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听话”

  《顺其自然的智慧》

  熊壮壮的“不”:

  我们小区里和熊壮壮前后脚出生的孩子有七八个,记得当他们陆续进入两岁,突然之间变得问题多多。有的一夜之间从腼腆小生变成暴力小子,打、砸、抢,样样无师自通,小朋友见之,四散逃窜;有的原本听话乖巧,让叫

  阿姨就叫,却突然间变得死不张口;有的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把个“不”字当口头禅……总之,让全家人头痛,软硬兼施,无所适从。

  我也不知道从哪天起,经常被熊壮壮气得暴跳如雷,七窍生烟,一改往日的和风细雨,很难控制自己不冲他发火。有老太太还打赌似的跟我说:“他再长大点儿,你就该上手打屁股了!不信咱到时看。”

  畅畅的“不”:

  我清楚地记得,畅畅在一岁八个月的一天,试探着说了一句“不好”,重复了几遍后,她似乎觉得这句话无比美妙,于是嘴上整天挂着“不好”。

  “穿衣服吧?”“不好!”

  “尿尿去吧?”“不好!”

  “睡觉吧?”“不好!”

  我恶作剧地来了一句:“不好!”她想都没想就说“不好!”愣了几秒后,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从孩子会说“不”开始,他们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按照过去的理论,大多数孩子会在两岁开始叛逆,甚至在英语里有一个专门词组:the Terrible Twos ,用来形容这个“可怕的两岁”。根据新的数据,现在孩子们的叛逆已经提前到一岁半。不管是一岁半还是两岁,总之,进入这个阶段的孩子确实是有些让人头疼。大人说东他们往往朝西,让走他们往往要坐,还常常会在人多的场合让大人下不来台,“不听话”很生动地描述了孩子们的真实状态。他们似乎热衷于跟大人作对,老辈人有一句俗话叫“孩子到桌子这么高就不好管了”,管理好叛逆期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何况还是一个都未必能说一整句话的孩子。

  这时的孩子已经开始形成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他想要拥有这个世界,而父母却总是希望他“听话”,这就使他总感到自己处处受限、被干扰;他只想让别人按他的想法做,而自己的能力又有限,往往只是别人在支配他;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空前活跃,可行为表现却多是破坏性或出格的。

  所有这一切令父母难以忍受,也让孩子自己经常遭受挫折与烦躁,因为他的尝试通常是败多胜少,比如他想自己吃饭,却怎么也不能把饭准确地送进嘴里,而他的语言能力又难以表达那些失落和不安,所以他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所以,对于六岁前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

  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说明孩子长大了。父母要做的不是跟他对抗,而是帮助他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减少反抗表现,并抓住这个关键期,发展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鼓励孩子的独立行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尊重他,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对他说话;在他独自游戏的时候尽量做个旁观者,不要总是指手画脚;多给他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让他经常有事可做。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既然“不听话”的孩子难缠,肯定就有人问,是不是亲子关系处理得好的孩子不会叛逆?答案是否定的,两岁左右的叛逆完全是一个成长中的必然,孩子们都会经历,只有叛逆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的差异,而家长如何应对不仅体现抚养质量的指标,而且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性格走向。

  叛逆行为一般都源于对某种约束的反抗,青春期如此,两岁的“第一反抗期”也是如此。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自我意识提高了,终于能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区别开来,不满足于大人让他们做什么,强烈要求行为独立,迫切地想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即使还没学会用“我”来指代自己,他们也会用名字甚至说“宝宝”来表达想要做什么:“宝宝自己拿”、“宝宝自己走”……小孩子在学会说“我”之前,有一段时间弄不清“你”和“我”的差异,也许他老听见我们称他为“你”,于是他就管自己叫“你”,就这样,他也常常急切地说“你自己要怎样怎样”。事实上,这个阶段的孩子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他们渴望挣脱大人去探寻未知世界,但一旦感知到危险,又会马上回到温暖的怀抱。

  孩子的成长不会像闹钟一样精准,很难准确地说孩子从哪一刻开始叛逆,从哪一刻就不再叛逆。孩子的叛逆会持续一段时间,他会在叛逆与环境对他的修正中逐渐明白一些规则,最终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孩子的“不听话”或者犯错误都是他们在进行适应环境的尝试,从那个襁褓里宠物般的乖宝宝,到现在不断挣脱你的手去干你不让他干的事情;或者用有限的语言跟你顶嘴;或者赖在秋千上就是不下来;或者干脆就在商场的地上撒泼打滚。孩子的成长是无声的,这个恼人的阶段来了,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试图逆转这个过程,希望他们回到那个只关心吃喝的阶段,尽管我们会在他们的成长旅途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反抗期的叛逆很独特,想自己吃饭是这一时期孩子热衷的事,据美国研究婴儿能力发展中心的研究发现,那些满足了自己吃饭这一需求的孩子,不仅学会了独立吃饭,同时还发展了自理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但孩子的目的不一定是想要自己吃饱饭,他的兴趣是在“自己吃”这一过程。所以,可以先把他基本喂饱了,再由着他自己折腾去,或者喂饭的时候给他一把勺,边喂边让他“自己吃”。熊壮壮一岁多自己吃米饭,吃完就被丢到澡盆里,因为那盆水基本可以被称作“粥”了!但他不管这些,他只满足于“自己吃”的快乐。

  当孩子乱发脾气、胡搅蛮缠的时候,我们一般都先给孩子讲道理,和他商量着来。但处于反抗期的孩子,道理往往是讲不通的,他们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孩子在与大人的抗衡中积累着“攻守”经验,了解到父母的处世原则。在与成人的对峙里,孩子体验到自身的坚持和退让,能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胜利使他获得成就感,同时也留下深刻的经验记忆;失败使他失望,但同样会鼓动他重组经验再次突围。所以我们说孩子“第一反抗期”的种种“反常”变化,并不是无缘无故的“逻辑混乱”和“行为失控”。

  对待反抗期的孩子,千万不要针锋相对,相信我,大多数情况下,失败的一定是你。即使他最后服从你了,也是口服心不服,早晚还会“还”给你的;或者他长成一个没有主见,唯命是从的孩子,这也是你不愿意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我们必须给宝宝制定禁令,但在下禁令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留一个出口,不要用死路一条的态度禁止他做什么事情。下面的实用例子,或许会有一些启发作用:

  你可以禁止宝宝去动你书架上的书,如果你同时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他会很乐意照顾自己的小天地,而不再去骚扰大人的领地。

  两岁的孩子开始迷上涂鸦,墙壁是天然的画板,如果告诉他:“不,我不允许你在墙上乱画。如果你喜欢画,我可以给墙贴上一层纸,你往纸上画好了。”这样你转身以后才能放心,他是画在纸上而不是墙上。

  如天气冷了,想让孩子戴帽子,可采用征询的口气引导孩子:“你是戴米老鼠的帽子,还是这顶红色的?”而不是直接命令他:“你得戴帽子!”

  让孩子做事应提早通知。要开饭了,在饭好前就提醒:“看完这集动画片,我们就吃饭。”否则等到饭菜上桌,再想关电视,孩子绝不会从命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