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人,更是妈妈
孩子幼时甜美的笑容,蹒跚学步的姿态,逗人开怀大笑的样子,很是惹人喜爱。但是,长大后又是怎样呢?慢慢地变得叛逆,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让父母操心。结婚生子是为了获得幸福,但婚姻和子女往往会逐渐变成痛苦的根源。
父母无法战胜子女
父母与子女间的对话如果变成大声的争吵,长时间地争辩孰是孰非的问题,最终的赢家会是谁呢?
“没有能赢过子女的父母!”此话乃真理也。
赢得争吵的方法当然有,若想赢,父母必须对子女忍痛割爱。但子女清楚地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难以割舍,所以父母很难赢过子女。
大约四岁时,孩子便开始表现出叛逆,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好好吃饭。饭桌上,孩子突然扔下筷子走人,妈妈就不得不拿着碗一直追着他跑。
上初中的孩子若不吃饭,父母也不会心疼。这时候,子女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和父母作对,父母为了找孩子而四处奔波。
20岁以后,如果父母限制孩子出门,孩子就有可能以死来威胁父母,最终任何父母都会输给子女。
相反,我不曾为人父母,反而认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孩子不吃饭,就马上收拾碗筷,直到他求着要饭吃的时候再给他吃。这样孩子就可以改掉不好好吃饭的坏习惯。如果要离家出走,那就让他出去,锁上大门不让他轻易回家。这样,离家出走的坏习惯也很容易改掉。但是,父母对孩子都是软心肠,无法做到这些,这就是父母的弱点。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有跟子女斗争到底的想法。
当然,也不是说让子女肆意妄为。如果孩子很固执,那就听听孩子的想法,并尽快作决定,是顺着子女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拖下去的结局必然是父母认输。
和子女沟通时,要么尽快作决定,要么就放弃认输,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让自己生气,并且怨恨子女。父母怨恨子女比被子女怨恨要痛苦得多,因此,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矛盾,最后受伤的必然都是父母。
孩子跟什么学什么
尽管输给子女,但父母还是会为子女操心。“孩子不听话,不学习,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像这样为孩子伤神、痛苦的父母不在少数。也有很多父母问我:“孩子有这么多的缺点,要怎样去纠正呢?”
我会告诉他们:“请父母先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吧!”
父母一味地抱怨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却从不考虑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当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要想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必须先从父母与子女间的因缘关系说起。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孩子出生时就继承了父母的基因,从表面上看某些地方像爸爸,而某些地方则更像妈妈。但是从身体的整体构成来看,与其父母双方的相似度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父母双方原本都没有的特征偶尔也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因为基因中的某些隐性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子女,并显现出来。
那么,子女只会和给予其遗传基因的父母相像吗?如果在医院被抱错,十年后,孩子的思维或行为会像亲生父母,还是像养父母呢?答案当然是会像养父母。尽管没有遗传基因,但是饮食习惯、思考方式、说话习惯等都会像养父母。所以,“妈妈”这个词虽有“生母”的意思,但更准确地讲,应该被解释为“抚养人”。
孩子的外貌因为遗传,会像亲生父母,但是其行为和思考方式基本和抚养者相似。如果孩子由奶奶抚养长大,那么孩子的性格特征则会像奶奶,尽管唤作“奶奶”,其实可以称为“妈妈”;保姆将孩子带大,尽管被称为“保姆”,但实际上就是妈妈。
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那一定是受到了抚养人的影响。其实孩子本身并不是刻意地学习模仿,但是耳濡目染后,就会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来。不良行为有时会在幼儿时期出现,但大部分会在青春期突然出现。这时,父母往往会归咎于“青春期的叛逆”、“交友不善”等客观原因。
实际上,不良行为的种子早就埋下了。被埋起来的种子在环境变化、交友不善或与父母意见不合的时候便会生根发芽。那么种子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准确地说,幼儿时期的错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受父母,尤其是妈妈的影响形成的。以此为始,孩子一天天成长才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
所以,如果觉得孩子似乎变成了自己的冤家,不再可爱乖巧时,那么应该很快认识到是父母——尤其是妈妈埋下的不良种子,造成了这一后果。如今,父母总把子女当作炫耀的“物品”,希望子女漂亮、健康、成绩优秀、听话、懂事。很多父母给孩子穿好的、吃好的,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送孩子到国外留学,认为这样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错误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爱,而不是这些优越的外在条件。相反,不管物质条件有多好,如果感觉不到父母关爱的温暖,孩子对自己、甚至整个社会都会失去积极的态度。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子女呢?
在孩子降临之前,父母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当让孩子在夫妻相爱、家庭和睦的环境下降临。如果孩子降生时夫妻不和,将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妈妈的状态对娇弱的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妈妈焦躁不安、愤怒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胎儿,并且会延续到他长大成人。
如果想把孩子抚养为心智健全的人,那么父母应该内心平静,这一点与物质条件的丰富与否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还没有做好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生活的准备,那么就不要结婚。即使真的很想结婚,结婚后也最好先不要生小孩。如果决定生小孩,那么就必须为即将降临的孩子而努力,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如果做不到,那就买个玩具,或者养只宠物。或许有人会问:“别人一样是生孩子,为什么偏偏惟独我会变得痛苦呢?”
女人生完小孩后,就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脆弱了,否则就无法好好抚养孩子。因为这样那样的刺激,情绪就摇摆不定,因为不能如愿以偿就发脾气,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抚养孩子,孩子就会变成不安、易怒的人。
想让孩子内心平和、健康幸福地成长,那么妈妈首先应该找到心灵的重心,不应该再摇摆不定,而要用一颗坚定的心守护孩子。这样,孩子才会紧紧地依偎着妈妈,健康地成长。
如果因为丈夫不理解自己的心情,而感到厌烦,那该怎么办呢?妈妈心情不好,孩子也会变得不安,所以妈妈应该相信丈夫,保持愉悦的心情。
孩子小时候的错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受父母——
如果妈妈因为经济拮据而有心理负担,也很难让自己内心平静。这个时候,妈妈更不能忧虑烦躁,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简单朴素地生活,并且轻轻地抚摩胎儿,不让他产生畏惧心理。
不管何时何地,保护孩子都是妈妈的天职。对于孩子,妈妈的角色不单纯是母亲,还是保护他的神,是他的全世界。
回想自己的孩童时期,便会了解父母应该是怎样的角色。因为爱的缺失,父母曾经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至今想来内心仍然隐隐作痛。如果父母不先反思自己,而是固执地认为是孩子的问题,那么必然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婚后本应该与对方和睦相处,但却肆无忌惮地发脾气;孩子出生后本该全力保护孩子,但却依然为所欲为,这一切都会有因缘果报。与人相处时,若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就不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在所有人与人的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为亲密,但父母却常常会亲手破坏这美好的因缘。
责怪孩子是冤家之前,请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是否有一颗真正爱子女的心。如果没有,那么无论怎样付出,都会增加孩子的痛苦。父母的爱再深,如果方式不对,在子女看来也不全是爱,反而会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妈妈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就会抱怨说:“我这么爱你们,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你们怎么能这个样子呢!”
只有真正意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自己时,妈妈才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成为一位合格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