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让我碰这些东西?

  《好妈妈智答孩子千百问》

   为什么不让我碰这些东西——家庭物品禁区

  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能会成为孩子的提问对象,这是什么呀,那是什么呀。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也许会自己研究。家里有个好奇宝宝,真是麻烦多多尴尬多多,甚至危险多多。怎么解释避孕工具?怎么才能让孩子不乱动重要文件?怎么防止孩子破坏贵重物品?

  几百年前,卢梭就在《爱弥儿》里说过这样的话:孩子弄坏了贵重的东西,是成年人的错误——他们把那些东西放在孩子可以碰到的地方。这说明家里总该有些地方是孩子的禁区,有些物品是孩子不能碰的。

  对卢梭的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我将家里的禁区物品分为如下几类,并且坦然地告诉女儿这些不是玩具,以及她不可以动的原因。

  第一种特殊物品:两性用品

  安全套、卫生巾之类的两性物品本身并不危险,不让孩子拿出来玩,是为了避免尴尬。在我小时候,专家在报纸上撰文批评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把计生委发的安全套当成质量优良的气球来玩。现在想想,这场面的确有些惊悚和滑稽。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是真的不知道那东西跟气球有什么本质区别。

  同样,谁也不想家里来客人的时候,赫然发现孩子手里挥舞着一包卫生巾吧?所以我女儿第一次见到卫生巾时,我就告诉她:“这是妈妈生理周期用的东西。不好玩,打开弄脏了就浪费了。所以,你不要碰就好了。”

  有趣的是,女儿看着卫生巾思索了一番,居然无师自通地问我:“妈妈,这是你的尿包包吧?”因为在她眼里,这东西和她用的纸尿裤简直是一模一样呀。

  无独有偶,女儿一岁多还在使用纸尿裤的时候,有次我带她在公园的厕所里更换纸尿裤。清洁工大姐在一旁看到我手忙脚乱的样子,非常好心地问我:“这个小孩的……”说到这里,清洁工大姐停了一下,似乎开始思考:这东西该怎么称呼呢?然后她非常天才地接着说:“这个小孩换下来的卫生巾您不要了吧?我帮您扔进垃圾桶吧。”

  所以你看,这两样东西,在功能上真是没有本质不同嘛。所以,对于这些尴尬用品,只需找个妥善的保存处,再简单地讲解一下就好啦。

  第二种特殊物品:家庭常备药物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发现宝宝半天没动静,有点担心就跑出来查看,结果发现宝宝打开了一瓶药,正在舔着药片上的糖衣。看见妈妈过来,宝宝高兴地问:“妈妈,这是不是糖呀?”妈妈吓坏了,赶紧从宝宝手里夺过药瓶,厉声喝道:“这是药!药也能随便吃吗?”

  在这个场景里,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家长——为什么药箱会被孩子拿到呢?!不让孩子动药箱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措施。在很多孩子眼里,药是一种好吃的零食。因为儿童药物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都会做得口感比较好。很多口服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饮料。女儿自从有次咳嗽喝了些儿童口服液以后,就喜欢上了那种甜甜的味道。她甚至觉得吃药是对她的奖励,没事就说:“妈妈,你去买小药给我喝吧。”

  更严重的是,女儿还经常眼巴巴地看着药箱,觉得里面装满了好喝的东西。有次我感冒了,头疼欲裂,症状极其严重,只好吃些感冒药。女儿看着我,一脸羡慕地说:“妈妈,你怎么吃药呢?我也想吃药。”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表弟。他小时候就为了药片上的糖衣偷药吃,弄得大人紧张万分。

  于是我认真地对女儿解释说:“小药是治病的,不是普通的饮料。生病时,你身体里有很多小病菌,小药吃进去,是帮助你杀小病菌的。如果你没病也吃药,那么小药没有小病菌可以杀,就只好在你肚子里捣乱了。”

  这番话不仅是我对女儿的解释,也是我做为一个家长的经验之谈。药物就是药物,小药是,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这句话主要就是针对中药的。大人和孩子都应该明白,药是治病的。所谓重兵不可擅用,一般来说,尽量还是少吃较好。

  第三类特殊物品:“成人用品”

  这不是和第一类重复了吗?非也非也。我说的不是大街小巷中那些暧昧小店里的东西,而是诸如烟、酒、咖啡等孩子不能接触,大人却经常享用的东西。

  女儿一开始在饭桌上看到我和她爸爸以小酒佐餐时,露出了万分羡慕的眼神,问我们:“这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酒。”女儿非常想尝试。那天喝的是白酒,所以我就用筷子沾酒,企图辣她一下,让她知难而退。没想到还不到两岁的女儿居然不怕辣,反而觉得那味道甚佳。我顿时发现这种法子原来并不保险,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到底能接受什么。有的婴儿不怕苦,有的婴儿不怕辣。我有位女性朋友说,她小时候总啃手指,家长就在她手上涂黄连,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变得不但继续喜欢啃手指,还很喜欢吃黄连。

  所以千万别以为孩子一定能知难而退,还是老老实实地讲道理吧。

  于是我告诉女儿:“酒里面含有一种叫做酒精的成分,大人喝了没关系,但小孩子喝了就会变笨。所以要等你十八岁以后,上大学才可以喝酒。”女儿问:“为什么小孩喝了会变笨,大人就不变笨呢?”

