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电视传媒的发展,“上电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只要想上,谁都能露个脸。这些年,由于跳级、出书、高分考入大学等因素,女儿依依已是电视的常客了。这不,前几天还接受了长春电视台的专访。回顾孩子上电视的过程,还真有些故事。
新千年的金秋,带着收获我从西子湖畔的杭州回到家乡长春,事业发展得依然红火。
2001年这一年,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凑热闹般聚焦于我,或做专访,或做专题片。尤其是吉林省最权威的电视媒体——吉林电视台,仅电视专题片就给我拍了三部。第一部专题片是由该台《新闻回声》栏目策划制作的,栏目编导王艳东事先给了我策划好的节目文案,节目的最后特意为女儿安排了一个表演节目。
听说有自己的镜头,女儿很兴奋,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节目,并把自己要“上电视”的事告诉了幼儿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邻居家的小伙伴,还有一些自己认识却不熟悉的人,总之能告诉的人她几乎都告诉了。
5月15日,女儿随我来到到吉林电视台演播大厅,参与专题片的录制工作。节目进行过程中,女儿不时地问她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到她上场。妈妈告诉她,认真听节目主持人说话,到她的时候,主持人会先向观众介绍她的,到那时她就该出场了。可是,直到听到主持人宣布节目录制结束,女儿也没听到叫她上台的话。眼见台上台下的人开始起身,女儿大喊道:“还有我呢?!”可是她的声音在人群骚动的大厅里显得那么微弱,感到无助和绝望的她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哭声终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主持人这才猛然想起,录制过程中忘记了女儿这个“小人物”。看着满脸是泪的女儿,闫旬红和王艳东都为自己的疏忽深感歉意,一再向她解释和道歉。王艳东安慰道:“依依,别急,等再拍你爸爸的时候,阿姨记着一定把你的节目补上。”
5个月后,吉林卫视另一强档栏目《天生我才》栏目组找到了我。由于编导没有安排我女儿的镜头,我又没法提,所以这次录制依然没有女儿的表演。在完成全部录制,我和摄制组的同志吃庆祝晚餐的时候,无意中谈到上次《新闻回声》漏掉了女儿表演的事,《天生我才》栏目的制片人兼主持人林立惋惜地说:“怎么不早说呀,昨天说也来得及呀,那样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为节目增添了色彩。”我笑着说,“没什么,没什么。”然后,林立和编导冯文辉又说:“再找机会吧。”
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
时隔一个月,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故事酒吧》栏目又赶来,为我拍专题节目。该栏目制片人孙海平和主持人高杉告诉我,这次要拍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让他们谈谈他们眼中的“东子”。
于是,女儿跟着我和她妈妈,还有她的叔叔一起再次走进了吉林电视台演播室。这一次她更是专注地盯着主持人,生怕万一再把她给忘了。当摄像机的镜头对准女儿的时候,女儿竟然冲着镜头笑了一下,很有镜头感的样子。随着一问一答,女儿每一句话都说得有条不紊。尤其到节目的最后,主持人请她对爸爸做一个评价,她说:“爸爸会玩还会给我做好吃的……”当让她为爸爸表演一个节目时,她不慌不忙地唱起了英文歌曲。
通过“上”电视,女儿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我经常告诉她,我们期待成功,但是不要惧怕失败,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是主角,只有“演”好配角,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主角,面对成败要有个平和心态。如今,才16岁的女儿,有时会反过来给我讲这些大“道理”。
