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性别:我不想当男人

  《孩子的压力》

  ●性别——我不想当男人

  孩子的声音

  为什么男人不能哭?为什么男人就一定要坚强?为什么男人就不能挑食?为什么男人连生病都不可以?为什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我“要像个男子汉那样”?男人就不是人了吗?我不想当男人。作为男人活在这个世上真是太辛苦了。

  爸爸的声音

  作为一个男人,就要每时每刻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努力赚钱,但是我们家孩子为什么这么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如此一来,这个孩子能够在这个险恶的世间应对自如吗?一个男人不可以这样的……

  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子在这个世上活得更加辛苦。人们对男孩子的期望总是高于女孩。与偏食的女孩相比,大人会认为偏食的男孩更加没出息。感冒的男孩要比感冒的女孩更让大人操心。学习不好的男孩的前途要比学习不好的女孩更令人担忧。胆小的男生要比胆小的女生看起来更加窝囊。整天哭哭啼啼的男生会被认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成大事,与女生相比,这样的男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指责。为什么父母(尤其是爸爸)会对男孩子如此严苛?

  抚养男孩的父母有三点担心的事项。其一,担心孩子能力不够,不能够很好地养家糊口。男人最基本的就是对家庭负责,在社会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努力赚钱。如果孩子能力(很多时候是指学习)不够,那么父母就会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其二,担心孩子因为太娇生惯养而对这个险恶的世界应对不来。太过胆小、身体孱弱、优柔寡断、身材矮小、饭量较少等等都是父母担心的事情。其三,如果孩子太过强势倔强,对其他孩子造成伤害,父母同样更加担心男孩子的攻击性过强,会惹是生非。一言以蔽之,男孩子太软弱和太强势都会被人指责。

  前不久,有一个想当女孩的高二男生前来找我咨询。他正在考虑去做变性手术。这个男孩子表现得非常女性化,他讨厌身为男孩的自己,甚至讨厌周围的男生。但我与这孩子进行谈话之后发现,他并非患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性变异症,他只是对自己身为男孩感到极度的不适和恐惧。

  这个孩子对男性抱有过度否定的看法。他认为男人就是具有攻击性、非常差劲的人。相反,女人就是温柔和蔼的人。观察这些讨厌自己是男人的男孩子,他们大多与父亲的关系都存在问题,这个孩子也是如此。他与父亲之间几乎没有美好的回忆。虽然这个男孩的爸爸并不是什么品质恶劣的人,但他也不是那种很有家长天赋、能够解读孩子内心、与孩子亲近、成为孩子良师益友的父亲。这孩子因为受到过父亲的几次惊吓,所以这些经历让他形成了“男人=否定,恶劣”的认知。当他的生殖器长大的时候,他甚至想要把它剜去。但是这样的孩子即使变成了女孩也不会幸福,而现在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男孩子。

  儿子是通过父亲的言行学习和形成正确的男性观的。如果与父亲的关系不好,那么孩子对男性的看法将会出现很多问题。对此弗洛伊德表示,男孩3~5岁的时候就应该克服“恋母情结”。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性心理发育阶段中的“性蕾期”,他们生存所需要的能量都集中在了生殖器官周围。这一时期的男孩子认为这世上最好的人就是妈妈。他们会想要将妈妈占为己有。但是爸爸却挡在他们面前。妈妈只要一看到爸爸就会开心;当爸爸很晚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会把好吃的藏起来给爸爸吃;还有,只要爸爸一回家,妈妈就会为爸爸鞍前马后地做事情,对自己的关注就会减少。孩子感到爸爸抢走了妈妈,爸爸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最终,孩子产生了除去爸爸、独霸妈妈的想法(当然这是无意识的行为)。

  这一时期的男孩子只要一看到爸爸接近便会哭闹,他们会冲爸爸大喊“走开”,与爸爸在同一房间睡不着觉。他们经常表示自己很讨厌爸爸,这就是恋母情结。然而,这种想法有可能在某天与爸爸一起从浴室回来后发生瞬间的转变。当孩子看到父亲比自己大很多的生殖器后,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我在除去爸爸之前就有可能被爸爸除去了”之类的想法。因此,孩子的思想发生了迅速的转变。他们下定决心“我不是要和妈妈结婚,而是要和像妈妈的人结婚”。从这时起,孩子开始想要变得和爸爸一样。他们学习爸爸说话的声音,模仿爸爸说的话。他们会说“老婆,我饿了,给我弄些吃的”,他们还会模仿爸爸走路的样子。慢慢地,孩子逐渐开始喜欢身为同性的父亲,这样他们便克服了恋母情结。克服了恋母情结之后,孩子便拥有了主导性。如果未能克服恋母情结,他们会对自己这种想要除去父母的想法产生罪恶感。但是,如果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喜欢爸爸,那么他们在对自己进行识别的时候会遇到困难。只有顺利地对自己进行识别,孩子才能够产生性主体性(诸如“我是男人、我是女人”之类的思想),但如果这一识别过程开展得不顺利,孩子就很难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

