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规定”不同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
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
家长朋友可以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让孩子理解目标和规定
这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大有益处。
我刚当老师不久,有一次组织学生去汽车工厂参观,出发之前,我让5年级的孩子们思考此行的目标与规定是什么。我对孩子们这样说:
“首先,请在本子上写下这次参观的目标和规定。”
于是,孩子们很快写出下面这些内容并发表出来。
◇在工厂里不做危险的事情,不随便乱摸机器。
◇认真听老师的话,不给老师和同学添麻烦。
◇吃过饭后不随便扔垃圾。
◇听讲解的时候不说话。
孩子们一一发表完之后,我开始提问:
“大家说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哦!但是,这是目标,还是规定呢?”
我这样一问,孩子们都愣住了。而后有一个孩子回答说:
“是目标和规定!”
“那么,哪一个是目标?哪一个又是规定呢?”
“嗯……”
由此可见,孩子们对于目标与规定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孩子们所考虑的,全部都是规定,而绝不是目标。
为什么要去汽车工厂呢?
选择去汽车工厂参观学习,是由于考虑到以下这些目标……
◇观摩汽车的制造过程,让孩子发现其中所需要的各种精湛的技术,进而了解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观摩汽车工厂工人们劳作时的样子,配合生动的解说,去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辛苦。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想出这样的目标的,相比之下考虑规定更加简单。
不过,只要在上课时花些时间去引导,孩子也一定会努力去思考目标是什么。然后,就能够认真地想出为何要到汽车工厂来参观了。
如果事先做好这样的指导,到了活动的当天,孩子们就会怀抱参观学习的目标,认真地去听,去观察了。由于认真,就会自然地好好遵守规定,如此一来,也就不必在下车之前,一一叮嘱孩子们要遵守规定了。
与此相反,如果事先没有作相关的指导,孩子们对去汽车工厂参观的目的完全不了解的话,到了那一天就会很混乱,因为孩子们心中没有目标,参观时自然也就不会认真。当然,也更容易违反规定。所以在下车之前,就必须要一一叮嘱孩子们去遵守。
因此,不做目标的指导,而只一味地强调规定,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上面所提到的方法不只适用于参观学习,从大的范围来讲,也适合所有教育上的情况。
人生的目标
我在家访的时候经常会问家长:“可以请教您府上的教育方针吗?”或是“您经常会跟孩子说些什么呢?”等。有不少家长会像下面这样回答:
“我经常跟他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我会跟他说不要跟朋友吵架。”
“我教他要遵守学校的规定,不可以为所欲为。”
“我希望他能够成为好好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
“我希望他能成为善听别人劝告,并努力改正错误的孩子。”
也许您已经注意到了,这与之前提到的参观学习时的规定十分类似。
也就是说,这不是目标,而是规定。
当然,上面提到的每一项都很重要,都应该好好教导孩子。但是,只有这样是不足够的。
我们常说的“规定”,很容易演变为强硬的限制。比如“不可以做某某”。
如果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总是听这样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体会到人生以及生活积极开朗的意义。如果将类似“不可以做某某”的话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他就更加无法享受到人生与生活的乐趣。
我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让孩子怀抱更多对人生与生活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您就有必要尽力去引导孩子,让他们思考人生及生活的目标,如何迈向目标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你要努力地去让自己、家人以及周围的人都幸福哦!”
“某某为人亲切温和,今后一定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一定要努力伸展自身的特长并充分地发挥出来哦!”
“你要树立起自己的个性,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某某君工作能力十分出色,以后也许能够成为发明家呢!”
我希望父母能够多跟孩子讲这样的话。如果能让孩子对人生与生活满怀光明的希望、目标或者梦想,就很有可能对他每日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自然地去遵守各种规定。
这与参观学习时,心怀目标的孩子会好好遵守规定是相同的。
不过在此之前,大人首先要理解目标与规定的区别。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