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绪

  《带孩子决胜后半场》

  (1)家长情绪失控,有可能导致家庭悲剧

  有时,本来一个很小的事情,由于家长产生了不当情绪,又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便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

  本书在第三章曾经提到的那个亲手把自己儿子打死了的夏母,并不是不爱她的孩子,为了孩子,她已经舍弃了自己的一切,她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可是悲剧还是发生了。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这位母亲在产生了极度情绪波动时未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平心静气地讲,这位母亲在主观上并没有一定要打死孩子的动机。可是,在神经终日高度紧张的生活里,她本来就容不得孩子成绩低于90分,没想到孩子不仅成绩低于90分,还撒了谎,还是她亲自到学校后才知道成绩真相,这一系列的强烈刺激,对于一个只有35岁、自己还只是一个大孩子的母亲来说,她控制不住自己了,情绪突然爆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这个时候,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不当,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能不能对情绪波动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危。

  (2)调整期望值,才能避免失落和不满

  情绪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所做之事的期望值过高,若结果没有达到期望值,便会产生情绪波动。

  家长的情绪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诸如每次考试要超过90分,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等,如果孩子没有达到期望值,家长就会大发雷霆,情绪极度波动;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自己的个人生活,诸如对丈夫(妻子)的要求过高,对自己的工作要求过高,对父母(公婆)的要求过高,结果期望值达不到,也会产生极度的情绪波动。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情绪波动,最后都会殃及孩子。在极度情绪波动中,头脑不清醒,失去理智,稍一不慎就会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

  所以,调整情绪和降低期望值就会减少伤害和悲剧发生的概率。俗话说,无所求,也就无所失,知足者常乐,也就不会有情绪的波动。

  (3)及时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是情绪调控的前提

  家长在家庭里一旦出现情绪波动,只有马上意识到,才可能及时地加以控制。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人处在激情的状态下往往并不自知。还有的人自暴自弃,消极悲观,抑郁烦躁,也不能自知。不自知,当然谈不上自我调控了。所以,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常,是进行情绪自我调控的前提。

  (4)自我调控的方法

  情绪波动并不可怕,只要自己有心调控,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常了,马上采取措施,情绪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是可以避免继续恶化的。

  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

  以理化解情绪

  情绪是由于现实不能满足主体意愿和需求而发生的,只要产生情绪刺激的事实一出现,情绪的发生已不可避免。这时,剩下来的问题就变成能否及时意识到情绪的发生并能够有效地减小情绪发生的强度了。

  通常的方法是以信息或理智提醒自己,控制情绪的发展和恶化的强度,可以回忆自己过去因情绪不当带来的不愉快和教训,可以回想某人善于自制的形象,以这些信息来约束自己不当情绪的发展,及时地把刚刚出现的不当情绪控制住。

  电影《林则徐》中,林则徐在听到某钦差大臣到广州后同洋人私通,倒卖鸦片的信息时,愤怒地抓起桌上的茶壶就要往地上摔,这时他看到墙上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制怒”条幅,就缓缓地把茶壶放回桌上,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安排下一步工作。这就是以语词信息来缓和自己情绪不当发展的实例。

  极端思维法、宣泄法调控情绪

  家长们的情绪发生波动,往往是对即将发生的事做出的某种“估计”而产生的。“估计”得过好,会盲目乐观,忘乎所以;“估计”得过坏,会盲目自卑,以致抑郁不乐,甚至愤怒至极,不可抑制。这个时候采取极端思维法,是很有好处的。

  所谓极端思维就是索性把“估计”推到极端,推到最好,看看能好到什么程度;推到最坏,看看能坏到什么地步。如果这种极端的结局也可接受,那么现在这种“估计”就不值得高兴或愤怒了。想到这些,情绪也就会平静下来。

  比如,有一个家长,在家长会上,物理课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她的孩子,甚至表现出很生气。散会之后,她忧心忡忡,担心物理课老师今后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产生了情绪波动。这个时候,她如果采用极端思维法,把这件事推到极端:这件事最坏会坏到什么程度?今后他会刁难我的孩子?不至于。物理课考试不让我孩子及格?好像也不至于,只要我孩子答题是正确的,他不敢乱扣分!这样一想,这个结果也能接受,情绪也就消解了。

  所谓宣泄法,就是当自己产生情绪波动的时候,可以找自己最能说得来的朋友、同学、战友、同事,那些能够耐心听你倾诉的朋友,将自己的满腹心事向对方倾诉,通过宣泄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多角度思维法调控情绪

  在上一节提到的“多角度认识法”同样适合于大人。对于家长来说,有时一件事情发生后,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是消极的,引起了情绪波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就能够接受,也就不会“动肝火”了。

  我国古代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伞的,二儿子是晒盐的。天晴的时候,老太太担心大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老太太担心二儿子的盐晒不出来。所以,老太太一年到头没有心情好的时候。后来一位智者告诉她,天晴的时候想想二儿子,可以晒很多盐了。下雨的时候想想大儿子,可以卖很多伞了。果然不错,老太太从此天天都很高兴了。

  这就是多角度思维法调控情绪,有人又称这种方法叫“焦点转移法”。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