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游戏:“好”结果与“坏”结果(5岁)●
一天,天刚一黑,就停电了。我找来火柴,点上蜡烛。在幽幽的烛光里,我和儿子只好聊天打发时间。
我挑起话题:“这火呀,有好也有坏。是吧?”儿子似乎没明白我要说什么,我又说,“划一根火柴,火就有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火太大了,会怎么样?”
儿子说:“房子烧没了。”
“烧成什么样子呢?”
“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地上全是破烂的一堆。”
“还有呢?”
“天烧黑了!”
真新奇的句子啊!我惊讶地说:“天烧黑了?”
“是呀,那烟不是黑的吗?烟跑到天上,不是天就烧黑了吗?”我连连点头称是。
“水也烧干了,人烧死了,动物烧焦了……”儿子越说越沉重了,大概是在想象眼前的场景吧!
过了会儿,我又说:“刚才我们说的是火带来的坏结果,是吧?那火能不能带来好结果呢?”
儿子想了想,说:“有啊,做烧烤,冬天烤火取暖呀,点火照路,现在也在点蜡烛呀……”
※游戏意义:
很多事物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想象。这个游戏可以拓宽想象的方向,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孩子的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的发展,学习考虑事情时从正反两个方向去考虑,最大限度地挖掘思考力度和想象空间。
※游戏启示:
我在引导孩子去想象结果的好和坏时,是从因到果的。父母们也可以从果到因,即从一种事物中引导孩子思考和想象它的不良动机和良好动机(或叫有意行为和无意行为)是什么,这也能教给孩子分析问题的策略。比如有个人逛街要掏钱买东西时,发现钱包里没钱了,不良动机可能有:被小偷偷走了,被人抢走了;良好动机可能是:借给路遇的朋友了,给街边的乞丐了,义捐了,等等。
【温馨提示】不要对想象评头论足
不管孩子如何想象,想出什么办法,是否能解决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参与了想象活动。有些大人认为不合理的,比如幻想出来的东西,异想天开的不可能的事,都有创造性的特征。因此,我们不要以常人或成人的眼光来看待,鼓励、积极评价才是保持孩子想象兴趣的动力。
※类似游戏:
NO1:说说美好愿望(3~6岁)
让孩子用笔画出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在卡片上写上愿望,然后在附近的小树上(摘愿望),或埋在土里(种愿望)。尽情地想象、描述自己的愿望,写愿望的参考句式:“要是……就好了。”前半部分说出自己的愿望,后半部分说出它的好处或尽情描述。比如:“要是我能长到3米就好了,打篮球一定会得世界冠军!”“要是我有很多钱就好了,我可以救济世界上很多的穷人!”“要是晚上有一个像太阳这么大的长明灯,照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就好了,坏人就别想在黑夜里做坏事了!”……
NO2:猜测后果(4~7岁)
这也是一种反向想象法。句式是:“如果……就……”前半部分是讲现实中可能发生的事,后半部分说出尽可能多的后果。这还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天天不上学,那就……”“如果我被反锁在房间,我就……”“如果我做错了事,那就……”更多的还有:如果小偷进了我们家;如果停电一个星期,如果学生都不上课、大人都不上班……
NO3:美好的想象(6~7岁)
父母就一问题问孩子“为什么”,并告诉孩子这是想象游戏。回答时不要求做科学性的回答,而是像编故事一样做美好而有趣的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形象思维训练。可用“可能”来开头,比如:“月亮为什么在天上呢?”答:“可能想站得高一点儿,看全世界的人在做什么吧!”“可能嫌地球太吵闹,它想一个人住在天上安静吧!”“可能它想让大家天天都能看到它,每年都有人想念它吧!”嫦娥奔月不就是人们通过美好的想象编出来的流芳千古的故事吗?如果孩子能做类似的回答,那么孩子在写作文时一定能增添文采。
【举一反三】分析想象问题的利与弊,也是让孩子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某种情境去体验,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想一想,你还能为孩子提出哪些问题?
◎需不需要让妈妈为你检查作业?要,为什么要?不要,为什么不要?
◎每周给你一定的零花钱好不好呢?说说好和不好的理由。
◎妈妈如果每天不上班,天天在家陪着你,好不好呢?好,怎么好呢?不好,怎么不好呢?
◎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说说好和不好的理由。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