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力过于旺盛怎么办?

  《赖克林儿童情绪手册》

  问:每次睡觉前的那段时间是全家人最不耐烦的时候。大人已经够累的了,孩子还要不停地做这做那,我们简直要疯了。孩子们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答:很多孩子总是坚持不懈地用种种方式拖延,就是不想上床睡觉。有的会一直在被子里钻进钻出,说被子“太紧”;有的不敢单独睡,非要妈妈或者爸爸安抚一番才肯睡觉;还有的会怕黑或是害怕做噩梦(参见“孩子怕黑,总缠着父母陪他一起睡觉”相关内容)。然而,即便大多数孩子都可以乖乖上床,家长们也还是不能保证让他们睡着。

  全家人坐下来制定一些关于上床睡觉的规矩,比如睡前应该做些什么、要是睡不着怎么办(可以看看书或者静静地和泰迪熊布偶玩一会儿),还有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下床。

  制作一张睡前流程表,并坚持遵守。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困倦,是否有揉眼睛、打呵欠、走路摇摇晃晃或是变得不耐烦等表现。有时候孩子困乏得比我们定的睡觉时间早。

  当孩子困了的时候把他抱到床上。许多家庭制定的睡觉时间会比孩子自然犯困的时间晚,这也可能导致孩子睡前不听话或者脾气暴躁。

  每晚将孩子的就寝时间提前半个小时,直到与他自然犯困的时间重合。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没有睡午觉或者晚上睡得太晚,第二天就会晚些起床。可事实正好相反。儿童睡眠专家马克·威斯布鲁斯博士说:“在24小时的睡眠循环周期内,就寝时间与孩子的生物钟重合的话,孩子会睡得更多。”他还说:“也就是说,越睡越多。”

  睡前安排一些固定的活动帮助孩子放松(例如抚摸背部、唱摇篮曲或者是给孩子读他喜欢的故事),使其产生睡意,最后自然入眠。

  控制好这些活动的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时间过长,孩子就又会兴奋起来。

  马克总是在孩子睡觉前与他们嬉闹一番,他认为这样能够使他们精疲力竭,从而很快入睡。可是后来他发现,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孩子们会兴奋得睡不着觉。

  就寝前10分钟给孩子最后的警告。

  用机器(比如闹钟)定好上床时间。

  玛格丽特发现用闹钟定上床睡觉的时间为她减少了许多麻烦。她只需说:“闹钟在8点响的时候,就该上床睡觉了。”

  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方法帮助孩子从兴奋状态转到休息状态。比如可以利用扇子或者空调单调的声音,或是机械地摇动摇椅。也可以尝试放点轻音乐,调暗灯光,或是创造无声环境。

  给孩子准备一些“小甜甜”,比如毛绒玩具之类,让他可以抱着入睡。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可以陪在旁边,但要限定合理的时间。

  唐娜是个很有耐心的妈妈。她对宝宝说:“我会待在你旁边,直到你不感觉害怕了或是睡着了为止。可你要知道,我说了‘晚安’后就会坐在旁边看书。我不会和你说话、拉手或是给你拍背,你也不许下床哦!”

  每当孩子从房间里跑出来,家长都要陪着孩子回到床上。这时千万不要和他理论。这可不容易做到哦,但一旦做到了,效果是很赞的。研究表明,这样做之后的第二个晚上,大约有一半的孩子不会再跑出来了。到了第三个晚上,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乖乖地躺在床上。最好事先和孩子讨论假如他中途走出房间我们要怎么做。要向他强调一点:我们是不会和你说话的。

  和爱人轮流照看孩子上床(或者送孩子回房间),这样你就不会因每晚要安排孩子睡觉而觉得厌烦。此外,这样做也给了孩子与家长互动的机会,使其与父母双方都保持密切的关系,而不是只看重父亲或母亲一方。

  日复一日,总是有家长仿佛戴着静音耳塞,一句话也不说地护送下床的孩子回房间睡觉。一位睡眠专家所了解的最高纪录竟然是一个晚上150次!希望这个情况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当孩子乖乖就寝并老老实实睡觉的时候,别忘了赞美和表扬哦。

  要知道改变孩子已经成型的就寝流程肯定会带来后遗症。

  卡罗琳5岁的孩子上学以后,总是哀求周末的时候晚些上床睡觉。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卡罗琳发现周末晚睡半个小时打破了孩子业已形成的睡眠规律。周一早上起床的时候,孩子总是疲惫不堪,脾气暴躁,导致他差不多总是踩着铃声走进教室。

