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老师,我的坚持

  《给孩子的人生先修班》

  英语老师所最该导引孩子的,即是点燃孩子那幼小心灵,对英语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力!那个引爆点一旦被炸开,孩子胸壑之中一股汩汩的学习热力,便会逐渐走向那富涵趣味的英语生活。

  我曾经在南台湾一个偏远的小镇,看见一个光着大脚丫的美籍白人,在一个全校师生总数不及五十位的迷你国小教室里,热情洋溢地教导当地孩子说生活英语。当时他非常热切地以孩子极感兴趣的棒球为主题,点出“team”这个单词的意义。班上孩子听得笑呵呵的,是我看过最和谐的英语教学现场了。

  那时我心里很羡慕地想,这位十年来,每天骑着小台摩托车穿梭在南台湾小镇的国民小学、为偏远乡间孩子上英语课的老师,真是条件再适合不过的儿童英语老师了。他身上还留着美国家乡的血,但长久的浸淫,使他又如此娴熟热爱台湾本地的风土,这里的阳光、沙滩、食物教他迟迟还不想回美国的家,东西文化在他的眼神和话语里,形成的是交融的冲击,而非消极的冲撞。

  然而这样经公单位检核过的外籍师资,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是政府为拉低城乡差距,所特别给予的预算以聘请外籍老师协助乡间的英语教学。我们身处繁华的大城市,孩子拥有非常丰沛的外语学习环境,坊间四处补习班林立,外籍师资随处可见,小学里经过考核的英语老师,其素质亦有相当的水平。

  反而是这样,我更要小心地在如此众多的私人机构聘请名单里,抉择孩子的英语老师了。

  商人追求利润毕竟是天职,我不能将全然的信任,都交给班主任的舌灿莲花或招生海报上。

  Milla和Nana都是从七岁入小一的那个暑假开始修习英语的,因为望孩子们能够和英语老师建立一个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并且透过持续的认识,来累积身教的能量。所以我很是花了心思在老师各方面条件的选择上。

  一、并不是说会说英语的白种人,就是最好的条件。一如街边的大叔大婶纵使操着流利的中文,若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训练和儿童心理学,也不能开课传授中文是一样的意思。因此我完全没有外籍或肤色的迷思。

  二、既然是英语教师,拥有相当的学历背景是最基本的。就像去公司面试或报到需要缴交学历证明,我也会请求老师出示海内外有效的最高学历毕业证书,或是教学证照等等。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不该拒绝我这实事求是的请求。

  三、鉴于老师授课的对象,是我这台湾土生土长的孩子们,老师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孩子们的认同?我认为能够渗透深入本地文化的英语老师,方可以与孩子们在课堂上引起共鸣。

  一个熟悉卤肉饭、米汉堡、弯弯和几米的英语老师,他和孩子对话的亲切与掌握度,较之一个纯粹的外来者,绝对是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联系的。所以,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英语老师,对于西方与台湾,他最好拥有深度的连接。一个初来乍到的外籍人士,还在摸索这个东方小岛国的生活,他是否适应、喜欢这里?他是否能待得久?这谁都没把握。面对如此条件的老师,我是比较犹豫的。

  由上可见我对孩子英语老师的选择,是如何地慎重其事了。然这不过是初步的外在条件筛选而已,美语老师的人品和谈吐气质,我还会透过接下来的面对面访谈,确认这位老师的文化素质是否深厚有底,一关一关过,再做最后的定夺。

  我承认我在勾勒心目中最想要的英语老师时,可说是“非常严格”!但这绝不是吹毛求疵,一位优秀的语言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只是在教ABC和文法架构而已,他还肩负着异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此责任岂不重大?

  英语老师每周得和孩子见两次面,每次见面至少两个钟头,这缘分一延续就是好几年,如此绵密的师生相处,对孩子的人格和语言能力养成,是非常潜移默化的。英语老师表面上教的是ABC,在我认为,他教的其实是东西文化的融合。此事既然关乎文化,就不宜等闲视之呢。

  记得安东尼·圣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曾写过:“如果你想建造一艘船,不要召唤人员去搜集木材、分配工作及下指令。相反的。你应该给予他们对广阔大海的向往。”

  多么漂亮的一句话!一旦对大海心向往之,水手怎么会不热切造船、期待那一朝的扬帆出海呢?