  就拿男孩来说,这一阶段,他们会识别父亲的一切行为,不分良莠。如果这个男孩拥有一个非常棒的父亲,那么他会学到父亲好的一面,成长为一个在任何方面都很随和的孩子。而且他还会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和喜爱身为异性的妈妈。如果男孩有一个品质恶劣的爸爸,那么他就会对攻击性抱有认同感,成长为一个在任何方面都不随和的孩子。他会因此产生极大的负罪感,在性主体性上出问题。这样的男孩讨厌爸爸,讨厌自己是个男生。在进入社会后,他还讨厌权威人士。在孩子看来,爸爸就是“权威”的象征,如果爸爸从小就对孩子大呼小叫,整天让他生活在恐惧中,当孩子长大之后,他会对这样的人抱有极大的愤怒之情。

  有一个男孩,他非常讨厌爸爸。当爸爸很晚下班回家后想要抱一抱他时,他就会一边大喊“走开”,一边推开爸爸。这时候,他的爸爸也会怒火中烧地冲孩子大吼:“爸爸是为了你才这么流血流汗地拼命赚钱,你这小子却说讨厌我!”这种情况下,爸爸很难让儿子对男性产生正确的认知,而且儿子也不会对身为同性的爸爸产生认同。不管怎么看,这孩子都会变得具有攻击性。他很有可能像爸爸那样大声咆哮,并且对朋友拳打脚踢。除此之外,这样的孩子还有可能变得极度懦弱,任何稍微强势的人都会让他们浑身战栗。因此,他们只喜欢女人,也只和女人交朋友。我认识一个读高中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女生,书桌旁挂了一个用真人头发做成的假发,假发很长,他每天都会抚摸它。他从不考虑并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善良温顺的,也不理会并不是所有男人都具有攻击性并且品质恶劣,这个孩子对男人和女人的观念有些先入为主。

  社会希望男人成为超人,在很多方面都强迫男性站出来面对,却没有对女性做出要求。但是最近的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观念对男孩而言过于残酷。从小时候起,男孩的生长发育就比女孩晚两年。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并不出色。目前,所有的教育和社会性的考试都对女性有利。现有的教育制度并没有考虑到男孩在发育上比女孩晚两年的情况,反倒让孩子过早地展开竞争。由于男孩的发育特点,很多男孩子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里做完试题。即使男孩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由于当下的考试,并不是对孩子拥有多少更深层的知识或者理解能力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孩子做过多少练习和正确快速解题的能力。因此,男孩很难在现在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然,与男女间的差异相比,人与人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但普遍情况下,这一时期的男孩要比女孩速度慢。在表现评价中,女孩子可以更干净利落地完成任务。还有,男孩子小肌肉的发育晚于女孩。比如写字,小肌肉相对发达的女孩子可以写出更加整洁漂亮的字。即使男孩子写的内容非常好,但因为字体歪歪扭扭也很难得到高分。因此,

  男孩子会逐渐失去自信。从小学成绩来看,男孩子总是排在中下的位置,女孩子总是排在中上的位置。

  在男孩与男孩之间,有些男孩会从其他男孩顽劣的玩笑中获得压力。这种情况要比女孩子严重。女孩子一般不会憎恶这种经历,也不会把这看作是一辈子的伤痛而铭记一生,但大多数被同龄人欺负的男孩子却会把这看作是一种攻击,所以这种经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被欺负的男孩会一辈子都记恨那些折磨他的孩子,并且他们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但更令人焦虑的是,有些爸爸一点都不热情、平和,孩子的性主体性不可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健康发展,这让孩子更加讨厌成为“男人”。

  一个独生子,他的身边围绕着妈妈、外婆、阿姨,幼儿园里遇到的是女老师,上了小学遇到的是女老师,甚至还有女校长,课外辅导班里遇到的也都是女老师。因此,他几乎没有学习具备男子气概的机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顺利地接受自己是男生的事实,那么“父亲的作用”尤其重要。如果父亲不能对孩子形成积极的影响,父母需要尽快给孩子寻找一位能够正确展现男性作用的人。如果亲戚中没有这种人,那么也可以找一位跆拳道教练。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