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当众发脾气,这个时候怎么办?有人会责骂一顿孩子,有人会马上用孩子想要的东西安抚他们,如果是我,我会让孩子先哭,如果真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也好,不会把孩子丢下,也不会让他们用哭声换来想要的东西。丢下不管,会让他们有被抛弃感;用东西安抚,会让他们觉得哭声要挟是个很有效的办法,以后还可以再次使用。
锦囊9:转移注意力
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把他从正在跟你纠缠的事上转移出来。年龄越小的孩子,这招越灵。
我的一位朋友每天为了把儿子从澡盆里“请”出来发愁。她那个宝贝儿子太爱玩水,非得把妈妈惹急了,硬把他从水中抱出来不可。接下来就是哭得气都接不上来,通常照着20分钟哭。几次下来,崩溃的肯定是妈妈。
强攻不行,就得智取。朋友试着转移儿子的注意力。当他玩水不肯出来时,拿一件好玩的玩具,但一定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儿子想要,妈妈就借机让他先出来,到床上再玩。
还有,她知道儿子最盼望的时刻就是“睡前故事”时间,于是就对他说:“洗完就出来,妈妈给你讲故事,你今天最想听什么故事呀?”儿子开始把注意力转到故事上,再顺势来一句:“走,咱们挑故事书去。”儿子就顺理成章地从水里被抱出来了。
锦囊10:冷处理
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走开,不答理孩子,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看似很简单的方法,可是一到了实际运用时,不知道有几位父母能够做到。因为,更多的时候,你实在没办法无视孩子以及他的“可恶”行为的存在,或者是你总想尽快结束这种混乱局面,等不得他冷静下来。
有次熊壮壮生病,不能上幼儿园。小孩子病一场,脾气就长不少,这回我算是领教了。小家伙把撒娇耍赖发挥到了极致,有些事情我认为是确实不能满足他的,比如,他不许我吃饭,只能陪他玩——我就会严厉地告诉他:“妈妈把饭吃完就会陪你玩儿。妈妈不吃饭,没有劲儿,也会生病的,就不可能再陪你玩儿了。”但他还是不依不饶。我又说:“如果你还这样不讲理的话,我就不理你了,等你什么时候讲理了,我再跟你玩儿。”他再纠缠,我就真的不再理他,接着吃饭。可每到这时,家里就会立刻有人冲上去接着安抚他,而他又不买账,最后还得我出面收拾残局。这种事情很多家庭都会遇到,家长们有时也做不到冷处理,因为那个孩子在那儿闹得实在是太让人心烦了!而且,很多大人都有一种想法,认为孩子哭闹就该去哄、去劝,置之不理是不负责任的。所以,经常是孩子一边大声哭闹,大人一边大声哄着,而且双方的声调都会越来越高,吵得筋疲力尽方可罢休。
冷处理,就是要让孩子冷静下来。冷静需要时间,需要有情绪转化的过程,这就是冷处理的作用。如果大人不给孩子这个时间和空间,并且自己也不冷静,只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让他更加心浮气躁。长此以往,想培养孩子的好脾气就有难度了。这就像在幼儿园里,老师的嗓门越大,孩子们越是听不见,老师轻轻说一句,孩子们却都安静下来了。所以,在孩子发脾气时,我们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我们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孩子,尝试着理解他的那些难以运用语言表达出的失落和不安。他想向我们证明:他长大了,有自己的主张,能做很多事,他必须实现更多的需要。但他又发现大人对他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他也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他的很多努力和探索又是败多胜少,他以为自己可以像爸爸那样一脚迈下台阶,却狠狠地摔了一跤,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行;他非要自己把水杯端到桌子上却洒了一地的水,他第一次有了自卑的感觉……
好了,再这样想下去我会鼻子发酸的,我怎么还会忍心对正处于如此心理纠结中的孩子大发雷霆呢!成长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而宽容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0会诊小磨蹭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最早会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凸显出来,等到上小学则更甚,写作业磨蹭几乎成为家长关心的焦点。
常见的情况是:
离8点只差10分钟了,小朋友还坐在床上玩着裤子上的小花,被催促了几遍后他仍然没有穿鞋出门的意思,心急火燎的妈妈还得赶着9点钟去上班,一场责骂在所难免。难道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不磨蹭吗?或者他们慢慢成长为一个磨蹭的人?
