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任何时候都不要恐吓孩子

  《顺其自然的智慧》

  对于不爱喝水的孩子,非让他喝,他理都不理你。但如果对他说:“不想喝就别喝,渴了再喝。我可想多喝一些水。”看到妈妈喝水,他可能会跟着要水喝的。应对孩子“不听话”的超级妙招

  我们可能无法阻止孩子“不听话”,但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来让他们反抗得不那么激烈,这对大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锦囊1:不要发脾气,那没用

  尽管我们无数次地提醒自己:对孩子要耐心。但他们一而再地“不听话”最终将我们的耐心消耗殆尽。很多家长常常处于这样的状态:忍不住发火,发完后又后悔,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会发火,周而复始。

  无须自责对孩子的爱心,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吧,那就是,发脾气不奏效,不如不发。经常见到的场景是,大人越发脾气,孩子越不听指挥,僵持一番后,还是大人屈服。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已经不再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粗暴育儿方法,通常是忍无可忍地发了脾气,因为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偶尔变得敏感。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实在难以遏制自己的愤怒时,不妨冷处理一下,跟叛逆期的孩子不要针尖对麦芒。

  锦囊2:不要骤然叫停

  足球比赛中有一种“突然死亡”的规则,两队在两个半场结束时踢平,点球大战中依然战成平手后,会再加赛15分钟,在这个时间内,只要哪个队先进一球,比赛马上结束,胜负立判,每当进入到这个阶段,场上场下都无比紧张。

  很多人制止孩子也采用这种“突然死亡”的办法,结果他们一定会用大哭大闹,甚至撒泼打滚来对抗。我觉得比较好的办法是提前告知,而不是突然禁止做某事。

  和很多孩子一样,畅畅洗澡的时候特别爱玩水,每次洗完后都不愿意从澡盆出来,水凉之后依然想玩,但如果是冬天,畅畅妈就特点担心她会感冒,最省事的办法就是一把把她从盆里抱出来,擦干水穿上衣服。但这样做,极有可能会遭到她的抵制,于是妈妈跟她约定,洗完澡后数到10就起来,她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她知道即使是洗完澡,自己还有数到10的时间再玩一会儿水,不会在兴头上被拎起来。

  锦囊3:任何时候都不要恐吓孩子

  当大人无法应对孩子的不听话时,不自觉地会吓唬一下孩子,从“大灰狼”到“警察”再到身边长得难看的人,都会被用来吓唬孩子。

  另一种恐吓孩子的方式则是,大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不要你啦”、“不喜欢你啦”等。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孩子,跟奶奶产生争执后,一句“奶奶,我不要你啦”脱口而出,可想而知,他平时该听了多少遍“不要你啦”。

  我不主张教育孩子无所畏惧,但也不赞成家长用吓唬的方式让孩子“听话”。说“不要他们”,又不可能真不要,或者佯装说走,没走几步又回来了,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样的恐吓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实现。大人在这个过程中透支的是诚信,很难想象当他们讲完“狼来了”之后,孩子问一句“你说不要我又没真的不要,是不是撒谎”时,他们该如何作答。

  无法兑现的惩罚就跟无法兑现的奖励一样,不仅没有任何效力,甚至可能失去你在孩子心里的信任与权威。

  锦囊4:用选择代替服从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很抵触命令式的语言,所以,家长在传达指令的时候可以稍微讲究一下技巧。

  一个冬天,畅畅突然想穿夏天的裙子,我实在担心她感冒,又不想简单地禁止一番,就拿出了一件薄棉衣对她说:“你是想把裙子穿在里面还是想把棉衣穿在里面?”畅畅想了一会儿说:“裙子。”我就照她说的去做,让她很时髦地“混搭”了一回。过了一阵儿后,我告诉她,裙子是夏天穿的,现在是冬天。畅畅慢慢知道了,后来自己常常说:“等到夏天,再穿裙子。”著名记者法拉奇曾经说过,好的新闻采访是只能让对方用“是”和“否”来回答的,也就是说,尽量少给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像“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或者“你的感觉怎样”的提问最终都会影响采访者的把控力。