  简化睡前流程看似省时省力,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反而会占据我们更多的时间。

  一天晚上,盖尔忙得不行,于是简化了孩子们平时的睡前流程。她读了一小段睡前故事,然而女儿不干了:“这个故事太短啦!我还不困呢。给我读一个你常常读的吧!”盖尔又想略过摇篮曲,也没有奏效。“妈妈,你忘了给我们唱歌了,还有,你没有像平常那样拍我们的背!”蕾切尔抗议道。盖尔叹了口气,笑了笑然后不得不为孩子们补上。本来想准时到达约会地点的,结果也不可能了。

  离家的时候记得拿上家中的物件儿——孩子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或是摇篮曲的磁带。周围的环境越像家里,孩子越容易入睡。

  花点儿时间坐上孩子的床(或者干脆和他蜷在一块儿),和他安静地聊天。大多数孩子在黑暗的伪装里话是最多的。他会和你说一天中发生的让他高兴或心烦的事儿。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巩固睡前守则。

  卡罗琳在5岁的儿子身边躺了下来。孩子于是和她说起了悄悄话——谁在玩的时候取笑谁了,谁又暗恋谁了,还有谁又惹祸了。她发现自己越是不打断孩子的话,孩子就越能说。有了这样的经历,卡罗琳越发珍惜和儿子在睡前说悄悄话的机会了。

  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爸爸和妈妈晚上的时候需要单独相处的时间。

  斯科特总是把爸爸叫到自己房里。有一次,爸爸对他说:“我知道你希望爸爸在你身边多待一会儿,但现在是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明天早上,我们再在一起吃麦片,好吗?”

  如果孩子不需要我们操心就能乖乖入睡,给他们一些奖励吧。孩子越小,越是要早点儿奖励他。

  特德对儿子马特说:“你要是集齐了5朵小红花,爸爸就给你买你想要的那个球。”

  每天做点让自己精力充沛的事儿,让自己有足够的体力应付孩子的睡觉问题。

  当两个儿子分别是2岁和5岁时,卡罗琳的丈夫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通常到了睡觉的时间,她已经累得一点耐心都没有了,更别提轻声细语地对待孩子了。但是她找到了一种可以在孩子们洗澡时让自己平心静气的方法,那就是带上一个大枕头和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当孩子们开心地洗泡泡浴的时候,她就垫着枕头倚在浴缸旁边,阅读小说。虽然卫生间被弄得一团糟,但她在阅读中获得了内心的满足。有时候,小家伙因为泡澡的时间太长,惊奇地发现手指头和脚趾头都皱了起来。卡罗琳则安慰他们,他们非但不会变得皱巴巴的,而且还干净得很呢!

  尝试“家庭床”吧。有些文化中很推崇这样的睡眠方式。那就是一家人每晚睡在一张大床上,而不仅仅是当孩子病了或是做噩梦的时候。泰恩·戴维宁著有一本叫《家庭床》的书,里面解释得很清楚。不妨找来看一看,可能对你有所启发哦!

  商量:家长与孩子共同商量就寝的种种事宜也不错哦!让孩子为我们做决定吧!

  有一次因为半夜睡着了又必须得起来喂奶,希拉精疲力竭。丈夫关心她,建议让婴儿和他们一起睡。可是不久后,夫妻俩发现3岁的大孩子也每晚都凑过来睡。又过了一些时日,两人对孩子的侵入感到有些不耐烦——他们都没隐私啦!于是他们终于做了一开始就该做的事情,两人经过讨论制定了解决方案:(1)妈妈负责哄小宝贝在婴儿床里睡觉,而爸爸则负责给大孩子盖被子;(2)周日早上再把孩子们带到两人的大床上。

  问问自己,孩子们睡在一起会不会舒服。虽然在有的家庭中,孩子们希望有一个大点儿的房子,这样就有自己的房间了,但是有时候,晚上睡在一块儿会带来安全感。幸运地拥有大房子的家庭也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更乐于住在一起,而把空出来的那间卧室改成玩耍嬉戏的秘密场所。

  创建对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有利的睡前流程,并且不论选择什么样的睡眠方式,都尝试接纳并喜欢它吧。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