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鼓励孩子透过画笔看世界

http://www.sina.com.cn    《林怡说早教》 

  虽然从美学的意义来看,他的画确实不怎么好,但是琛琛的画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奇妙的构思,他的解说贴切而又生动。仅此一点,我就该大大地鼓励他,更没有打消他借由画笔窥探世界的积极性的道理。

  透过画笔看世界

  涂鸦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有些成人眼里,这种乱涂乱画,毫无意义,甚至还会污损家具,破坏环境,弄脏衣物,浪费纸张笔墨等等。为此,很多家长会限制孩子的涂鸦活动,或者试图尽早教会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去“画画”。实际上,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能剥夺孩子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表达内在感觉的权利,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琛琛最早对涂鸦产生兴趣是在1岁半,每次见到笔,他就会拿起来乱戳乱点一番。到1岁8个月的时候,他已经相当喜欢涂鸦的活动,能画出一些线条了。快2岁的时候,小家伙进入了酷爱涂鸦的阶段。当时我也觉得他就是瞎涂乱画,那些“作品”没有任何意义。但多年之后,我不再这么看了。

  2007 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2 岁英国小男孩用番茄酱涂鸦的作品被男孩的母亲拍照后,放到网上拍卖并成功拍出。很多美术评论家高度评价了这个宝宝的“瞎涂乱画”,甚至有人将这幅作品的作者与提香(Titian,1490 年-1576 年)相提并论。这看起来有些滑稽,但谁又能说孩子的涂鸦作品就一定没有艺术价值呢?

  涂鸦本身就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透过涂鸦这样一个媒介,我们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探索世界奥秘的窗口。记得琛琛第一幅有意义的作品是用粉笔画在水泥地上的,他给那幅作品取名为“鱼”。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1 岁半的琛琛摆开架势蹲在地上,从左脚开始,向右脚方向使劲画了一条长长的弧线,画完那条弧线,小家伙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接着,回过身来,继续画了另一条相对的弧线。为了画好第二条弧线,他甚至踉踉跄跄向前爬行了几步。然后在两条弧线封闭的那头,歪歪扭扭画了一个“圆”。

  小家伙费劲的完成了他的杰作,以至鼻尖上都渗出了汗珠。

  这便是琛琛的“鱼”,一条没有鱼鳍、没有鱼尾,更没有鱼鳞的“鱼”。如果没有他的解说,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那是一条鱼。尽管如此,我们仍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使他得了极大的满足。也许是为了表达他的喜悦之情吧,小家伙也跟着噼里啪啦地拍起手来。

  回到家,琛琛热情高涨,用铅笔、圆珠笔在白纸上作起了“画”。尽管他抓笔的姿势无法恭维,但他画画效率却是高的出奇。每天一百多幅的“鱼”使家里厚厚的一摞白纸很快地报销掉了。

  为了节省成本,我给琛琛买回一块磁性写字板。开始,琛琛对写字板十分好奇,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个画板绘画质量欠佳,且不能保留他的绘画成果,他的热情很快就消失了。我又想到一招——每天将琛琛带到昆明湖畔的四季青公园,让他在树林里随意选择一块空地挥石头“泼墨”。

  美丽的大自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琛琛对白纸的热情多少有些降低。更重要的是,小家伙不再仅仅热衷于画他的“鱼”了。他的画渐渐变得热闹起来——除了“鱼”之外,他可能会今天添上一棵树,明天添上一根小草,后天添上一只小虫子或是一朵小花,当然,他的“鱼”也先后添上了鱼鳍、鱼尾和鱼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鱼”。

  为了“逼真”地画出一只小蚂蚁、一只甲壳虫、一根小草、一片树叶……琛琛开始在草丛里匍匐前进。那些日子,他所有裤子膝盖处一律染成了草绿色。他也因此熟悉了众多动植物的习性,并且由笼统地用“那棵树”、“那朵花”、“那只小虫”,转而使用“合欢树”、“紫荆花”、“七星瓢虫”等更为准确的名词来表达了。在涂鸦这项活动的引领下,琛琛将他探索的目光转移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当然也包括更为微观的细节。

