǎng)词夺理嘛,读三声。”小语停止读报,拍着爸爸的腿说。
“强(qiáng)词夺理!”丈夫依然闭着眼睛。
“强(qiǎng)词夺理!强(qiǎng)词夺理!”小语理直气壮,不甘示弱。
我冲着小语笑,点了点头,告诉她:“你是对的。”小语高兴地继续读报,丈夫没再说话。
第二天早上,小语又想起了昨天报纸上那个成语。我们正在吃早饭的当儿,她搬着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走到爸爸身边。
“爸爸,你看这儿,就是念强(qiǎng)词夺理嘛!”
“对啊。”丈夫看了看词典,转向小语,好像忘了昨天的事情。
“那你昨天还说念强(qiáng)词夺理呢?”小语辩驳爸爸说。
“没有啊,我什么时候说过念强(qiáng)词夺理。”丈夫像是被“冤枉”了似的辩解道。
我笑了,对小语说:“你爸爸就是强词夺理。”
“对,爸爸就是耍无赖。”丈夫的表现让小语有些不快,“爸爸不诚实,以后我不信你的话了!”
我冲丈夫使了个眼色,他有些不情愿地对小语说:“啊,你对了,爸爸错了,行了吧?”
小语这才露出了笑脸,看上去很有成就感。
父母不是圣人,在孩子面前不可能不犯错。聪明的父母,不是靠掩饰自己的错误,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绝对正确”的形象,来赢得孩子的认同和接纳的。
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的错误,也许能暂时“保住”自己的面子,却损失了更多,比如,可能会让孩子不再信任自己;可能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观念;使孩子形成不诚实的品质;双方的沟通也容易遇到阻碍,等等。
我在心理咨询中,曾接待过一个19岁的大专男生。
这个男孩家在农村,近十年来与父亲的关系始终很僵,以至于每个寒暑假回家,他和父亲都没话可说,他甚至常常找理由不回家。
那一次,男孩跟我说起了他在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件往事。
“我恨我爸,我甚至不愿意叫他爸爸……”谈起自己的父亲,男孩咬牙切齿,似乎与父亲有不共戴天之仇。
“我猜,你父亲一定深深地伤害过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事情吗?”我知道,男孩被揭伤疤,可能会很疼。但我知道,找到事情的根源,我才能提出更好的建议。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病了,没去上学,在家休息。那一天,我爸说的一句话,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说到这里,男孩说不下去了,身高近一米八的他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烁。
我没有催促男孩,而是等他自己说出父亲说的那句话。
“我爸责怪我说……你看你待在家里,不但不能去读书,还要花钱治病,你真不争气。”他父亲是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常常不顾家人的感受,说出伤人 的话。
就是这句话,让父子俩的关系从此凝固了。后来,父亲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爱面子的他始终没向儿子认错。
那段时间,父亲只是加倍地对儿子好,为他做他爱吃的饭菜,为他买他喜欢看的战争书籍,带他去看他喜欢看的电影……他尽力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父亲想用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但是,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儿子希望的是父亲能够坦诚自己的错误,能够坦诚自己对儿子的伤害。男孩后来又一次找到我说,他永远不会原谅父亲,哪怕父亲现在向他认错。
我知道,对于这件事,他的父亲也许已经忘记了,但儿子却把这件事记在心里一辈子。
这是一个失败的父亲,不仅在于他对儿子说了那句不恰当的话,更在于他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
孩子对父母的言行是异常敏感的。父母的错误言行,可能会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伤害。如果父母不能及时为自己的错误言行道歉,这种伤害会变得越来越深。
为了避免伤害,父母绝不要等孩子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才勉强去认错;甚至是孩子指出了自己的错误,还设法去掩盖它。这些错误的做法,可能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一辈子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