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坏情绪,让孩子内心更强大

  自卑、害怕、愤怒……这些情绪,我们都不喜欢,所以称之为“坏情绪”。虽然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心理向人们砸过来的时候,有多少人能抵抗得住?

直面孩子的坏情绪直面孩子的坏情绪

  为人父母,除了操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那么,怎么去鼓励孩子积极面对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心理;怎么让孩子主动去寻找缓解消极和解决难题的方法;怎么学会历练自己的内心,从而变得更强大呢?

  就此,禹田文化低幼编辑部孩子国(以下简称禹田孩子国),特别邀请了来自新加坡的亲子教育专家、婴幼儿及青少年行为心理学专家、新浪育儿“专家问诊”金牌专家陈禾教授[微博],资深育儿媒体人、原《父母世界》杂志主编朱正欧老师[微博],以及幼教专家、碧桐书院幼儿园创始人、图画书《我能更强大》译者周晓音园长[微博],一起和大家聊聊如何“直面坏情绪,让孩子内心更强大”。

  2015年10月中旬,禹田孩子国与新浪育儿、父母必读等众多育儿媒体,全网发起了“2016年,你最希望孩子取得哪些进步?”的话题征集和投票活动。在这些广受线上线下的父母、老师们关注的问题中,有五个话题呼声最高,它们分别是:怕挫折、怕失败、自卑、爱生气、不会跟别人相处。这些困扰父母的情绪、心理问题,在会上得到了一一解答。

  如何面对孩子遇挫:

  周晓音园长:“对于小一些的孩子,他们都没有那么好的情绪控制、情绪处理能力,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先别着急。她分析说,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跟两个事情相关:第一,对事情的预期。如果觉得这个绝对做不到,那就不会努力,更何谈越挫越勇。第二个,事情成功到底是因为运气好,还是通过努力获得,这个非常重要。一个人经常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的人,他遇到挫折会尽量努力。一个人通过撞大运而成功,那他就不会去努力。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样。

  “当我们希望孩子拥有越挫越勇的精神,那就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知道,成功的几率更多,体验更多的成功喜悦。同时帮助孩子将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他个人的努力。当孩子真的受挫的时候,帮助他客观分析原因,明白哪些是他的责任,哪些是不可逆的现实情况,这对他正确认识这事情有帮助。”

  在谈到时下比较流行的挫折教育时,周园长表示:“有些人觉着让孩子多受点挫折好,我认为的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设坎儿,让孩子不断地承受失败,因为这样做,总让孩子受挫,孩子会承受不了,觉得自己成功不了。我建议的挫折教育,是像《我能更强大》书中提倡的那样,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有积极的心态,引导孩子想办法处理问题,在这一方面,我希望能正面地去给孩子鼓励。”

  “美国教育专家琼·贝利在《我能更强大——我不怕失败》一书中说:如果你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了,你还做不到,那你就去尝试一些你擅长的,或者符合你年龄段的。也就是说,当在一件事情上一味受挫时,那就要想想,这件事情是不是适合现在做,需不需要换成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情来做,或者等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再做。”

  朱正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坎,很多事情都要学习,也会经历很多失败,挫折教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是融入生活的。如果要额外增加或制造一些挫折,那就必须要考虑孩子的心智以及年龄。要时刻反思,遇到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陪孩子怎么做。”

  陈禾老师:“大人们更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所以没有办法去认识和了解孩子,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和孩子共同成长,要蹲下去跟孩子说话。蹲下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提醒大家,你要与孩子平视、平等对话,你才可以进入他的世界,一定要进入孩子的世界,你的教养问题才能解决。”

  很多像爱生气、容易愤怒等这些情绪问题其实都是大人造成的。比如说讲话、声量控制、速度控制等等,这些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所以当两个孩子讲话时大声喊叫也不奇怪。其实,孩子的成长时间是很漫长的。他提出,对待孩子要做到三个字——‘轻、柔、慢’。掌握这三个字,很多孩子成长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掉。”

  “有一个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每次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还继续做。只有等他发脾气了,打了骂了孩子才停下?因为家长的态度让孩子形成了习惯,孩子会习惯等到你叫,他才会停。但如果一开始就好好说,养成习惯,一般都能谈下去,所以怎么建立沟通,这个比较重要。”

  朱正欧在分享自己在育儿经验时说:“没有哪个孩子故意去干坏事,一定是因为表达不了,发泄不了,我们要帮孩子找到一个表达的出口。关于潜藏在内心的自卑,更是需要一个出口。 ”

  很多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交往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一般我们家长会表现的太过着急。陈禾老师说:“一般规定3岁之后进幼儿园,是因为那是社会化活动的开始,可以两个人一起玩了。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要在中班下学期才可以开始,因为这已经到了群体配合阶段。所以,父母们不要太过着急。在对待孩子交往问题上,需要‘三心两意’:耐心、细心、用心、在意跟创意。多想一些主意,和孩子一起玩起来。那些看起来很严重的交往问题,将不是什么问题。”

