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自序:爱是一种残酷的暴力(图)

  《爱暴力》
图为:作者柏燕谊 图为:作者柏燕谊

  多年以来,我一直记得那个走进我咨询室的女人。

  她已经四十五岁,没有结婚,没有孩子。她的母亲刚刚去世。去世前,母亲对她说:“孩子,妈妈对不起你,是妈妈让你如此孤独。妈妈错了。妈妈爱你。”

  第一次咨询中,她表现出强烈的自杀倾向。她向我讲述了她和母亲全部的故事,从小时候的相依为命,到长大后的对立、互相折磨,直到母亲去世时她的痛不欲生。她的人生,牢牢地与母亲捆绑在一起,而她,也将这一切定义为“爱”。

  她说:“这份爱,毁掉了我的一生。”

  我试图向她解释,现在说“一生”还为时过早,她还可以重新开始。

  可她不停地重复说:“太晚了。”

  万念俱灰,不过如此。

  这个案例,发生在我做心理咨询工作的初期。我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自己面对那深深的绝望时的无助感。

  这种无助,逼得我不得不正视,一份“爱”可能会给它的承受者带来何等毁灭性的伤害。

  我还曾接待过一位男性来访者。

  他是一名钢琴老师。因为钢琴,成绩平平的他考上了一所一类大学。从他小时候起,父母就节衣缩食为他攒钱,让他好好学琴。每次他想出去玩一会儿的时候,父母就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当他不肯练琴时,父母便会打他。有一次把竹编的扫帚都给打散了。

  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他,在我面前反复强调:父母是深爱着他的,他们把大部分收入都拿给他学钢琴、参加各种比赛,他们把好吃的都留给他,自己却从来不舍得吃。

  然而,他终于没能如父母所愿,成为著名的钢琴家。现在的他,只是一所重点学校的钢琴老师。他觉得非常内疚,于是他把所有的工资都上交给父母。虽然已三十多岁,但他依然不会搬出去住,因为他怕父母孤独伤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即便有女孩接受他的生活状态,表示喜欢他,他也无法和女孩建立起亲密的感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说,如果我爱上别人,就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我会因此无法原谅自己。

  还曾有一位中年“成功人士”,带着自己自杀过两次的儿子来接受咨询。当着我的面,他痛斥儿子软弱、没出息。他说,他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父母的严格要求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于是他也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儿子,想让他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儿子却令他失望透顶。

  我承认,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才不会当面驳斥这位父亲,请他离开我的工作室。我始终忘不了,当那位父亲对我数落儿子的种种不是时,坐在角落里的男孩那绝望的沉默。

  心理咨询或许是一项奇怪的工作,它总是让人去看事物的“背后”。

  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的东西,心理工作者却必须直面,然后,尽己所能,提出解决之道。

  在多年的咨询生涯中,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受: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陷于同样的困境,为同样的问题痛不欲生。

  如果他们知道,有人承受着跟自己一样的痛苦,并且已经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解开这痛苦的密钥,对他们来说,这会不会是一种帮助?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是承受着父母深重的爱而成长起来的。父母总是将他们认为最好的提供给我们,用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我们,在我们身上寄予无限的期望。

  可是,父母这样爱你,真的正确吗?

  父母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任何伤害,你能称之为暴虐吗?

  父母鞭策你,让你不断做到最好,你能称之为专制吗?

  父母帮助你,为你安排好了人生的每一步,你能称之为愚昧吗?

  父母将一切都给了你,你能称之为自私吗?

  可是,你感到快乐吗?

  父母是真的爱你,还是通过爱你达到爱他们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一个残酷事实——你并没有被父母真正爱过,你该怎么办?

  你不敢想,因为你不愿意相信你自己没有被真正爱过。但遗憾的是,你的灵魂一定知道,它很清醒。

  所以,你痛苦。

  所以,你放弃了快乐。

  这,就是爱的暴力。

  每一个孩子都会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从来都不是一种罪过。每一个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这从来无须怀疑。

  所以,你无法洞察自己身上的伤口,甚至拒绝承认伤害的存在。

  你和父母不断发生冲突,却又极度依赖父母,无法独立生活,一直痛苦不堪。

  于是你否定自己的人生,认定自己的不幸福、父母的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无能,却不明白真正的问题在何处。

  你想好好去爱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却愕然发现,你不知道怎样去爱他们。你竭尽全力,希望以这份无私付出的爱去弥补自己曾经缺少的爱,可这份爱却被视为侵犯、视为控制,给你爱的人带去了伤害。

  爱暴力,让人无法控诉,因为它以爱为名。

  爱暴力,让人无法拒绝,因为我们不敢面对失去爱的恐惧。

  可我必须大声说出我的观点,哪怕这样会招来责难。

  因为这么多年来,那个四十五岁女人“太晚了”的感叹,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我想,如果她能知道得早一点,反抗得早一点,也许,人生真的会重新开始。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我想将它送给身上带有爱暴力隐形伤口的人们。

  每个人遭受的爱暴力千差万别,要想寻求解脱,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读它的人,握住一把钥匙,或者,努力去寻找那把钥匙。

  更重要的是,即将或已经成为父母的我们,绝对不能将这种爱的暴力,再施加于我们的子女。

  让爱暴力的循环在我们的身上中断,让我们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治愈我们的下一代。(文:柏燕谊)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