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

http://www.sina.com.cn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尊重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

  三岁的孩子必须为他自己摆弄东西。如果给他依其身材比例制作的东西,容许他学着大人一样操作,他整个性格就会变得平和、满足。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儿童的呢?我们会毫无顾忌地任意阻止他们的活动,就像主人对待没有人权的奴隶一样,而且我们在这样做时,居然毫无内疚之心。在许多人看来,对儿童表现出尊重是十分可笑的。

  大人们对下面的情形已经习以为常,当一个幼儿正在做自己的事儿,比如吃饭时,年长者应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喂他;当他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时,又有年长者急不可耐地帮他扣上。总之,他的每一行为都有人去代替他做。这真是对孩子最起码的一点尊重都没有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儿童对我们有所妨碍时,我们却会十分严厉地加以禁止!当我们正在不慌不忙地品尝汤的美味时,巨人突然现身,从我们手中抓走汤匙,强迫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汤喝下去。他的举动差点使我们噎住了。我们也会对此表示抗议:“为了仁慈的缘故,请你慢些吧!”但是,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势必使我们的消化功能受到损害。

  再假如,由于有一场令人高兴的约会,我们正在房间里带着愉悦的心情慢慢穿着外套,忽然巨人进来,将一件外套扔到我们手上,还要强行给我们穿戴。他的举动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当我们穿上外套后去散步时已毫无愉悦之情了。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不仅包括喝下去的汤,有益于健康的走步训练,而且还包括我们能自由地做这些事情。

  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志。我们还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让孩子静止不动,或让他不断走动。我们还为他作选择,为他做主。这种教育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她们实际上是在阻碍孩子初期意志的发展。这种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一种控制他们行为的力量,使他们变得胆小,以致在没有他们所依赖之人的帮助和同意时,连承担任何责任的勇气都没有。

  尊重孩子的自我潜能,让孩子亲自参与实验、观察

  孩子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正是这种潜能,会引导他去触摸某种东西,去熟悉它。而我们对他做了什么呢?我们却对他说:“别碰!”他到处跑动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走得更加稳当,我们却对他吼道:“别跑!”他向我们问问题,本来是为了获得知识,我们却很不耐烦地回绝他:“别烦人!”科学的创造性想象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如果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我们就对那些使用油灯的人说:有朝一日,纽约市的夜间将会灯火辉煌;人在海洋中遇险时,他们能发出为陆地上的人所理解的求救信号;人可以在空中飞翔,而且比大鹰飞得还快……我们的先辈们一定会耻笑我们是痴人说梦。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环境条件和人们的认知能力下,他们是无法想象出这些事情的。

  当我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时,我们的内在思想就开始工作了,并使外部世界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有如神助,它在一种伟大的力量——创造力的驱动下创造着世界。在当今世界,所有人都应该接受科学方法的熏陶,应该让每个小孩都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使他们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他们那想像的翅膀就可以从更高的基点起飞,他们的智能也能被很自然地引向创造之路。

  为此我想给每位妈妈一个忠告:让你那三、四岁大的孩子依照他们的喜好去行事,让他自己梳洗,自己换穿衣服,自己吃东西。在“儿童之家”里,孩子的每一个粗鲁动作,都会被椅子和桌子发出的噪音“展现”出来,为此,孩子就会变得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动作。“儿童之家”里也摆设一些易碎物,像玻璃、盘子、花瓶等等。有的大人可能会质问我们:“为什么?这些玻璃制品一旦到了三、四岁孩子手上,一定会被打碎的!”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把几片玻璃看得比孩子还重要。难道这类值不了多少钱的东西比孩子的身体训练还珍贵吗?我们应该想想看,在孩子生命中的前几年,他是怎么度过的。他被限制在家里,里面只有不能打破、不能弄脏的东西,孩子根本动弹不得,更没有机会练习控制身体,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许多学习必要生活经验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孩子的生命也将因此而受到影响。

  妈妈准则:

  接下来我将列举出几项原则,希望妈妈们能在此基础上寻求出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尊重孩子正在进行的所有合理活动,并试图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这是首要的原则。

  第二条原则是:我们必须尽可能支持孩子活动的意愿,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第三项原则是,我们必须时时警觉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之道,因为孩子的感情——特别是对外来的影响,比我们想像的还要细腻敏感。我们不必在孩子面前充当完人,期望每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相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孩子公正的观察批评。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方法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