  大自然的浸润使得琛琛的涂鸦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终于可以完整地布置一个场景了。

  “妈妈,快看!”两三岁的琛琛经常向我展示他的画。通常我会假装读不懂他的作品,于是,小家伙只好认真地为我讲解:“妈妈,你看,这是一条小河,小河的旁边是山,山上有大大小小的树,树上还有蜗牛、小蚂蚁,它们正在捉迷藏……小蜗牛躲在壳里,谁也找不到它。”琛琛的画谈不上形似,更谈不上神似:小蚂蚁的腿可能比三只小蚂蚁还要粗,小蜗牛比小蚂蚁小了至少四倍。他的布局可能比较乱,着色也不那么合理,不那么协调,总之有太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既然我和先生都没有美术细胞,我就无法指望琛琛违反遗传规律,产生基因突变,对绘画心有灵犀不点也通,更不指望小家伙成为未来的凡高、莫耐。我知道,我不能挑剔地去评价他的画,因为,这种评价最终只会招致皆大不欢喜的结局。虽然从美学的意义来看,他的画确实不怎么好,但是琛琛的画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奇妙的构思,这就足够了。而更让我开心的是,他的解说贴切而又生动。他的画因此带给我另外一种享受。仅此一点,我就该大大地鼓励他,更没有打消他借由画笔窥探世界的积极性的道理。

  “这幅画很有意思。你看,这只小猫多可爱,他看着妈妈笑呢!我看到这棵小草被风吹歪了。不过,那些小草很奇怪,它们不怕风,直直地站在那里。”

  记得有一次,小家伙在白纸上画了太阳、小树、小草,还有小花。我正夸他画得好呢,谁知他大笔一挥,很快就将那所谓的太阳、小树、小草、小花给涂没了。于是,整个画面变成乱糟糟一团,只剩下星星点点几个小空白:“天黑了,只剩下天上的星星了。”小家伙一边解说,一边继续在那少得可怜的空白处涂画。最终,整张白纸变成了漆黑一团。“一朵乌云飘过来,把星星挡住了,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本来还算看得过去的一幅画,就这样让他给糟蹋了。所幸,我当时遏制住了想要去抢救那幅画的冲动,也因此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的空间。

  “妈妈,给我买点彩色牙膏吧!”某一天,看见人家画国画,琛琛突然对那些“彩色牙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心想,就算他画不好,买点“彩色牙膏”帮助他辨认辨认颜色也算是一件乐事吧!为了表示我对他的支持,当天我就抱回一盒。果然,“彩色牙膏”的到来使琛琛画画的兴趣更浓了。我们用一只小塑料桶充当笔洗,一个汤盆当了调色板。琛琛磨刀霍霍,开始深浅浓淡地宰杀各路家居用品了。

  随着“彩色牙膏”的进驻,仅一会儿工夫,家里就像遭受了一场浩劫:墙壁、被子、床单、枕头甚至我还穿在身上的衣服,都被人家挥毫泼墨地给改头换面了。尽管我想尽办法挽救,一些家居用品还是没有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一日,我刚换了一件白色衬衫,小家伙便跌跌撞撞地扑了过来:“妈妈,我给你的白衣服画一朵漂亮的小花吧!”我还没来得及躲避,“彩色牙膏”便抹了上来。可怜我情有独钟的一件衬衣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好在琛琛那些日子还能听进去道理,“彩色牙膏”事件很快便得到了控制。从此,琛琛的“彩色牙膏”瞄准了那些允许被涂抹的物件——墙壁上贴着或者铺在地板上的白纸,外面捡来的鹅卵石、木头片,废弃的饮料盒、塑料瓶等。那些没法涂上颜色的东西,我们就糊上一层白纸再让他画。

  “彩色牙膏”让琛琛对各类颜色了如指掌。深蓝、浅蓝、湖蓝、海蓝、天蓝,深红、浅红、洋红、桃红、粉红、大红,深黄、浅黄、鹅黄……在琛琛这个颜色大王面前,我变得有点“色盲”了。

