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3日,记者随中华慈善总会IDo儿童基金前往重庆及四川两所小学开展“爱心电脑教室”项目探访,了解捐建的电脑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
探访一·重庆市合川区特教学校
无声世界的丝网花
重庆市合川区特教学校有近100名学生,这里的孩子一部分是聋哑人,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另一部分是智障儿童,无法正常与外界沟通。
见到陌生人,这里的孩子们并未流露出一点羞涩的神情,而是争先恐后地用手语说“你好”,“别看他们不能用嘴说话沟通,但他们真的特别渴望能和别人说说话”,在学校任教11年的老校长李光辉说,曾经有孩子跟她说,自己感觉很寂寞。
为了能让孩子们感觉自己没有被社会遗弃,这学期,新上任的校长开始带领学校的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制作丝网花。这些丝网花由五彩铁丝和普通丝袜组成,经过上色插花,成为一盆盆逼真的仿真花,遇到适合的时机,校长会带领孩子们展开义卖,所得用于孩子们的教学生活。
“我喜欢做花,这让我觉得我还有用”,晓颖(化名)羞涩地用手语表达着。她今年16岁,读5年级,天生聋哑,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只剩下父亲和大她两岁的姐姐,家里一贫如洗。去年,父亲也身患重病,重病时,由于没有治疗费用,父亲一直卧床在家,有天父亲对姐妹俩人说自己特别想吃鸡蛋,可这么简单的愿望,晓颖姐妹俩人也无法满足,最后一位好心的邻居拿着三个鸡蛋到晓颖家,满足了父亲的心愿,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我希望自己变成有用的人,不给大家添麻烦。”今年,学校多了一个由IDO儿童基金捐建的电脑教室,通过网络交到新朋友,让晓颖觉得自己的世界在变大,并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有了治疗寂寞的良药
“我们也没想到电脑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改变”,潘琴的班主任张老师说。
潘琴利用电脑和在市里读书的姐姐联系上了,本就不太外向的她,终于可以和姐姐利用电脑说些贴心话,也可以时常向姐姐展示她新做的丝网花。
“有的时候能看到孩子们和父母用QQ聊天视频,指着屏幕笑得合不拢嘴”,张老师说,这样的情形让老师们觉得很心酸。有了电脑,孩子们慢慢学会了制作PPT、编辑文稿等。学习了这些基本的工作技能,将来孩子们走进社会,也就少了许多障碍。
“我没想到电脑对特教学生的帮助这么大”,5月21日,IDo基金创始人李厚霖来到特教学校学生们的电脑教室,指导孩子们上网查阅资料,“这些孩子们都非常的阳光、自信,我觉得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他表示,通过与校长、孩子们的交流,他发现这些孩子们个个天真好奇,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对现代科技的渴望,有对来自外界的新奇事物认知的需求。这些在大城市看似普遍的工具却被这些孩子当做宝贝珍视,因此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教育的普及,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探访二·泸沽湖达族希望小学
看到外的世界
泸沽湖是纳西族和摩梭族聚居的村落,从云南丽江到泸沽湖达族希望小学大约需要近8小时的车程,一路盘山,道路曲折。临近村口,只能靠步行前往学校。这里的孩子很少有离开过自己村子的。
2011年底在IDo基金的支持下,这里建起了多功能电脑教室。
孩子们通过网络,开始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知道课文中提到的火车等等事物究竟长什么样子,自此他们多了一扇与外界交流的窗口。
每个星期,学校7个年级近200人轮流上电脑课,“最怕电脑课拖堂,有的时候要上课了还发现有其他年级的同学不肯走,其他孩子会不满意”。达族小学的校长林子闳表示,电脑教室不仅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孩子的信息化教学状况,虽然孩子们的电脑课程学习还处在很初级的状态,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当孩子们需要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地利用电脑、利用网络,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
林校长说,其实他并不指望每个学生必须成才或离开村庄到大城市,他只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依然记得,读书时曾受到过社会各种好心人士的帮助,能怀着感恩的心,并且将爱心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