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其他 > 《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 正文
李子勋:现在我内心是这样想的:如果我们摆正了对80后这一群人的看法,我们就摆正了对未来孩子教育的态度。因为现在我们是按照我们这些人,就是说50~70年代这些人的主体意识去观察80后的,但是我们忘了80后他们生活在中国的转型期,他们的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社会保障系统、安全感等等,都是我们没法体验和知道的。
我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情,和今天有巨大的差别。在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形势下成长的80后孩子们,他们已经成年了,开始了谈婚论嫁和工作。但是我们忘了,他们存在的方式和我们是不同的,他们物质充足,小时候吃得饱、穿得暖,因为是独生子女,有更多的亲情。我们社会这30年来一直是和平、稳定、安全、发展的,这种生活我们那代人没有经历过,因为我们处在不同的时间段,所以他们内心的结构更纯正、更朴实、更简单。因为社会决定了我们的心理结构,家庭和传承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却不能决定我们怎么去思考和怎么去行为。
由于这30年来主体文化和权利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所以我们评价和议论他们的时候往往是用我们过去的经验来评价他们,忘了他们和我们可能有巨大不同,这就是说我们要善待他们。
首先我们要想想,未来社会是80后和90后孩子们的,他们的心态和他们的自我感,更符合未来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我们是50年代的人,充满着竞争、拼搏,充满着对物质的贪婪欲望,不顾一切地去发展自己,这是一种强烈的易引发竞争和动态压力的主体意识。在未来的几十年,这种意识对中国真的还好吗?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会永远是往上走,我们会维持在一个很好的平台期。
在维持平台的时候,到底是80后、90后孩子的心态好,还是一定要把我们这些50~70年代人的心态延续下去好?如果这些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不像我们,会不会是一种福音?他们的心态使未来社会更容易和谐,更容易人人平等和富足,这种和谐的社会性,叫高福利的社会性转移。他们的心态和意识,是不是更符合那种高福利、高稳定的社会。
只要我们能想到这些方面,就不会总是再去给他们以负面评价。也许80后、90后、2000年后的孩子,会把中国又带回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又回到更多的关爱别人、更多的善意、更多的安全的社会呢!如果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贪欲,不是总想把外部资源据为己有的话,会不会对和谐社会更有帮助呢!所以这样想了以后,哪怕你今天看到他不那么努力地工作,你也不怎么怪他了。因为毕竟我们这30年虽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是也扭曲了一些东西,还需要后来的30年去慢慢地恢复,恢复东方文化里面唯美的社会体制和社会环境,靠他们可能更现实。
其实现在我们解读80后的孩子,尤其是85后的孩子,80后到84后还比较接近70年代的意识,但是85以后整个中国都富裕了,所以他们看起来更自在、更自我。心理学说85后的孩子是以自恋的方式长大的,但是属于健康的自恋。健康的自恋就是说喜欢自己,并且夸大自己,但同样地也学会了欣赏别人,并且为别人开心和快乐,这是健康的自恋,狭窄的自恋就是指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了。
所以85后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以自恋为中心的内在动力里面,他们对事件的感觉、对生命的感觉、对时间的感觉和我们那30年的人不同,我们渴望被别人和社会认同,但是他们更自在一些。所以有时候他们工作不理想或者人际不理想,他们就离开了,他们好像不太在意这个工作有多么值得珍惜,他们不再把公司和企业当成家,而把自己未来成为谁看得更重要,他们认为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更重要。如果社会真的容许每个人这样生活,那就是社会文明和文化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这样想,事情就好办了。
主持人唐晓芸:就是说80后的这种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也许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会是更加适合的,他们也可能会为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一些变化和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