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两岁的孩子总是显得“自私”、“霸道”。不过,不要因此强加责备,在早教专家看来,那只是孩子“物权观”萌芽的表现。作为父母,应该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观”,让孩子懂得珍惜拥有、合理支配,并从中领会尊重、分享和借用等社会规则。
当原本大方的宝宝突然变得自私起来:他不再乐意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更不允许你把他的零食送给别的宝宝,甚至只要有人碰他的东西,他就会大喊大叫、暴跳如雷……专家提醒,宝宝“自私”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因为2-3岁的孩子,处于“物权观”开始萌芽的阶段,懂得有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并且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东西了。因此,当孩子突然变得自私,家长不要过于惊慌也不要强加责备,而是应该意识到是时候对宝宝开展“物权观”教育了,只有通过耐心的引导和刻意的熏陶,才能让孩子慢慢地学会去分享。
在谈孩子“物权观”这一问题时,作为家长,首先要知道“物权”的概念。所谓物权,是指拥有自尊自主的意识,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维护自己的权利,尊重别人的物品。金宝贝资深早教顾问刘宁认为,在幼儿期就能够树立非常好的物权观,将来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
物权,EQ起步
孩子之间的竞争,不仅是IQ (智商)的竞争,更是E Q (情商)的竞争。金宝贝资深早教顾问刘宁指出,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衣帽鞋袜、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头,还有自己的小房间等等。培养孩子的物权观,让孩子自己感觉是这些物品的主人,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孩子从这些所属物身上,也能不断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从而对家庭、父母和长辈充满感恩之情。
在刘宁看来,培养孩子的物权观,还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在整理、摆放、使用、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支配权的体现,更是一种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劳动习惯的培养。相比其他方法,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是主动的、愉悦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早教专家、早教图书撰稿人邬飞香看来,宝宝的物权观教育,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孩子去领会一些基本的社会概念和社会规则,比如说坚持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物权、懂得分享和借用,而且有借有还,从而让孩子融入社会时是一个内心坚定、而且受欢迎的人。
误区,强迫分享
遇到别的小朋友来访或者玩耍时,遇到邻居孩子索要食物或者玩具,不少家长碍于情面,总是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痛苦。专家指出,让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诉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给他人,或者指令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否则,容易让孩子的“物权观”产生混乱。
平时,当姐姐和弟弟争抢玩具时,姐姐总是被逼让着弟弟,理由是:弟弟小一点,不懂事。专家指出,妈妈的这种做法,首先会让弟弟产生物权认知的混乱,不管姐姐玩什么、有什么他都想要,不懂得去分享。而对于姐姐来说,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公平的,她会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并因此受到伤害。
当小宝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各种撕扯和哭闹总是少不了的。对此,不少家长为了息事宁人,采取的解决办法常常是抢走一个相对安静宝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贝。专家指出,妈咪的这种方式无异于在向宝贝传达某种错误的观念,它会让宝贝觉得只要大声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
哪些孩子更需“物权”
A“气质柔弱”型
每次有小朋友到访,对于两岁多的丁丁来说就像是“末日”,自己的玩具别的小朋友拿着玩,丁丁不敢上前争抢,只是一味地哇哇大哭。一天下来,丁丁哭得声嘶力竭,妈妈也被折腾得筋疲力尽。金宝贝资深早教顾问刘宁指出,对于丁丁那些自我意识薄弱总是受欺负被人抢玩具的孩子,三岁之前是气质转型的关键期,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明确“物权”概念来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权利。比如说在家里为孩子设立专门角落摆放她的东西,经常跟她强调:这是你的玩具,别人可以借你的玩,但是不能拿走。除此之外,在孩子有独立想法时,家长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B“家庭霸王”型
3岁的茵茵是个独生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里横行霸道惯了,去到别的小朋友家也是为所欲为。和邻居家的小姐姐抢娃娃,抢不到就咬了人家一口。刘宁指出,茵茵这样的小朋友,由于平时没有机会与其他同伴互动,一旦进入团体生活中,就比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东西。作为父母,应该通过“物权观”的教育,让孩子明确“有些东西是她的,可以随意支配,而有些东西不是她的,不能随意支配”,如果别人不愿意同她分享玩具,她应该接受这种“不如意”。
C“顺手牵羊”型
四岁的多多,在邻居家玩耍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辆自己一直想买的遥控小汽车,便趁着大人们不注意藏起来带回家,妈妈发现后还谎称是捡来的,让妈妈大为光火。刘宁指出,孩子有顺手牵羊的习惯,也是“物权”概念和所属意识模糊的表现,自认为喜欢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此类孩子父母千应该抓紧时机对孩子进行物权观教育,万不可采取“下不为例”的态度。
方法论
培养物权观首先立规矩
“孩子没有所有权的观念,所造成的遗憾,首先可能只是随意地拿东西,再则就是偷窍行为。父母如不能花些时间了解其背后真相,一旦错过纠正的良机,孩子若视之为合法,届时就已经太迟了。”早教专家、早教图书撰稿人邬飞香指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两岁开始对孩子进行物权观教育。
