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留守儿童过得怎么样了?据了解,假期生活折射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新的成长困境,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多
谈及暑假怎么过,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鹿台村7岁的刘梦晴说:“写完作业看电视,看完电视捉迷藏。”她和8岁的哥哥刘少龙随爷爷在乡下生活。
“过完年,爸妈就到无锡打工去了。”暑假过后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刘佳慧说,今年“五一”,她特地走了几里路到姑姑家,通过QQ与爸妈视频聊天。“孩子大了,想法也多了,心里有‘疙瘩’有时也不告诉我们。”奶奶谢书青感叹道:“照顾孩子责任大啊”。
鹿台村的留守儿童有60多名,而在整个房村镇5400名中小学生中,51%的是留守儿童,且留守小学生多于高中生。房村镇团委书记陶燕说:“农村里面流行一句顺口溜——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
隔代抚养重视是否吃饱穿暖,却忽略沟通交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大学生村官郭昊承刚到鹿台村工作时,家访发现有个孩子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外出做零活,他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孩子与人交流时,流露出很强的恐惧感。”郭昊承请来邻村一名学心理学的大学生村官,确认孩子有自闭症,主要原因就是太孤独,生活太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才逐渐开朗起来。
辍学时有发生
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教师陈希班上2/3的学生都是“迁徙儿童”——来自苏中苏北,父母在苏州打工多年。“这些学生都有‘短腿’,英语成绩最薄弱,特别是发音不标准。”陈希说。
“迁徙儿童”享受苏南教育资源,有望缩短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苏北留守儿童则较难改变现状。“村小学老师的年龄都在50岁上下,有个本科毕业的老师都算稀奇。”房村镇一所村小学的负责人介绍,英语、体育、音乐等科目的教师是配备了,但老师的教学视野、教学内容都很难与城里相比。一位乡村老师说,自己的英语都很难读准,每次都有误人子弟的愧疚感。
“碰到不懂的学习问题怎么办?”很多孩子模模糊糊地回答“问别人”,但具体问谁他们也说不上来。“留守儿童80%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0%的托付给亲戚朋友监护。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习难题,就能难倒村里多数大人。”郭昊承坦言。
受当前社会就业不景气、教育成本居高不下等影响,“读书无用”在苏北农村抬头,一些家长默许甚至纵容孩子的辍学行为。“留守儿童一旦辍学打工,他们的心理失落会比父辈更为强烈。他们希望留在城市,但又不适应,所以心理失落更加剧烈。”苏州高新区一名基层法官介绍,“心理的失落,往往成为违法犯罪的诱因”。
社会暖手相扶
6岁的赵珑斌在苏州高新区新狮社区上美术兴趣课,一起上课的还有10多名苏州本地孩子。小赵前几年跟着父母到苏州上小学,成为“新苏州人”。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沈和认为,实现不再留守,只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实现农村人口就地就业,第二种是留守儿童随父母一起到外出务工的地方生活。“目前,全部到父母身边,苏南这样的地方也接纳不了,应该着眼于就地化解难题”。
这与郭昊承的想法不谋而合。最近,他与人合资承包了40亩地养猪,初期可以聘用10名当地村民。“养猪不需要24小时工作,老人们不需要出去打零工了,在挣工资的同时也有更多时间照顾小孩。”郭昊承希望创办更多产业项目,帮助更多“城乡两栖、往返流动”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逐步减少留守儿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