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孩子“带我们长大”了吗?

  《父母的觉醒》

  父母应当把孩子在自己心中触发的反应视为精神成长的机会。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体验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就会迅速获得释放。

  如果父母放下抵触情绪与主观臆测,平和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就不会遭受负面情绪的困扰。

  孩子的吸收能力强,他们会像海绵一样浸泡在我们的愚蠢和狂乱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所经历的情感提高警惕,以免不恰当地在孩子面前宣泄出来。我们只应告诉孩子那些自己反复经历后得出的感悟。如果孩子看到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或者由于别人缺乏我们具有的经验而责怪对方,那么孩子也会重蹈我们的覆辙。反之,如果孩子发现我们勤于创造自省的机会,随时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他们也将学着勇于面对错误,并且有能力纠正错误、逾越障碍。

  要成为觉醒的父母,意味着我们在同儿女的互动中要勤于自问:“我是否在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我是否受到过去经历的左右?”我们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作为父母的自己:“我此刻的所作所为对长幼关系有何影响?我的一言一行是不是自己经历的流露,而不是孩子该听该看的?”

  尤其是在养育孩子的最初几年里,父母的表现犹如一面镜子。如果我们自己找不到通向快乐之路,自然就无法映照出孩子的快乐。于是,他们犹如面对着一道栅栏,同某些最本真的天性隔离开来。如果孩子不能依着天性享有那份原始的快乐,该是多么悲伤啊!

  我们的觉醒和不觉醒不仅能通过深藏不露的内在痛苦表达出来,也能通过外在的仪态流露出来;即使我们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我们在清晨如何拥抱孩子?当他们打破了我们心爱的花瓶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我们该如何处理?我们如何坐下来同他们聊天?当他们向我们展示一件东西时,我们是否在认真观看?我们是否真的对他们的话感兴趣?……这一切都对孩子影响巨大。当我们向他们提出不正当的要求或问题时,他们不仅能注意到,而且能感觉到我们什么时候在发难,什么时候在退却。他们会由于受到我们的赞美而感动,也会因为受到责备而伤心。他们能感受到我们出现时无言的气场,也能感受到获得接纳或遭遇拒绝时无形的能量。所有这些交流的传递方式只有两种:觉醒或不觉醒的交流。

  如果我们自己的井里空空如也,怎么能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水源呢?如果我们自己得不到充实满足,将会利用孩子来填补空虚。我们会无意识地教导他们如何与我们未曾解决的恐惧、我们对空虚的抵触以及我们忘却的谎言相处。这就是未曾解决的失落感带来的影响。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