1、抓住敏感期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此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孩子自私的表现,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而是应该借机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让孩子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算得上是物权观教育的第一步。
邬飞香指出,面对孩子的物权敏感期,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在2岁时,家长不必和孩子太较真。大概是在3周岁左右的时候,要开始慢慢地教孩子去学会分享。比如说当别的孩子与他分享食物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食物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食物分给他,他也会很高兴”,然后就此可以打住。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食物或者玩具分给别的孩子,他就会知道东西是属于他的,分享的食物会换来小朋友的快乐,分享的玩具还可以拿回来,并因此开始愿意分享。
●特别贴士: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
邬飞香特别提醒,两岁多的孩子,处在物权意识确认期最强的阶段,父母不要去责怪孩子的自私,诸如“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的表述是最不恰当的。而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大家时,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要”,拒绝孩子分享的行为,也会让孩子感觉失望,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2、明确物权概念
在邬飞香看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观,首先应该允许孩子“自私”。因为“物权”的确立,是孩子要长大独立成人的开始。在最初的阶段,孩子对于“物权”的理解具有强烈的独占排他性,甚至会显得非常“不近人情”,只有经过爸爸妈妈的耐心引导,孩子才能慢慢走出自我中心的不利因素,同时保留因拥有“物权”而获得的自尊和安全感。
如何引导“自私”宝宝呢?邬飞香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时,趁机给孩子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比如说:“弟弟骑木马的时候,你去滑滑梯,弟弟滑滑梯的时候,你去骑木马。”“你可以去借一下叔叔的篮球,但是叔叔走的时候你要还给他。”其次,要让孩子明白“借”与“偷”的区别,如果宝宝在未经别人允许的情况下拿别人的东西,父母一定要明令禁止,必要的时候要采取惩戒。除此之外,还有让孩子树立信守承诺的观念,借东西要有借有还。
●特别贴士:培养孩子的物权观要循序渐进
邬飞香建议,培养孩子的物权观,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最初阶段的听之任之,慢慢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先通过在家中和宝宝玩游戏,让宝宝相信玩具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如:向他借走一样玩具答应他5分钟后还给他。第二阶段之后,可以引导宝宝尝试和小朋友们进行交换玩具的游戏。如大家交换玩具3分钟后归还,让宝宝感受自己既能享用别人的玩具,也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玩具。最后,组织宝宝们做集体活动,游戏最好选择需要团体协作的项目,如一起搭积木。
3、订立必要的行事规则
邬飞香指出,孩子的物权观培养,一定要伴随着相应的规则。规则的第一条,是让孩子懂得“凡事要商量。”想要什么的时候,在拿起来之前,要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向家长商量“要什么”,但不必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一旦答应孩子的要求,就一定要兑现承诺。
“有规则,就必须有奖励惩戒。”邬飞香强调,当孩子经过父母的解释、教导,逐渐改正了坏习惯,父母应适时地给予孩子赞美和奖励。当孩子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要求孩子将偷拿的东西亲自归还,并给予一些额外处罚,这样他今后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特别贴士:一旦订立规则要奖罚分明
邬飞香提醒,行事规则一旦订立,爸爸妈妈一定要奖惩分明。当宝宝表现好或者有进步时,应该不吝啬夸奖。同时当宝宝犯错时,也应该及时狠下心来进行惩戒。但这种惩戒应该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进行,可以通过让孩子静坐或者让他失去一件珍贵的东西来让他加深印象,而不能辱骂或者体罚让孩子感到自尊心受伤害,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4、别忘了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在邬飞香看来,除了给宝宝灌输物权的观念和规则,作为父母还应该做孩子的好榜样。首先,家长应该做尊重孩子物权的有心人。每给孩子添置一件物品时,就要向孩子说明:“这是送给你的”,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帮助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小角落,放他的小柜子,摆放他的玩具和书籍等。不任意抛弃和挪动孩子的已存放好的物品。当有成人或来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并做到有借有还。
其次,家长还应给定期帮助和指导孩子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在邬飞香看来,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不能忽视更不能由父母代劳,因为培养孩子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的能力,是帮助养成良好习惯,提升动手能力的上佳途径。
除此之外,如果碰到别的小朋友抢夺玩具,当孩子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之后,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一边,温柔而坚定地帮孩子阻止别的小朋友抢夺他的玩具,以加强他对这件东西的所有权。反过来,如果他想玩别人的玩具,但别人已经明确表示不愿意分享,作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玩具,别人有权决定。如果孩子要玩大人的相机或者手机,作为家长应该坚持立场,告诉孩子:那是大人的东西,小孩子不可以玩。经过这种有意识的熏陶,慢慢地孩子的物权观就会渐渐地明晰起来。
●特别贴士: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物权观教育的基础
邬飞香说,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孩子物权观的培养,也应该建立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增强孩子对于父母的信任感,从而能更好地遵守大人所制定的相关规则。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一味地强调规则或者强迫分享,会让孩子产生危机感,而且会变得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