  这正是教育的本质,英语老师所最该导引孩子的,即是点燃孩子那幼小心灵对英语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力!那个引爆点一旦被炸开,孩子胸壑之中一股汩汩的学习热力,便会逐渐走向那富含趣味的英语生活。到那时,孩子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想挡都挡不了。

  而谁来帮我一起带领Milla和Nana,向往那一片英语的海洋呢?

  英语是i世代的大媒介,它虽然不是孩子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单一窗口,但却是跃入国际社会的基本工具。它不可以是学习的痛,它并且应该服务于我孩子的逐梦。

  大四那年夏天,我曾经赶流行的随着毕业潮去考托福,记得当时约莫考了五百八十分,算是给自己从国一开始学英语一路到大学毕业,没有在外补过习,共计十年英语课的鉴定礼。

  我的父母没有能力在英语学习这方面给我任何的资源或协助,国一时我的英语考试只是及格边缘而已,音标完全看不懂读不出,便在课本“restaurant”这个单词旁,以中文注释“瑞丝特-软特”,以填鸭死背的方式,求联考制度下残酷的生存。

  天可怜见,国二时曙光出现,英语老师是一位从越南逃来台湾庇护读书的已婚美丽女子,她出身贫穷,举止却非常高雅,教学态度认真而严厉。那个时候学校很拼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要求毫不留情,青春期的我特别渴望得到她的注意,于是卯起来专心听课、认真做笔记、深夜写参考书,连坐公交车也抢时间背狄克生词组。

  记得这位老师叫彭秋凤,是她在我的生命里点起了英语的灯,是她带我去向往那一大片辽阔的英语海,是如何地波澜闪亮。

  这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大学联考时,我很容易地把英语考过高标,大幅弥补了数学科目的孱弱,顺利挤入大众传播系的窄门。出社会求职时,虽然没有国外的文凭,但因为英语说听读写的无碍,也较一般人大幅增加外商公司的考取机会。如今回想,我的父母亲虽然听不懂半句英语,但那又何妨?

  英语是i世代的大媒介,它虽然不是孩子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单一窗口,但却是跃入国际社会的基本工具。它不可以是学习的痛,它并且应该服务于我孩子的逐梦。

  遇到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对学习这件事激发出热情和想象力,你便拿到了殿堂的钥匙。我便是用这样的心情,来寻寻觅觅我孩子的英语老师。

  经过一年多的英语补习班扫街访谈,委实有过太多挫折的经验,大多数英语老师的学经历我很难去实际验证,加上我并不想要标榜不会说中文的老师。虽然外师才是当今儿童英语市场的主流,许多家长想要在课堂上看到的,最好是与我们肤色不同的老师,但我的想法不一样。

  我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孩子还小,在很多语句解释和文法叠加的指引上,有时候难免需要配合中文的注解,方可以更清楚贴切生动,给孩子的学习压力也才得以刚好而不会过度。例如在教“Shakespeare”这名字,如果老师以全程英语巴啦巴啦的方式,真能够让孩子理解这位英国大文豪,他的《哈姆雷特》、他的剧作与他的诗吗?或是常见的单字“diamond”,不辅以任何的中文解说,小学生即可清楚它是怎样坚硬的矿石么?还是他将含含糊糊地似懂非懂?就算孩子勉力背会了这些,那种学会了、恍然大悟的乐趣,又在哪里?

  何况,英语老师理当具有一些西方艺术文化的分享经验(如果他拥有这方面涵养的话),若期望老师课堂上一律统统讲英文,孩子听讲的压力无形中太大,或是听起来一片迷惘,师生互动就不够热烈。学生反应淡、老师就讲更少,那将是不好的循环。所以,对于小学生,全英语的上课诉求,非我所要。

  幸运的是,历经一年多的挫折,某个提早下班的黄昏,我莫名地循着一个街坊陌生的小招牌,踏上一座老旧公寓的三楼,进入一个温馨布置的绿意大教室,与Milla现在的英语老师相遇。

  那时候Milla才四岁呢,根本还不到我计划让她学英语的七岁年纪。我只是想得远,利用下班时间未雨绸缪而已。

  这位英语老师的大学毕业证书,很清楚地就贴在教室墙上。唔,是南非很有声望的好学校--金山大学建筑系毕业,将近三十岁的单身女孩子,在台北读到国中一年级,功课总是名列前茅,然后全家负笈移民南非。

  我心里暗忖,所以这位老师的中文有相当的基础,对台湾有深刻的了解,并且在西方长大,是个东西方在体内奔腾交融成长的年轻人呢!爱笑、口条活泼清楚、五官轮廓长得大方好看,第一眼就给人好印象。

