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完美主义的自负感

  《父母的觉醒》

  绝大多数人都会抱有完美主义的梦想,然而这种情结会让我们无法与真实的生活达成同步。

  例如,纳迪亚花费了3万美元为自己的儿子安排成年礼,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虽然折腾了好几个月,但当那一天到来时,她还是高度紧张。结果,当天的状况在纳迪亚看来是一个又一个灾难性的事故:一早就来了暴风雨,所幸她准备了预案,支起了帐篷;随后DJ塞车迟到,晚点了一个小时;不久,她又发现儿子醉了,并且在亲戚和有身份的朋友面前吵闹起来。

  纳迪亚极为尴尬,大失所望。尽管客人在场的时候,她竭力维持着母亲的完美形象;但当客人离开后,她还是发作了。结果,她不仅破坏了儿子的宴会,也让他在留宿的好友面前下不来台。随后,纳迪亚又同丈夫争吵起来,和DJ也发生了冲突。因为场面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她就弄得所有人都不开心。

  当生活不像计划那么如意时,我们就会产生抗拒的心理,会闹情绪,因为我们感觉受到了威胁。当我们心中“应该怎样”的完美梦想破裂时,我们的自负感就凸显了出来。我们希望自己所爱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机器人一样有条不紊、毫厘不差。一旦达不到这个理想,我们看待人和事的态度就开始变得偏激过火。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凡事都期望童话般的完美结局,其代价也许是损害亲人的幸福。

  当我们用传统方法教养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敦促他们敬仰我们,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养大的。为了做一个好家长,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全知全能。我们很少意识到,当我们把自己塑造得无所不能时,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恐惧感和压抑感。孩子眼中的我们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大身影,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格外渺小。结果,我们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印象:他们“不如”我们。这对于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构成了阻碍。

  如果孩子总是觉得父母“无所不知”,凡事都能拿出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认为自己也应当如此。我们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所以也会教孩子怎样掩饰他们的不完美。而他们真正应该了解的是:完美无瑕才是个愚蠢的概念。

  纳迪亚为儿子安排成年礼的想法就很不得当。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完美无瑕,而是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纳迪亚的案例正好说明:她的儿子和她一样都是有缺点的,都会做出不得体的举动,也都会把事情搞糟。我们也不应该让孩子形成错觉,认为我们和他们永远是“一体”的。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放弃那种执念,不再坚持做一个“完美”的家长。

  当我们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不再以一种自我鞭挞的态度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时,也就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笑着面对自己的错误,坦承生活中的不安全感,这意味着我们不再盲目地相信世上有完美无缺这回事了。撤去了上下级的隔阂,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与我们人对人、精神对精神地平等相待,并在此基础上与我们建立长幼关系。纳迪亚不能轻松对待成年礼中出现的问题,令人遗憾;如果她能做到谈笑面对,就等于送给儿子一个极为珍贵的经验:我们应当坦然接受现实,包括我们的错误行为。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以身作则。当孩子意识到我们能完全接受自己,他们也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如果我们做了不得体的事,但却能够诚恳面对,就等于告诉孩子:不要把这些事太放在心上。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抱有一种自嘲的态度,就等于教给孩子:去探索生命和生活吧,别太在意“看起来”怎么样或是表现如何。

  我不知道纳迪亚有没有故意在她儿子面前“犯过傻”,比如唱歌、跳舞或其他不太理智的举动;目的是告诉儿子:我也不是做什么都完美无缺。这样做可以鼓励我们的孩子去做一些不太确定的事情或进入一些不太熟悉的新领域。我不知道纳迪亚是否曾站在同一高度上,同她的儿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道做过游戏;也不知道她是否曾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学驴叫或假扮青蛙王子。一旦孩子看到我们低下身与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我们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就可以建立一种活泼而没有压迫感的联系。我也怀疑纳迪亚是否曾毫不掩饰地在儿子面前趔趄、摔跤、哭泣或者弄脏衣服。她是否曾向孩子表明:清洁不够彻底的房间、修剪不够精心的指甲、描画不够完美的妆容其实都无关紧要?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也就是在告诉孩子:“不错”也是足够好的。

  如果我们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就等于为孩子做了件好事,向他们透露出宽容的信息。如此一来,孩子也就能从容自如地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他们会看到一个自然幽默的自己,再也不受自负感的羁绊。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