  我说:“因为小孩还在长身体,大人就不长了。你看,你去年只能摸到电梯的三楼,今年都可以摸到九楼了,你是越来越高了,对不对?可是爸爸妈妈今年和去年都是一样高,爸爸妈妈早就定型啦,不会再长高了。小孩不能喝酒,不能吃那些会影响长身体的东西,但是小孩可以长高。”

  女儿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她觉得这很公平。从此以后,偶尔我们夫妻餐中小酌时,女儿的要求只是“我也要有东西喝”,却再也不要求喝酒了。

  对于咖啡,我也同样处理。女儿每天早上看到我煮咖啡,加糖加牛奶还打奶沫,就觉得很吸引人。但自从我告诉她咖啡会影响小孩子的睡眠以后,她也就很自然地接受了。还很精辟地总结说:“大人喝咖啡,小孩喝白水。”

  不过,对于烟,我个人持彻底的反对态度。既然咱们都当了家长,即便做不到戒烟,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抽烟。所谓言传身教,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第四类危险物品:如插座、刀具等

  对孩子而言,厨房是一个危险品集中的场所。两三岁的孩子好奇心很强烈,我女儿两岁左右就天天吵着要看我做饭。为了避免她出于好奇偷偷地进厨房研究,我决定大大方方地带她参观厨房。

  我给女儿指定一个位置站好,告诉她:“这是你的参观区,这里很安全,你如果走出来,就违反了博物馆的规定,就不可以参观啦。”

  在我操作过程中,我像个博物馆讲解员那样诸项讲解:“妈妈要切菜了,切菜要用刀。你看,刀很锋利吧,什么肉啊菜啊都可以切断。所以你要离刀远一点,千万不可以拿刀。”

  “你看,蒸锅里的热气冒出来了。这时,蒸锅和电磁炉都非常烫,你要离它们远一点。”

  “听见哗啦哗啦的响声了吗?在炒菜时,油可能会溅出来,这可是非常烫的,所以妈妈炒菜时你最好站远一点,或者干脆离开厨房。”

  平时吃饭的时候,我也会指着桌上热气腾腾的菜告诉女儿:“你看,这些还在冒热气的东西就很烫,你可以用小手戳一下试试。”

  女儿小心翼翼地试了一下,果然感受到了烫的感觉。从此她就非常会判断,见到冒热气就说:“妈妈,这个烫!你也要小心啊!”

  就这样,女儿在津津有味地参观了半年左右的厨房以后,终于对厨房失去了兴趣。我做饭时,她偶尔还是会进来看一眼,很懂行地问几句:“妈妈你切完就该炒了吧?”“这个菜是生的还是熟的?”然后就溜到厨房门口,赞美我一句:“妈妈你实在是太会做饭啦!”就替我关上厨房门,到别的房间玩去了。

  第五类重要物品:如父母工作的电脑、重要的单据

  这些物品虽然不危险,但同样不可以让孩子乱动。对于这一类东西的保护,我有一个区域观念。即便是家里没有孩子,我想那些重要的单据和工作物品也应该尽量集中存放。这样,我就可以告诉女儿:“妈妈书房里的东西是爸爸妈妈工作用的。这些袋子里是咱们家一些很重要的单据,这些东西弄丢弄坏,会给咱们带来麻烦。”

  同时,我也把这些东西给女儿大致看了看,让她知道这些东西只是一些普通的纸张或者电脑、打印机,而不是什么神秘的玩具。这样孩子就不会再热衷于玩这些平淡无奇,但对父母来说又很重要的东西了。

  至于那些珍贵而易碎的物品,如古董、收藏类的东西,更应该妥善保管,放在孩子够不着、碰不到的地方。既然家中有孩子,而孩子的天性又都是莽撞而好奇的,就让贵重的东西留在安全的地方,让孩子在家里的活动尽量少一些拘束吧。

  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句话,做为这个话题的结束语极为合适:随心所欲,不逾矩。

  ● 为什么这间屋子我不能进去?

  ● 这些纸可以用来画画吗?

  ● 我可以玩你的电脑吗?

  ● 我可以拿那个大碗玩过家家吗?

  ● 为什么这些带锯齿的小贴纸不能粘在书上?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