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师沟通
父母把自己的宝宝送到幼儿园后不会撒手不管,一定会向老师询问宝宝的情况。这时问题就来了:问得太多担心老师不耐烦,不问又实在不放心。所以,如何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家长的问题抱有什么样的态度,都是父母关心的话题。
其实父母想了解孩子离开家庭之后的表现,这种心情很正常,假如什么问题都没有,老师反而会感到不安。所以家长不仅应当问,而且在某些时候还要多问、勤问。老师也非常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时还会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
当宝宝刚入园时
宝宝刚上幼儿园时会有一段适应期,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双方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父母应该向老师了解的情况包括:
宝宝的情绪怎么样?
午睡时有没有哭闹?
和小朋友玩得好吗?
上课时能坐着听讲吗?
吃饭时的表现怎么样?
能不能自己去小便?
今天有没有在幼儿园里大便?
别人能听懂宝宝说的话吗?
所有问题都与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有关,父母必须尽可能多地与老师交流,听听老师给出的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减轻宝宝因为不习惯而产生的焦虑感。
当宝宝出现某方面的问题时
宝宝在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碰到困难,当宝宝出现某一方面的问题时,父母必须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要等问题严重了才去解决。
宝宝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咬了小朋友;
和小朋友打架了;
抢别人的玩具;
不肯乖乖睡午觉;
上课不习惯;
不能听从集体命令;
尿裤子了;
不说话;
总喜欢一个人待着;
动不动就哭。
如果宝宝集中表现出某方面的问题,父母就需要向老师了解情况,双方配合解决问题。关于这一点,本书后面有章节专门讲述。
除了以上两种情况需要向老师勤提问、勤沟通外,平时应当怎么做?
最好多了解宝宝近期的表现,谈谈宝宝在家里的一些进步,互相交换看法,这样才能使双方对宝宝的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
父母有时会怀疑老师面对提问时的态度。其实,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对家长的所有问题都很欢迎。可有时老师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与父母谈太多,只能有针对性地谈上几句,这可能使家长产生了“老师对我的孩子根本不关心”的误会。
试想,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而不是一个,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变化都记在心里。判断老师有没有用心,只需观察老师在谈起孩子时是否能够指出“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这表明了老师对孩子的情况是否熟悉。
园长有话说
家庭教育和集体教育是互补的,两者要保持一致,避免交流渠道不畅带来的误解。一方面,老师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彼此教育观念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家长也应主动地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
当然,家长也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讲话尽量简单、明了,把事情说清楚;同一件事不用反复地问;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尽量多让老师谈谈看法,毕竟老师见的孩子多,经验也更多,而且多听老师的意见是很有必要的;抓住接孩子的机会,与老师交谈几句,问问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如何;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告诉老师孩子的一些特别情况,比如早上出门前的情绪不太稳定,或者提醒老师孩子昨天没有大便,让老师多留心;等等。只要简短的几句就足够了。
父母小课堂
1.在宝宝入园适应阶段,老师非常欢迎父母提出问题。
2.当宝宝出现某些成长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与老师的沟通一定要及时。
3.父母平时应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表现。
4.父母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怎样与老师相处
仔细想想,家长与老师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家长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宝宝,不敢提出过多的意见,同时又担心老师的不当行为会伤害孩子;另一方面,老师既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有时又感到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大概就是家长与老师之间关系的现状。
对父母来说,想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呢?这对不少家长来说可并非易事。
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在于两个字“尊重”,即能不能相处融洽首先取决于家长如何看待老师。
“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是让老师管的,管不好就是老师无能。”
家长抱着类似的想法,把孩子送来后一切都不再过问,看上去似乎是对老师完全的信任,其实是把身为父母的责任全部推给别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首要职责,谁也无法替代。假如把这么重要的责任交给别人,让老师代替父母来管教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太可怜了!因为他无法得到父母爱的关怀和教导,将来可能会对父子情、母子情十分淡薄!
理智的父母都希望能与老师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工作并认可对方付出的努力。如果家长能够尊重老师,与老师的沟通从一开始便不会有障碍。
“为什么我的孩子比不上别的孩子呢?”
面对类似的问题,老师恐怕一时很难回答。孩子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父母希望事事都是自己的孩子领先,一旦落后就去质问老师,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用心、没有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那么家园之间沟通的大门就将被关闭。
全盘接受孩子的一切,不拿他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老师而言,孩子的每个表现都有意义,好与不好都是幼儿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父母对孩子稍弱的方面过于紧张甚至责问老师,便会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
“我孩子很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尽管相信自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错,但孩子在家中与在幼儿园里的表现不一样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甚至令人深感意外。对老师提出的孩子的某些情况,父母如果一律不相信或者否定,那么以后老师可能就不会再多讲了,父母也就失去了解自己孩子真实情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