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

  《父母的觉醒》

  不论孩子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父母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

  我们需要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放弃“应该怎样”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适应孩子的需求。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尊重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自己的程度。

  在缺乏意识的情况下,我们会限制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事事征得认同,把他们变成了小奴隶,受制于我们的裁决。如此一来,他们要么格外渴望获得我们的认同,要么事事依赖于我们的认同。

  如果孩子时刻渴望得到我们的认同,而万分担心我们的不认同,你能想象那种情形吗?相比之下,如果他们能获得无条件的接纳和尊重,那将会是多么不同的感受啊。

  每一个孩子都会发现,有些行为会给自己招来麻烦,不过这绝对不意味着他们不被接纳或者不受尊重。因此这一点就显得愈加关键:身为父母,我们不能错误地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凭什么来评判他们呢?他们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理所当然有权利认同最本真的自己。而且,这个权利不是由我们授予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只要他们活在这世上,就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心声、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

  认同与不认同都是控制欲的延伸和触角。这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惊人。当然,我们一定会赞美孩子、表扬他们的进步;但这样很容易引来弊端,形成认同与不认同的条条框框,孩子的基本人格也会很快受到影响。

  无论我们的孩子是否有艺术细胞,是否有学习天分,是否有冒险精神,是否运动神经过人,是否乐感超常,是否富有梦想家气质,是否性格内向……所有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正确态度。站在广义的立场上,我们没有资格裁定孩子该不该信教,该不该是同性恋,该有什么样的婚姻,有没有雄心壮志,或者具有别的什么特征。尽管孩子的行为还需要不断调整以符合某些基本规范,但他们最核心的本质必须无条件地得到赞赏。

  如果我们的孩子选择了与我们不同的宗教信仰,从事了与我们梦想不同的职业,长成了同性恋,或者与不同种族的人士结了婚,那么我们的反应就会成为觉醒程度的一个标志。我们能否认识到,他们有权以独有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实的自我。我们又能否对他们的表达作出回应呢?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他们作为一个人理应受到赞扬。当然,家长会说,他们一直在表扬和赞美孩子。毕竟,他们不是都会为孩子庆祝生日,带他们去看电影,给他们买礼物,花许多钱为他们买玩具吗?如果这些还不算是对孩子的肯定和赞美,怎么做才算呢?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赞美和认同孩子本人的意义是:允许他们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中,而不必陷入我们期望的陷阱中。也就是说,即便孩子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去证明,也没有达到任何目标,我们依然为他们的存在而沉醉欣喜。

  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而富有爱意的。当我们尊重这种本质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他们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人,无论他们外在的表现如何。在孩子的外在表达或许还支离破碎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与他们的内在本质建立起纽带,就能够向他们传递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巨大价值。

  请允许我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下面的行动,孩子将会知道自己获得了接纳;这种接纳完全是针对他们本身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

  当他们休息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欣赏他们;

  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与他们坐在一起;

  当他们在屋里走动时,请告诉他们:“谢谢你来到我的生活里;”

  当他们牵着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握着他们的手;

  当他们早晨醒来的时候,请给他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一早醒来就看到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我们把他们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他们;

  当他们微笑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是多么地温暖;

  当他们亲吻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不论我们的孩子是婴幼儿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我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不必做任何事情就足以赢得我们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理应体验:他们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他们赢得瞩目与欣赏。

  一个孩子如果伴随着与生俱来的“正当感”成长起来,那么成年以后也会带着幼年的印记,获得强健的情感世界。他们很早就能理解自己的精神在人际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今后就能靠着精神的引导去体验成年人的生活。凭着这份内在的纽带,他们既不需要向外部世界索取认同,也不会渴求赞赏;凭着内心的“正当感”,他们就能对自己发出赞许。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