  孩子之间的交往问题,永远是家长们关注的话题。周园长建议:要想知道孩子社会交往有没有问题,首先要审视家庭养育没有问题。比如孩子老受人欺负,可能在家里他自主权不多,表达机会不多,从而没有自信,所以会受到别人欺负。其次,孩子的社交一定是大量实践中得来,让孩子去社交,给他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如果出现问题了,一定要现场解决。最后,孩子之间的交往矛盾,尽量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尽量不要插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特点和方式。

  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坏情绪”,其实我们也明白,坏情绪也有它的好。比如,哭会帮助人宣泄情绪,害怕会提醒人远离危险,紧张会让人做更充分的准备。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头脑特工队》中有一段:是主人公莉莉要离家出走。最后在莉莉坐上的火车即将开动的时刻,她的“坏情绪”起了作用,让她悲伤、难过,唤起了她对之前和爸妈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于是她冲下火车,跑回了家。悲伤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我们给它贴上了“坏”的标签,但是很多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很多负面、消极的情绪、心理也会带来积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不怎么喜欢负面情绪,尤其对家长来说。当孩子表现出生气、愤怒,或者害羞、自卑的时候,家长们千方百计想要帮孩子打消掉,去遏制,所以处理的时候有点急了。”周园长说,“我特别想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刚上小学的女儿不想去学校,站在门口嚎啕大哭,我当时理解她的情绪,但是我没有想出来一个好办法来处理,所以我就站在她身边一言不发。她哭着哭着,突然校园的铃声响了。我女儿用手抹了抹脸就进学校了,其实我什么也没做。看来,孩子就想哭一哭,哭完了很多事情他知道怎么做的,家长不要看到孩子不高兴就特别着急地处理或者遏止。”

  当孩子遇到消极情绪、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是做点什么好呢,还是像周园长那样什么都不做呢?陈禾老师解释说:“孩子的哭声有很多语言,就因为我们不理解孩子的语言,所以造成了很多误会。孩子不管怎么样的负面情绪,你要表达你理解他,因为孩子的自主能力、社会经验、情绪理解还没有到达那个水平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能像大人一样做到情绪管理。”

  “情绪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坏,比如,我特别希望我害羞。”朱正欧老师说,“因为很多时候你没有这个阻拦,你会冒失,有时候会容易侵犯别人,害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留一个门槛,让自己尽量少伤害别人。提到愤怒,为什么人有愤怒,愤怒最好一个事是,它会一秒调动你所有的能量针对你眼前的问题。来了一个坏人,你抗不起来东西都能抗起来。从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觉得凡是能保留到身体里面,一定有积极、正面的东西。”

  禹田孩子国最近将美国教育专家琼·贝利30年经验力作《我能更强大》引进出版,这是一套培养孩子情商和逆商的书籍,所涉及的22个关于孩子情绪、心理的主题,非常具体、详细。周园长说:“在翻阅的过程中,你会觉得自己很放松,放下了很多东西。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受教育没有那么精细。我们作为成人很多负面情绪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表达。比如生气,你可以关上房门在家里扔垫子,砸枕头,这种缓解和发泄的方法具体又实用。在《我能更强大·我不尴尬》一书中,一个被别人嘲笑的感到非常尴尬的小孩,书里面建议说你遇到这种人要躲开,如果躲不开你不要说刻薄话,对成年人是一种点醒。我们家长我们自己学会了处理情绪,面对情绪怎么处理,才可以帮助孩子。”

  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这套书比较合适呢?周晓音园长建议家里孩子在5岁以下的,家长自己先看,通过思考、总结以后,再讲给孩子,指导孩子。5岁以上可以亲子共读,孩子遇到这问题可以一起读一下,等到8岁左右,孩子已经自己认字了,如果愿意自己读可以自己读。

  将内化的、抽象的情绪、心理用一张张场景化的图片展示出来。比如自卑,首先用精准的语言来界定自卑到底是什么。比如说当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能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觉得自卑。它结合了很多生活场景,很多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之前他并不知道叫自卑,当你给他读的时候,他就有了认知。这一点,对大人也同样适用。

  家长、老师都是教育者,因为都要面对孩子,所有的教育者可以看场景,里面的成人怎么处理,就是一个范本。《我能更强大·我不害怕》中有一个场景:孩子说自己害怕,妈妈就坐在旁边说,有时候我们也害怕。这种情感的同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正是在这样安全的、有方法的指导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陈禾老师在最后说道,我们培养孩子长大,培养他自知、有知止、有自信,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行为出色、内心强大的独立个体。成为对自己、他人乃至世界负责任的人。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为人父母的希望!

  禹田文化低幼编辑部孩子国的主编杨晴老师表示:“我今天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也看到了《我能更强大》一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了解到了处理孩子‘坏情绪’,不是压抑孩子的情绪,而是在帮助孩子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情绪背后孩子的困难、孩子的需求,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孩子解决的是这些。这套书详细讲述了孩子的情商培养、逆商培养,它的姊妹篇《我要更出色》讲述的则是儿童行为培养。我们出版这两套书,也表示了我们的一个期望,那就是希望孩子的行为出色、内心强大!”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亲子教育 童书 阅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