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母应帮助BB放下心中嫉妒

  嫉妒,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幼儿的某些异常表现,其实都是嫉妒惹的祸。虽然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本能,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但父母要及时发现、因势利导——

  3岁的纯纯看见妈妈抱小表妹,立刻大声说:“不要!不要!”又听见妈妈夸她越长越好看了,纯纯则提高了嗓门儿:“不能抱!”同时用力拍打着甜甜的小脚丫……其实,纯纯不只是容不得妈妈对表妹好,就连爸爸拉一拉妈妈的手她也心生妒意,非把爸爸的手掰开不可,然后娇滴滴地说一声:“妈妈是我的……”

  丹丹聪明伶俐,学东西一点就透,还是老师的小帮手,所以,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是有一天她回家后闷闷不乐,还自言自语:“下次,给他们撒了气的球,看他们能拍几个!”妈妈仔细询问才知道,那天户外活动,老师表扬了几个拍球好的孩子,没有丹丹。所以她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

  为什么会这样

  不少孩子有“恋母嫉妒”,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情感。通常,孩子对妈妈有一种天然的依赖,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妈妈是我的,而且只属于我”,希望独占妈妈的宠爱。同时,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理性思考、还不懂分享,自控能力差,情绪表达直白,容易以攻击的形式表示其嫉妒心。

  如今,很多孩子从小习惯了太多的赞美有关——婴幼儿特别需要父母、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来建立信心,但是,如果成人总是单一地、夸张地赞扬宝贝“太棒了、了不起”,而不对其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则不利于孩子学习摆正自己的位置,久而久之,就把自己看成是最棒的,一旦身边的小朋友被表扬他们在感情上就难以接受。同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学习和承认别人的优点、害怕失败。另外,如果父母对宝宝的嫉妒情绪不给予正确的疏导,很有可能加重宝贝的这种情绪。

  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令孩子产生挫败感,并容易引发自卑情绪、转化为嫉妒心理,以致于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报复、伤害小朋友,以此来“抬高”自己。

  排解妙招

  告诉孩子“妈妈爱你”

  孩子的举动表明了她害怕失去妈妈的爱,因此,当妈妈亲近其他孩子时,一定告诉孩子:“妈妈爱他们,但更爱你!”渴望被爱、被关注是人之常情,小孩子尤甚。因此,当父母亲近其他孩子或彼此表示亲密时,别忘了给自己的宝贝一份爱与关注,以防其心理失衡。另外,每天花些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抚慰其心灵,这些都能帮他们建立起安全感和对妈妈的信任感,驱赶嫉妒心理。

  欢迎宝宝的加入

  当夫妻俩坐在沙发上或一起散步,孩子却偏偏要插在爸妈中间,爸妈索性欢迎这个小主人,这种温馨,能让他赶走“爸爸争夺妈妈”的感觉,“淡化”其嫉妒心。

  只有努力才能更好

  嫉妒心与自尊心、虚荣心相伴而生。这恰是激发孩子正确竞争意识的契机———鼓励宝宝通过努力提升自己、超过其他小朋友。告诉宝贝:别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扬,所以同样会尽力把该做的事做好。其结果是,在这件事上你领先了、在那件事上有可能别人领先,这很正常。如果你这次落后了,以后就努努力,争取下次比这次好,只要有进步,老师和小朋友都会喜欢你。如此,宝宝既能不断进步,也容易接纳别人的成功。

  发现别人的长处

  嫉妒的宝宝往往忽略别人的长处又缺乏宽容的胸怀,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引导孩子发现小伙伴的优点,比如经常问问孩子:“今天班上的哪位小朋友帮助了小伙伴呀?”鼓励他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有了这双发现的眼睛,宝宝就能逐渐走出嫉妒的狭隘天地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借助一些小故事,引导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一个孩子在语言上有优势、而另一个孩子可能在运动或音乐上很出色,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别人的长处气急败坏、恶语中伤。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教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认同他人的长处,能有效地帮宝宝把嫉妒那份“酸”,化作心中的“甜”。

  听孩子说感受

  表示充分的理解,以便孩子的嫉妒情绪得以释放,此时再给予恰当的疏导,平复孩子的内心。嫉妒、自卑的孩子对自己的短处非常敏感,所以,千万别触动他们的伤痛,尤其不把他们和其他孩子做横向比较。否则,会严重地挫伤其自尊心、强化其自卑心理,并进一步诱发他们对比较对象产生更深的敌意。

  教孩子学习输得起

  爱嫉妒的宝宝往往输不起。对此,父母多和孩子玩竞赛型游戏,提供更多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使孩子有可能品尝自己不如他人的滋味,锻炼孩子承受输局、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当然,游戏的时候,他输了就绝不迁就,这样孩子才可能把输赢看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才有勇气承认别人比自己强,自觉减少嫉妒情绪。

  提升实力增强自信

  自信的孩子能比较平和地对待他人的成功。对待缺乏自信的孩子,首先要给予积极的暗示,使之从自己的长处中获得信心,冲淡嫉妒心。同时,父母给一些具体的指导,帮他们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体验成就感,建立起全方位的自信,努力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如此,孩子就很可能不对别人的长处过于斤斤计较了。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心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