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没有必须遵守的时间点,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吃喝拉撒睡,而从上幼儿园开始,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吃饭都是固定的,从此,他们进入了被时间管束的时代。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被时间精确化的过程
在搜索引擎里敲下“孩子、磨蹭”的关键词,瞬间出来1550万篇相关的文章,家长倾诉自己如何被孩子的磨蹭磨得火冒三丈,各方人士也纷纷出来指导家长怎么应对孩子的磨蹭,而我在一家育儿网站做在线咨询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提问也是家长询问我孩子写作业慢该怎么办。看来,孩子磨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令家长头疼的问题。
我还记得我弟弟小时候的故事:
我弟弟是出了名的慢性子,小时候,他的慢经常折磨得我崩溃。如果哪天早上我不幸比他起得晚,那就真的是“杯具”了,上厕所要等他,洗漱要等他,每当我看到他用比我慢一倍以上的速度从暖壶往脸盆里倒水时,我恨不得一把夺过来替他倒。他一顿早饭要吃半个小时,却又胆小,生怕迟到被老师批,每每吃得眼泪汪汪,也不会加快速度。
爸爸妈妈总是批评他磨蹭——在那一代家长眼里,孩子的任何不对好像都是刻意而为的。可我当时就看出来,他不是不想快,而是真的不会快。
我们一家跟弟弟着了二十多年的急,父母大人几乎断定他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出息,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万幸的是,他选对了职业,做建筑设计,需要的就是细致、不急不躁,一点点地抠细节。他干得乐在其中,自然也容易出成绩。我安慰父母:“看见了吧,儿孙自有儿孙福,操那么多没用的心干吗?”所以,当现在有家长向我咨询怎么让孩子不磨蹭,我都会先问他们孩子的其他表现,如果他天生就是个慢性子,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就解决的。
正如我们常说的,性格无所谓好坏,每个人只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然后发挥自己的优势,都能给自己找到一个适合的位置。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在我们的语言里,其实有很多形容“慢”的词语,比如慢工出细活,不紧不慢,慢条斯理等,这些词多为中性,有的甚至还偏点褒义。在我们大人眼里,“慢”和“快”不过是两个形容词,并且是相对而言的两个词,但为什么一到孩子那里就谈慢色变呢?
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有他们自己生活的节奏,只是这个节奏有的时候往往不与成人世界里的时间标准相吻合,因此显得他们是在磨蹭,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看他们的磨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时间概念还未建立
有一天,畅畅跟畅畅妈聊天,说:“婷婷不是新同学了,她是旧同学,她都到我们班10年了。”刚上幼儿园不到一个月的新同学婷婷,已经成了畅畅嘴里比园长资格都老的“资深小朋友”了,事实上,畅畅并没有恶意,她只不过没弄清楚10年到底有多长。10年,对于一个来到这个世界才3年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真是有些困难,或许在她眼里,10年就是表示“很长很长”的意思,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就像人类是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时间计量系统一样,孩子也会随着成长慢慢地更精确地感知时间,但在最初几年,他们能理解的都是一些大的时间段:天黑了要睡觉,天亮了要起床,于是他们知道了“白天”和“黑夜”;周一到周五是要上幼儿园的,接着在家休息两天,于是他们知道了“周”;早上上幼儿园,中午睡觉,晚上回家,于是他们大致知道了“一天”、“上午”和“下午”。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较长的时间段,并且只是那些跟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至于更精确的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分别是多少,一开始,孩子肯定不会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