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赢在起跑线上”

  燕赵晚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梁文道曾说,一种公共话题的循环再现,“有时候也是病理性的”。而类似“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论调,大致也可归入这类。日前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麦志强表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害了我们一代人。”

  “起跑线”论的长盛不衰,的确有着太多对现实的无奈与纠结。毕竟“名园、名校、好工作、好生活”似乎已成为孩子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家长们的“共识”。在这种认知思维主导下,许多孩子从出生开始,甚至尚未出生就被强行拖入到了竞争中。

  但正如麦教授所说,这种由家长转嫁到孩子身上的竞争,是一种“虚无的竞争误区”。因为,一者,所谓的“输赢”,不过是强加于孩子身上的成人社会 的标准;二者,所谓起跑线,也是个言人人殊的玩意。小学、幼儿园、胎教乃至基因,都可算是“起跑线”。而且随着“起跑线”不断往前推,其结果将是“拼爹” 乃至“拼家族”了。

  真正的教育,不能简单地化约为成功学教育。儿童期是孩子身心成长的最重要阶段,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便是给予他们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 年,而非将成人世界的残酷竞争过度移植进来。须知,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将儿童视为“一个未来的存在”,既反教育也反人性。

  可以说,无论是“赢在起跑线上”,还是“输在起跑线上”,其实都算是一个伪命题。教育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早期教育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尽管不能说它没有意义,但它绝不是判断人生成败的关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