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该怎样成长成才?

  《做父亲的幸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女儿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开始用好奇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我开始思索,怎样让孩子认识“学习”这个词?对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还是源于当前的教育现状。

  现今,在许多家长看来,“学习”就是早早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了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考大学;“学习”就是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放学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而对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孩子“有出息”。怎样才能“有出息”呢?自然要在上学的时候刻苦读书,有一个好成绩,然后要考上好一点的大学,将来当大官、挣大钱、做大腕。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家长对学校教育抱着极高的期望值。

  于是乎,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进行着教鞭指挥下的学习,而且目标单一:考大学;内容单一:考试范围内的课本知识;方式单一:死记硬背、勤学苦练……

  如此的教育,“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只是口号,其实质和我们一直在批判的“应试教育”无二,甚至更加强调分数。

  有一幅漫话,第一张图片上画着一群孩子的脑袋,有方的有圆的有胖的有瘦的,图注“入学时”;第二张图片上依旧是一群孩子的脑袋,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模一样形状的脸,而且鼻子上统一架副眼镜,图注“毕业时”。不用多说了,一幅漫画点出了学校教育的实质。

  这种流水线式的统一模式的教育,加之某些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不知道扼杀了孩子多少活泼的天性、鲜活的个性、灵异的思维……

  回顾我走过的学习之路,很多人为我感到遗憾:你头脑聪颖,如果当年不辍学,也许能考上重点大学,甚至可以读个硕士博士。虽然我失去了进校系统学习的机会,却也庆幸只在学校读了6年书,自己的一些特质才幸免被应试教育所扼杀。正是因为没有走那条独木桥,我脚下的路反而更宽广。

  说了这么多,似乎可以对我思索的问题做出一个回答:学习,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为了拥有较好的生存能力。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孩子在未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有傲视风雨的人生态度,有感受快乐的一颗充满阳光的心……

  那么,该让孩子怎样学习呢?

  是苦学死学,还是活学乐学?现实的答案是前者,而孩子和家长的期盼则是后者。以当下的教育体制,活学乐学能行得通吗?正如游泳,不下水是永远学不会的,所以我要“下水”试一试。

  以我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孩子在幼儿成长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玩,开心地玩、尽情地玩,以此启迪孩子的心智。上学后就要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我要让女儿在“玩中学”,快乐地学习。我所说的“玩中学”不是一边玩一边学,而是玩的时候不要想学习的事情,要玩得尽兴,而学的时候也不要再想着玩,要学得用心;“学中玩”是指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为此,我还专门对女儿的成长做了一个规划,我称其为“‘快乐成长’三部曲”:玩过小学、乐过中学、走过大学。

  为什么要如此界定这三个阶段呢?这是根据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各阶段知识储备、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先说“玩过小学”。

  为什么小学阶段要强调一个“玩”字呢?

  第一,玩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和权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渴望玩,渴望从玩中得到快乐。玩耍如吃饭穿衣一样,是他们的基本需求。所以,我们不该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要让他们有玩的时间和空间。从依依懂得玩那一天起,我就把玩耍作为孩子每天必做的“功课”。只要孩子开心,我舍得时间让孩子玩。孩子上学后,我依旧想办法保证孩子玩耍的时间,坚持让孩子“玩过小学”。

  第二,玩是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方式。玩不但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学习的一部分。我认为,玩中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就该与“玩耍”绝缘了,就该整日埋头书本中。依依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是边玩边学,或者以玩的方式学习,事实证明,孩子的学习没有耽误,反而快乐、轻松地度过了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强调一个“玩”字,并不是对孩子无原则地放任,任凭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更要注意因势利导,使孩子在开心之余更获得知识和能力。

  再说“乐过中学”。

  刚说过了“玩过小学”,现在又讲“乐过中学”,可能有的家长要问:“玩”和“乐”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就字面意思而言,“玩”多指玩耍,“乐”一般理解为快乐。孩子通过玩耍可以得到快乐满足,但是快乐并不只是通过玩耍获得,通过劳动或是学习都可以收获快乐。所以,我这里所说的“乐”自然是快乐的“乐”,也就是学习之乐。

  我们都知道通过玩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学习给人带来的快乐,此“乐”应是更高一级的“乐”。通俗的解释就是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收获成功之乐。

  多年来,我一直在痛斥“苦学”,倡导我的“快乐教育”理念。我在这里提出“乐过中学”,就是要我的女儿有别于那些接受常规应试教育“锻造”的孩子,不是每天陷在题海中苦学、死学,而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学习,快乐学习,从而轻松获得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

  为什么将中学阶段定位为一个“乐”字呢?这还是根据孩子的成长,以及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做出的规划。中学的学科比小学增加了很多,知识量大,覆盖面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对能力的考核也比小学明显得多。这就要求孩子要拿出比小学时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以切实掌握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孩子成长至10岁后,“玩”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全部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从玩耍逐渐转移到更广阔的领域,包括从书本中探究世界,从学习中获得知识等学习的快乐,求知的快乐。

  针对这两方面的特点,我为依依确定了“乐过中学”的成长规划。当然,要孩子以学习为乐的“乐过中学”,并不等于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我对依依说,即便上了中学,和小学比玩耍的时间少了,但你依然是中国中学生玩耍时间最长的一个。对此我有十足的把握,因为依依已经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很强,所以在中学学习任务骤然加重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不会太大。

  16年滑过,女儿继“玩过小学”后,又轻松地“乐过中学”,走进了大学。

  而“走过大学”,是我对女儿大学生活的一个基本定位。大学是锻造一个人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不仅仅只是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比如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从而处理好与同寝室和周围人的关系;要加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到沉静从容度过每一天;要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积极参加社团组织,参加各种团体活动;还要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从而有计划地走过大学生活……

  在这个“走”的过程中,孩子也该是快乐的。她首先是从心里热爱大学生活,用热情去编织每一天、拥抱每一天;其次她带着积极上进的心态做每一件事,走每一步路。

  当孩子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完这三部曲,我相信她将快乐地成才,稳健地去丈量属于她自己的人生路。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