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频道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儿童习惯养成全书》 > 正文
感恩,快乐生活的秘诀
“奶奶,你累了,先歇一会吧,我给您倒杯水去。”朵朵放学回家把接她的奶奶按到
沙发上,放下书包就跑到厨房去倒水。
“朵朵,你真懂事!奶奶还是先去收拾收拾,一会儿就要吃饭了。”奶奶起身走向厨房。
“奶奶,歇歇吧!您看看自己多辛苦,每天做好饭再去接我,我回来又要照顾我们一家吃饭。”朵朵心疼地说。
“朵朵,你以为就你心疼奶奶呀,还有我们呢!”厨房里传出妈妈的声音。
“我也帮着你奶奶干活了!”这是爷爷的声音。
“呀,我好幸福呀!”奶奶笑着叫了起来,一家人都笑了。
感恩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更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
美德,更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每个人只有学会了对父母、师长和社会,心怀感激,懂得关爱和回报,才能得到爱和成长,心怀感恩是每个人快乐生活的秘诀。
学习感恩是人生的必修课
感恩是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基本品德。教孩子学会感恩,是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人生课程。我们要教育孩子:感激给予生命并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激传授自己各种知识的教师,感激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对自己所处的现状心存感激;对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怀敬意和感激;对于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都应该向对方表达谢意。
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将使他一生受益无穷。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感受能力,尤其是感受别人给予的关爱和恩情;还要教会孩子用适当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
过度宠爱让孩子忘记了感恩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会特别宠爱孩子:好吃的让他先吃,好玩的毫不吝惜就去买;千般宠爱万般顺从,唯恐有一点点闪失。
这种教育之下,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发号施令者,而家长都是命令的执行人。久而久之,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会越来越严重,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根本体会不到别人的辛苦,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欲求是否能被满足。
这种溺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家教,让本该善感的孩子迟钝起来,也慢慢地丢失了感恩之心。
三招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感恩,不是偶尔给父母倒一杯茶、拿一次鞋,而是懂得给予、学会珍惜,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心态。
1.用心感受,心存感激。引导孩子认真感受身边的人都为他做了什么, 是怎么做的。
只有感受到这些,孩子的心里才会有所感激,才会体恤、关怀身边的人,才会以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身边的人。
2.以感恩的言行做榜样。教育孩子感恩,父母首先得有颗感恩的心。父母在平日的言行中,感恩长辈、师长、学校、单位、社会等,孩子也会慢慢受到感染。他们会渐渐明白,父母给予自己的,即使是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在此基础上,孩子会更理解并感激父母的付出。
3. 培养感恩之心从小事做起。同学给孩子一个小小的帮助,提醒孩子真诚地致谢;奶奶给孩子做了最喜欢吃的菜,告诉孩子感激她的付出⋯⋯类似这样的小事,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感恩: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感激一切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
爱心提示
*每个人的成功必然有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资源的支持,知道感恩的人得到的支持会多。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冷漠、自私的,是背离了人性的。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
只有让孩子换位来体验别人的辛苦,他的内心才会产生更真切的感恩之情。家长可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他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像父母一样做家务,考虑事情,孩子就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爱,于是也会用这样的感情来回报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