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投资孩子的未来

  你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长期投资,跟储蓄或共同基金半点关系都没有。父母,尤其是母亲,认为他们坚持采用亲密育儿就是一项情感的投资。

  对你的孩子投入情感的好处是,收益不用等到20年之后。短时间内,你的孩子就能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你会享受和他在一起的时光。随着时光流逝,你的孩子将成为健康、亲密的成年人,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这将是对你最大的奖赏。

  现在就为你的孩子注入情感投资,这样他们就不会在将来的人生中挣扎着弥补本该在婴幼儿期获得的抚育。他们将会成为喜欢与别人亲近的人。他们能学会维持长久的关系,会成为好的朋友、伴侣、父母以及良好的公民。未来还有什么投资能与之相比呢?

  高投入的育儿方式有助于管教具有挑战性的儿童

  说得委婉些,有的孩子不太顺从。一些针对父母的育儿书给这些孩子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执着的儿童”“精力旺盛的儿童”“倔强的儿童”“难缠的儿童”,甚至还有“高危儿童”。不管父母使用什么样的育儿方法,有些孩子就是比其他孩子难管一些。虽然这样讲不十分正确,但确实有些孩子好相处,有些孩子就十足恼人。

  采用亲密育儿法的父母更能容忍孩子的独特性格。出于对孩子的了解,这些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较麻烦。而且他们对于即将和孩子一起面对的挑战有清楚的认识。而他们对孩子需求的敏感让他们意识到,温柔地塑造孩子的性格要好过压制他的活力和独立性。难管教的孩子的许多性格特点——坚持不懈、聪明、创造力、敏感——能进一步成为孩子的长处。对挑战性的儿童投入精力的父母,就不再羡慕别人家一模一样的好孩子了。他们希望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成为优秀的人。

  当然,不论有多“不同”、多“麻烦”还是“精力旺盛”,这些孩子也必须学会遵守家庭、学校的以及同龄伙伴们的规则。高需求儿童的父母得调高自己对“正常”幼儿行为的容忍度,但也得教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孩子做出无礼或烦人的行为会惹恼他身边的人,也会给孩子本人造成伤害。有一天,一群孩子在一起玩儿,其中一个孩子突然发起脾气来推了另外一个孩子。有一位孩子的母亲看到了说:“小男孩就是这样淘气。”这个孩子的母亲却回答说:“但我不能只因为他是男孩,就原谅这种行为。”她明白自己的儿子应当学会尊重他人,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位亲密的母亲把孩子带到一边,探讨他刚才的行为,并帮助他换一种方式和朋友交流。

  有特殊需求的儿童

  有些儿童的难于管教已经超出我们定义的高需求性格的范围。他们可能将会被确诊为患有多动症、自闭症,或其他发育或行为问题。亲密育儿法有助于这些高危儿童成长得更好,因为“亲密育儿七法”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看护人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回应育儿法的实践。早期的亲密育儿促进安静的警觉——这种平静、好奇的状态能指挥宝宝发育中的大脑,让他做出更有条理的行为。简单地说,亲密育儿有助于发育中的大脑做出正确的连接,而更好的神经组织能减少将来宝宝行为方面的问题——如精神不集中、冲动、过度活跃。另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让孩子更容易学会自我控制。当孩子入学后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好处,使他不至于因为行为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学习。

  我们9岁的孩子赖安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自婴幼儿期开始直到现在,抚养这样一个高需求宝宝非常艰难,以至于使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幸好,诊断结果让我们终于了解了问题所在。我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有种直觉,所以我们满足赖安随时的喂养需求,让他自然地断奶,和我们一起睡,用婴儿背带背着他,总之,一切都符合他的需求。如果我不理会他的哭泣,他不会成为一个聪明且善谈的孩子。他还是有一些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但假如我们不回应他婴儿时期明显的沟通需求,那我们遇到的麻烦会更多。我完全相信如果不是采用了亲密育儿法,即便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会拥有一个这么有希望的孩子。我们可能早就失去他了。9年的时间,用亲密育儿法养育赖安和他的两个姐妹是我无悔的选择,是对我的奖励。实际上,我庆贺这份成功。

  我试图在婴儿早期就识别出有罹患组织性失调疾病风险的儿童。我建议父母观察他们的孩子,他的性格、需求、好恶、回应和恐惧。你必须是自己孩子的专家。你别无选择,因为没有其他人选。多年来,孩子的医生、老师、朋友都会更替,只有你永远都是孩子的妈妈和爸爸——世界上没有比你们更了解孩子的人。

  我如此执着于父母和高危儿童应建立联结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父母需要在将来的日子里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当孩子患有多动症或有其他不良行为或学习问题的时候,老师、心理学家和其他特殊专家能够提供很多建议。但只有父母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如果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就能帮助专业人员更了解孩子,他们才能提供更好的教学和合作建议。你对孩子的了解还有助于调整管教的技巧和行为改善计划,更好地符合孩子的需求。

  我的第二个孩子伊莉莎患有唐氏综合征[1]。她10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游戏班或语言障碍矫正中度过。我曾多次介入其中,与伊莉莎的老师分享我对她的了解。当她快4岁时,学校新来的(相对缺乏经验的)语言矫正老师认为伊莉莎说话时候的呼吸方式可能有问题,因为她在语言矫正班上说话轻声细气。我看到这位老师的评语后可是着实大笑了一番——家人都知道伊莉莎想大声说话的时候能很大声呢。一周后,在父母老师座谈会上,我和语言老师说她的做法可能有误。在和她交谈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这位年轻女士说话的方式非常外向开朗。(我想作为语言矫正老师可能是需要这样的活泼)相对地,我和孩子说话的方式较为放松。我意识到伊莉莎可能觉得在语言课上只是坐着听就已经足够有趣了,要不她就是有点被老师的说话方式吓着了所以才不怎么说话。我婉转地向老师表达了我的观点。她于是缓和了说话的方式,很快伊莉莎话就多了起来。

 

    本文由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授权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