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咋还不来道歉
在我的潜移默化教育影响下,女儿从小就懂得宽容别人,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产生矛盾后大多是她退让,用息事宁人的态度平息矛盾,化解“危机”。依依是个明理的孩子,只要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也总是会真诚地道歉。而倘若别人做了对不起她的事,她也是非常注重对方对自己的致歉态度。只要对方及时向她道歉,说上一声对不起,她就会原谅人家,很快就忘了人家对她的伤害。
可是,并不是所有伤害过她的人,都会如她那样及时道歉,所以女儿经常在受过伤害之后,又为人家不来道歉而再次苦恼和伤心。她不理解,做错了事怎么能不道歉呢?记得第一次因为被伤害却又没有收到歉意的事,发生在2002年的4月30日。
“五一”长假,我到北京参加一个文学研讨会,妻子则带上五岁半的女儿,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小住。每次回老家,孩子都很快乐,因为乡下有广阔的原野,又有那么多同龄的小朋友,她可以无所顾忌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野里奔跑,玩各种游戏。
因为回爷爷家的频率很高,依依有了一帮“铁哥们”。只要她一回去,这些孩子必定来找她玩。其中比她大两岁的小男孩曲伟建,就住在爷爷家隔壁,和她在一起玩的时间最多,两个人吃了饭就凑到一起。有时候女儿还没起床,曲伟建就来叫她了。
好花不常开。
这次两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闹了别扭,玩了一会儿就谁也不理谁了。女儿赌气回了爷爷家,闷闷地吃完饭就一个人看电视了。奶奶问她,外面还很亮堂,为什么不出去玩一会儿。她摇摇头说,在外面玩没意思。可是,奶奶看到她分明总在往窗外看,好像在等谁。于是奶奶就走到大门外张望,想看看谁会来找她的小孙女。就在这时,奶奶看到曲伟建蹲在大门口。她赶紧招呼他进屋,可曲伟建一听依依奶奶和他打招呼,“嗖”地站了起来,飞快地跑远了。
奶奶正纳闷,扭头一看,大门上贴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奶奶仔细拿了下来,因为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就边走边叫依依,说小朋友给她送信来了。女儿初一听很震惊:谁会给我写信?瞪大了眼睛接过纸条,不出声地读着上面的文字,结果越看脸色越不对劲,最后竟憋得脸通红,眼睛里蓄满了泪。奶奶一看,这是怎么啦,越问依依越不吭声,再问孩子竟趴在炕上哭了。
奶奶急了,赶紧喊依依妈妈。她妈妈从另一个房间走过来,从依依手里抽出纸条,一看上面写着:“范姜国一,小王八,28个小脑瓜。”见还挺押韵的,忍不住就笑了一下。依依“腾”地直起身:“别人骂我,你还笑!”说着又哭了,眼泪成串成串地往下掉,看起来是真伤心了。妈妈赶紧安慰她,说是曲伟建和她闹着玩的,别把这当回事。依依抹着眼泪说:“闹着玩能骂人吗?我要找他妈妈去!”“找他妈妈干什么呀?”“让他妈妈批评他!”妻子赶紧劝她:“天已经黑了,还是等明天吧。明天曲伟建的妈妈肯定会来的,到那时再和她说这件事。”
第二天一大早,依依就醒了并麻利地穿好衣服,然后坐在炕上一言不发。妻子催她下地洗脸,准备吃早饭。结果她一张嘴就问:“曲伟建的妈妈什么时候来?”她妈妈愣了,这小家伙的记性还真好,睡了一觉竟然还没忘了这茬。只好继续糊弄:吃完早饭就会来的。
于是,早饭后依依仍旧坐在那里不动。妻子再催她出去玩,她又问:“他们怎么还不来向我道歉!”她妈妈只好说,再等会儿。依依又向妈妈要那张纸条,拿在手里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严阵以待……
当我从北京回来,妻子向我讲述了这件事的经过。我赞赏女儿“做错了事就要道歉”的观点,不过我对孩子说,只要是我们做错了,一定要向人家道歉。可要是别人做错了事,要懂得宽容对方,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如今16岁的女儿,已经是大学生了,她明白的事理也越来越多。今天的她再也不会为别人不来道歉而伤感了,因为她是个宽容的孩子,她知道原谅他人就是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