  如果简单命令孩子无效,又不想孩子过分纠缠到一些细节上——很多时候他们其实自己也没有完全想好到底怎么做,只不过把不服从当做一种态度,不妨试试让他们做做选择题,既能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不会削弱我们的影响力。

  锦囊5:不要过分关注错误

  孩子犯错误未必都是故意的,有的时候是好奇;有的时候是尝试;有的时候是要引起关注;有的时候是在试探大人的底限,我们当一一辨识,该指导就指导,该批评就批评,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要过分强调这个错误。

  有一个妈妈告诉我,他们家宝宝特别爱从地上捡东西吃,每次她都制止,没想到越来越严重,孩子乐此不疲。

  我想,这个孩子捡东西是好奇,见到妈妈的反应如此强烈更觉得好玩,比如妈妈急忙忙跑上去掰开她的手看看到底有什么,偶尔还得让她张嘴看看吃了什么等,都让她误以为这事儿是一个游戏。所以,我建议这位妈妈即使真担心孩子吃了什么脏东西,也不要反应强烈,暗暗关注就是,尤其不要忙不迭地去追孩子。

  锦囊6: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偶尔让孩子吃吃亏

  两三岁的孩子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很难知道哪里有危险,哪里是安全的,家长确实需要看护好孩子,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每次都是我们替他们辨别,他们未必真正明白危险的所在。

  曾经听一个出租车司机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跟孩子说过很多次不要去碰热的东西,但没什么效果。有一次,孩子又去摸暖气片,他偏偏就没阻止,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被烫得缩回了手,从此只要他告诉孩子什么是“热”的,孩子肯定不再去碰。

  这种做法可以借鉴,但必须加强监控,保证安全。

  锦囊7:因势利导会卓有成效

  蒙台梭利曾经说,当我们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后,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等着他们长大。等候长大,肯定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他们成长的规律。

  畅畅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已经会独立吃饭,不久会自己穿鞋、穿裤子,两岁三个月的时候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很多孩子即使到三岁还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鞋穿裤子。不是夸耀畅畅的超前,我只是想说明,叛逆其实是可以因势利导的。畅畅妈说:“当她拒绝我喂饭的时候,我给了她一个勺子,让她试着自己吃,尽管她吃得满地都是;当她把我穿好的鞋踢掉的时候,我鼓励她自己穿,尽管她根本没分清左右;当她扔掉勺拿走大人的筷子时,我特意给她买了一双适合她的小筷子,尽管她夹不上菜会干脆用手抓。”

  有一句俗语“猫的毛要顺着捋”,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用在叛逆期的孩子身上也能说得通。

  锦囊8:不要害怕孩子以“哭”来对抗

  孩子的哭是一种语言,传递很多信息,其中有一种是不满,为什么会不满?对于表达能力有限的他们来说,应该是着急大人没读明白他们的意图,所以当年叶圣陶在为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作序时就说:“父母不会教养,小孩子不晓得要冤枉哭多少回。在这种家庭里面,小孩子早上醒了要哭,吃乳要哭,穿衣服要哭,换尿布要哭,洗脸要哭,擦鼻涕要哭,看见生人要哭,喊人抱要哭,讨糖吃要哭,跌了要哭,睡时脱衣服要哭,一天平均总得要哭十几回。”家长跟孩子的很多冲突便来自家长没弄明白孩子到底想做什么,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量地读懂他们。

  另一方面,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明白哭是一种武器,懂得用哭声来达到自己的对抗,有的孩子甚至会在大人离得近的时候小声哭,在大人离得远的时候大声哭,在周围人少的时候小声哭,在人多的时候大声哭,达到目的后就不哭,没达到目的就哭得撕心裂肺,这个时候的哭已经不仅仅是对抗,而是含有要挟的意思了。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