  “琛琛那么喜欢画画,何不给他报个绘画班?”经不住邻居的诱惑,我一时冲动,当真就给琛琛报了个绘画班。不过,我很快发现,上绘画班学画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那种按部就

  班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打压了他涂鸦的积极性。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于是,我们草草地结束了学习绘画的课程,来了个虎头蛇尾。琛琛又开始了他信笔涂鸦的幸福生活。虽然涂鸦活动没有挖掘出琛琛的美术天分,但是这项活动还是剑出偏锋,带来了另外的收获——他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认知能力意外地获得了提升。

  写给父母的贴心话:

  涂鸦是宝宝们热衷的活动。他们稚嫩的笔触反映出他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探索世界的过程。当宝宝学习涂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不要试图将宝宝培养成绘画神童

  当宝宝涂鸦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时刻盯着宝宝,评论他画得像不像,指导他这个应该怎么画,那个应该怎么画。其实,涂鸦对宝宝的意义,跟绘画技巧没什么关系,它只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通过涂鸦,宝宝描绘出他心中世界的样子。因此,尽情让宝宝去涂涂画画好了,像不像不是问题,也许在孩子眼里那个东西就是这个样子呢。

  2.对宝宝的涂鸦给予积极的回应

  当宝宝兴致勃勃的涂涂画画时,妈妈需要做的是热情地对宝宝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同时,妈妈也可以请求宝宝讲述他的作品,鼓励他告诉妈妈他究竟画了些什么。尤其不要批评宝宝,以免伤害宝宝表达的积极性。相反,妈妈可以积极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哦,你画的小猫很不错哦!妈妈也画一只小猫吧。我要这么画。快看,小猫在咬自己的尾巴,它为什么要咬自己的尾巴呢?”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参与宝宝的涂鸦游戏时,对于那些不懂美术的父母来说,最好将自己的绘画水平降低到与宝宝同等的程度,模仿他的方式来游戏。一方面,这样做相当于给予了宝宝的行为以赏识,具有鼓励他更多的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宝宝看到父母画出某个事物的轮廓而产生挫败感,失去涂鸦的激情。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父母给予宝宝误导。毕竟,很多父母所谓的绘画技巧都停留在简笔画的水平。这些简笔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绘画,它呈现的不过是一些符号性质的东西而已。让宝宝过早接触这些东西反而会约束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把宝宝带入沟里的嫌疑。

  父母如果能参与宝宝的涂鸦游戏,就可以通过语言与动作的引导,帮助宝宝拓展思路,激发他们更多的创意,对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升十分有益。

  当宝宝描述他的涂鸦作品时,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说法会让你感到十分惊诧—天!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神奇的想法!这时,如果父母对他的涂鸦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宝宝就会更加自信地拓展他的涂鸦活动,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会在与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

  3.通过涂鸦培养宝宝的综合能力

  1岁半的宝宝手、眼、脑及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较好地握住手中的笔。刚刚学会这一技能的宝宝,对笔和涂涂抹抹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家伙急于借助各种颜色的笔或者其他用具,来显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与形状的理解与喜爱。

  尽管宝宝握笔的姿势可能有些“笨拙”,并且涂画得在我们成人看来也是乱七八糟,但这个随意涂鸦的过程会给宝宝带来极大的快乐与自信,还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看似简单的涂鸦,对宝宝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锻炼,对发展宝宝的

  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眼、脑、手配合活动,都很有好处。

  4.涂鸦是一种游戏

  对宝宝来说,涂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正因为如此,宝宝才会乐此不疲。在孩子的眼里,无论是雪白的墙壁还是妈妈的花衬衣,都是他涂鸦的好去处。因为宝宝这些“破坏”行为,而压抑宝宝涂鸦的兴致,是不明智的。准备一块白板或者在墙上贴一层白纸,甚或在地上铺上大张的报纸,让宝宝施展身手尽兴涂鸦,是被赞赏的做法。关于如何利用涂鸦这项活动拓展游戏,请参见我的另一本书—《林怡教你玩游戏》。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才艺  潜能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