  不过,建筑系的专业并不代表英语教学能力的专业(但也许可以和孩子在课堂上分享或探讨建筑等美感议题,加分!),所以这位名叫Lily的女孩,又在墙上出示了她所通过的剑桥TKT和牛津师训的证书,代表她通过专业英语教学的认证。这又相符了我对英语老师的基本学力要求。

  虽然我对坊间的英语课本并无研究,但我还是当场请Lily和我聊聊她所采用的英国牛津English Time教材。我问她,为什么要采用这一套?为什么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一套?这些教材又和大型英语连锁补习班如快乐××安、何嘉×、长颈×的系统,有何差异?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要去试探眼前这位英语老师是否做过功课?她是否比较、了解过市面上各种儿童英语教材的优劣?她够不够用心投入在这份工作?以及她有没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还有她日常的遣词用句、表达能力是否清楚有质地?言语如果过于粗糙,是不适宜成为和孩子大量相处的老师的。

  Lily很有想法地和我说明了一些英语教材的差异,我并且不断随机插问,她也让我这个门外汉听得津津有味。然后,我请Lily谈一下她在国外生活的难忘经历,或者有哪些让她感到光荣的事情。

  我经常面试新进员工时,也会丢出这样的问题。每个月我将会缴交好几千块钱的学费、不断缴交好几年给英语老师,这是不小的花费。钱要花得精准、孩子要学得好,所以我确实是用“面试”的规格在和英语老师对话。我必须要贪心地知道她越多,只有了解她的气质和高度越多,我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

  素未谋面的Lily,回答我在南非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因为萨尔瓦多二○○一年发生强度7.6的地震,造成这贫穷国家数千人的伤亡与无家可归。秉着建筑科系出身的专业,她立刻自费机票飞到萨尔瓦多投入慈济志工群,在偏远的萨卡哥友、乡米可等地方,为流离失所的受灾户兴建“大爱村”,落实小区关怀。她认为“人道关怀”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奉献的本质。听到她不刻意彰显也不刻意低调的陈述,我想我遇到一位人品相当好的英语老师了。因为她有国际观,又有慈悲的心、丰富的历练,上课必然更有故事、更精彩。

  我注意到墙上还贴着这个陌生女孩当年参加国际青辅会的翻译志工照片,嗯,这是给孩子很好的示范,试着参与有意义的社群、拉高生活的视野,青年的生命可以这样过。到哪儿找条件这么优秀的英语老师呢?

  我后来留下这位老师的电子信箱,写信请教她一些有关于儿童美语学习的看法,并请她尽可能以英语回复我的信件(但我是以中文写给她的),好让我借此温习成为家庭主妇以后久未阅读的英语。

  其实,我是要借此测试这位老师的英语写作能力:她是否写得流利顺畅,甚至高雅好读?

  因为孩子终将跟着老师学习英语作文,写作这件事有高下之分,不是会讲中文就可以把文章写好,当然也不是说得一口英语就可以写出优美的英美文学。因此透过电邮的方式来了解老师的英语写作力,是我所能想到最不困窘、最自然的方式。

  Lily很诚恳地用英语详细回复我一些问题。果真是下过苦工求学的年轻人,她的英语写作相当具逻辑又有质感,对于孩子将来的英语写作,我感到我可以放心。

  就这样,时光倏忽,Milla从很天真傻气的小学一年级,跟在Lily这默默无名、没有营销宣传的小英语教室上课,已悄悄如水六个年头。没有太多的功课,没有过度艰涩的考试,没有考不好打手心,没有罚写,下课回家我从未给她复习的压力,可小家伙的英语力却从没让我操心过。

  出国旅游,她很乐意用一口可爱流利的英语去买东西、点餐、问路,现在也顺利、开心地研习到高中生级数的教材。

  一个没有造访过西方国家、没有全美语生活环境的小学生,可以自然开心地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里,能够写出小巧达意的文章,能够按部就班地阅读英语杂志,不飙速度与进度,不为基测学测而读书,这样的英语学习过程,就是我想协助孩子追求的。

  英国诗人布朗宁(Robert Browning)曾在一八五五年的诗作里,写下一句深深影响二十世纪多位建筑大师的诗句: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严谨而简洁。

  这些年来,我也一直把这句话放在我的教养心头。揉一个面团、等待它发酵,必须随着日日温湿度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判断与掌握。面团尚且要如此的耐心等候,何况是养育一个孩子?

  何况是遥远外语的学习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