与女儿同成长,是责任更是一种千金难买的幸福!依依为啥不愿回家女儿4岁的时候,上幼儿园接孩子回来的妻子说,这段时间每次接依依时,她总闹着不肯回家,每次都是又哄又劝甚至发脾气,才能把她接走。结果孩子哭一路,到家了还止不住哭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见到父母来接时迫不及待、兴高采烈的样子,妻子心里很不好受,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如此不恋家,不恋自己的父母。
2000年9月,妻子与我回到长春,一家人终于团聚。为了便于接送,我们把女儿送到一所离家较近的幼儿园。初到一个新环境,加之能天天与爸爸在一起,女儿很高兴。那几天每天都急着去幼儿园,而下午去接她时,又急着往家跑,说要和爸爸玩。回到家给我们讲新幼儿园里老师的事情,小朋友的情况,小脸上洋溢着欢乐。每当妻子的身影出现在幼儿园门口,她就喊着妈妈往门口跑,有时竟忘了跟老师说再见。
可后来两个月,妻子去接她时,孩子渐渐不再那么热切地扑向她了。最初是找着各种理由磨磨蹭蹭地尽量在幼儿园里多待一会儿,直到小朋友陆续都走了,她才不情愿地牵着妻子的手回家。后来干脆就赖着不肯走,还对妻子说不愿回家,要在幼儿园里住。妻子感到不理解,幼儿园没有全托制,到了放学时间所有小朋友都被父母接走,最后只有一个奶奶住在幼儿园里看门,孩子究竟留恋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呢?她竟然固执地说:“我要跟奶奶在幼儿园里睡。”每次去接她都要费尽口舌生拉硬拽,弄得妻子在别的家长面前尴尬不已。
孩子为啥不愿意回家呢?于是,我们开始反思。
在烟台时,妻子住学校教工公寓,离学生宿舍很近。每当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她的学生就会带女儿去操场玩球、做游戏,直到夜幕降临,她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吃饭、休息。因此每次放学回家,她都嚷着找大哥哥大姐姐,见到这些大孩子她显得异常活跃。有学生陪她玩,妻子极少陪她,备课、批改作业、学习,一心忙自己的事。
到长春后由于工作变动,妻子的空余时间更少了,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伏案工作。而我则是日夜不停地忙。因此我们少有时间陪女儿,将她从幼儿园接回来后,给她把电视打开,调到有动画片的频道,嘱咐她自己一个人看电视,别打搅我们。然后我们就忙各自的事情。吃过饭后,我匆匆赶到报社上夜班(接听“心理热线”),妻子为女儿洗漱完之后,就早早把她按到被窝里,塞给她一个布娃娃,让她搂着布娃娃睡觉。然后关掉所有灯,重新回到书房。
女儿也曾为此表现出不高兴,有时在妻子正凝神思索时推开书房门,缠着要妈妈陪她玩,而妻子不仅没有满足她这一要求,反而因为孩子打断了她的思路而不耐烦地训斥她,催孩子去睡觉。依依不止一次地提起那些陪她玩的大哥哥大姐姐,并说讨厌现在住的这个家,门整天关得紧紧的,没有一个人。甚至还闹着要回到原来那个“家”,那个经常可以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家”。依依说这些时妻子从未在意,总认为小孩子家过段时间就会忘掉以前的生活。
经过反思,我们找到了症结所在。是的,我们小时候吃的穿的玩的,都难以与现在的孩子相比,父母对待我们也难以和现在我们对待孩子的宠爱相比。但是有一点我们比这些孩子幸福,那就是我们不孤独。我们都有兄弟姐妹,有许多同龄的朋友,每天可以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打扫房间,一起出去放风筝、捉迷藏,受了委屈可以跟哥哥姐姐说,遇到有趣的事可以逗弟弟妹妹笑。可是现在的孩子,虽然父母围着他转,把他当成太阳、小皇帝,可是太阳、皇帝只有一个,他们在家里是孤独的。看上去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什么也不缺,实际上他们最缺少伙伴。
孩子需要玩伴,可是家里没有,孩子的这种心理却往往被父母忽视,常常因为忙着自己的事情,思考着成人的问题,而看不到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渴盼。因此要解决女儿不愿回家的问题,首先要使孩子在家里没有孤独感,使她不再将这个家看成一只小蚂蚁的窝,而是一群蚂蚁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能够拿出时间去做蚂蚁王,去做孩子的朋友。工作固然不能丢,但若一心为了工作,也意味着失去孩子。
此后,晚上由我扮演“大蚂蚁”的角色,每天睡觉前给她讲个故事,直到孩子入睡。就这样,我们又重新得到了孩子的心,这个家在孩子眼里又有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