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艾琳的兔子死了。她心都碎了,但她告诉我的时候,我正在忙。“我们会给你再买一只的。”我说。对于艾琳的悲伤而言这是个多么糟糕的回应啊。但我当时没有想得那么深。我只是做了一个快捷的补救,以便自己能够回到正在忙的事情中去。稍后我从玛莎那里得知,除了为兔子的死感到伤心,艾琳还在自责:兔子是因没水喝渴死的。给兔子喂水是她的职责。虽然我失去了最初的机会,没能帮她处理这些复杂的感受,但后来和她谈了谈,最终帮她从伤痛中恢复了过来。
许多父母宁愿不跟孩子们探讨过多的事情。死亡、性、离婚和钱仅仅是这个禁忌清单上的开头几项。然而重要的是,孩子们应当明白,人们可以并应当和彼此谈论比这些更艰难的话题。要养育能理解他人深层次感受的孩子,你必须让他们经历各种痛苦和快乐。除此之外,当父母为经济、婚姻或健康问题而烦恼时,孩子们能感知这些艰难,需要大人们帮助他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当孩子感到伤心、自责或气愤时,不要试图驱散这些情绪(它们也不会被驱散)。让孩子把他的悲伤和困难分享给你,并倾听他——尊重且专心地听。同样地,当你感到气愤或焦虑时,把你的感受解释给孩子听,使用他那个年龄所能够理解的语言。
理解先于辩解
同理心包括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你对他人抱着同情理解的态度,也就是愿意相信对方所认可的事实。首先对情绪进行调节,这能让你得到孩子的信任。把孩子的感受作为最基本的考虑,再让理解更进一步。
表达情绪的道具
如果你问孩子:“你感觉怎么样?”而他们会诚实直接地回答你,那将是非常好的。但现实往往是,孩子们不愿开口谈论恐惧等感受。
年幼的孩子们或许更愿意对一个心爱的娃娃、木偶坦白感受,哪怕一个假想的朋友都可以,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只听不说。父母可以利用这些道具作为媒介。和孩子一起玩木偶,假装木偶的声音问他,在担心或恐惧些什么。或邀请孩子玩两个木偶、娃娃或毛绒玩具彼此交谈的游戏,让孩子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孩子们或许会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无法直接说出口的感受。
将同理心延伸到家庭和朋友之外(青少年)
在青春期前以及青春期阶段,孩子们将同理心和同情心延伸到家庭和朋友之外。他们能够思考并理解更大的世界问题,例如饥饿、贫穷和无家可归等问题。青少年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塑造他们对将来人生的思考。
我希望孩子们知道,要成为一名有爱心的世界公民,就应当关心他人的福祉,并帮助他人。我试图通过实践把这些价值观灌输给我的小孩。所以我们开办了儿童爱心俱乐部,给孩子们提供有意义的机会去帮助邻里间有需要的人。我们把这称为“触得到的爱”。我相信多数小孩渴望通过自己的贡献来定义自我,而并不是通过他们的穿着或相貌,并且成年人有责任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行动起来!
青少年们强烈的正义感,与他们对世界抱有的理想主义观念相互结合,常常会让他们决心改变事物。“我们必须做些什么!”他们可能会说。较年长和愤世嫉俗的成年人则会对这种清楚的理想主义大摇其头,但这种对于公平的热忱并不应仅仅被看作是终将逝去的一个阶段。父母的介入能让事情变得很不同。父母对孩子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想法的不同回应,能让其变得更强烈,也能使其消亡。
加利福尼亚州洛斯盖多斯镇的约翰·荷兰德麦考恩4岁的时候,发现了有些贫困的小孩没有任何玩具。他为此哭泣并宣称:“这是不对的!”他对妈妈提出了一个震撼的问题:“为什么小孩们不能互相帮助?小孩们也能让事情变得不同。”他开始存零花钱买玩具给有需要的孩子们。妈妈安妮安排他和收容所里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孩见了面,约翰不仅给了这个男孩玩具,还和他一起玩儿。约翰5岁时,他仍然对没有玩具或朋友的孩子们表示关心,于是妈妈帮他建立了“孩子为孩子加油会”,该机构组织年幼的志愿者与收容所和医院儿科病房中的孩子们一起玩儿,以及给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们做辅导。“加油会”的文献中提到:“分享的时光给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它们开放了眼睛和心灵,让沟通包含更多理解和体贴,在社区中强调了无私奉献的重要性。”
北卡罗来纳州希科里11岁的奥宾·伯恩赛德发现,在各个家庭辗转的领养儿童通常需要用垃圾袋装着个人物品。这些孩子们拥有的东西少得可怜,甚至都没有盛装这些东西的容器,这让她感到十分哀伤。“我觉得这太可怕了。”她说,“我想给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让他们感到特别。我试着想象自己是他们,想象着我会有的感受。”接下来的一年里,奥宾在家人的帮助下,组织收集、清洁并分发了数以千计的手提箱。一位领养儿童在前往他第七个收养家庭的途中,喜出望外地收到了2个属于自己的巨大运动背包。这项称为“孩子的手提箱”的运动,现已扩散到美国全部50个州以及加拿大地区。
拥有青春赋予的新鲜观念,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们可能会发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我们成年人早已不再关注这些问题了。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孩子可能有帮助他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但他们没有将心中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或知识。这就是父母们必须提供帮助的时候。
当孩子对某个社会问题表示关心时,父母一般都会表达震惊情绪,并毫不犹豫地采取下一步行动。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采取积极的行动。为关心无家可归者的孩子安排在施粥所帮忙,要比孩子从电视新闻、书籍或父母式的抨击中获得的教育更多。带一个关心环境的孩子参加一次公园扫除活动,让他了解还有其他人也关心环境,并且他们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如果我们和他人携起手,众人的力量能带来明显的不同。
有一天我开车带着11岁的女儿艾琳,路上遇到一个在街角拿着写有“需要食物”牌子的人。“啊,又是一次教育的机会。”我想。我和艾琳讨论了一下为什么给钱是不明智的,并让她想办法帮助这个人。她建议我们问问他想吃点什么,然后去商店给他买些吃的。于是我们就这样做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我们俩都感觉不错。
让孩子慢慢来
并不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热情到足以创造一个像“孩子的手提箱”这样的组织。作为替代,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公益事务,提醒他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旧夹克带到衣物募捐站,把玩具捐给慈善机构,参加学校组织的募捐活动。所有这些微小的努力合在一起,让孩子能够如此定义自己:“我关心社区,并尽力帮忙。”
在家中示范慈善行为
对孩子说要改变世界是一回事,把语言付诸行动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如果你对公益事业的定义只是在假日给食物储备所捐几个罐头的话,那么孩子将会受到你的不良影响。我们必须把这样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那就是真正地奉献自我,比从食品储藏柜里分出几个罐头更加有意义。善举包括分享时间、精力和金钱。这意味着参与社区组织、学校、教堂以及慈善活动。在社区任志愿者的父母应当对孩子们解释他们正在从事的事务内容以及原因。有事做的时候带上孩子们一起。青少年喜欢被赋予这种责任(许多高中甚至要求青少年完成一定的社区服务时数才能毕业)。让助人行为成为你家庭的日常行为。重视孩子们的贡献——不论是4岁孩子为病中孩子画的一幅蜡笔画,还是16岁孩子的老鹰童子军计划。
志愿者活动带来的礼物
终于,你做到了。你说服了孩子们花些时间参与本地食物储备所、学校募捐或邻里扫除项目的活动。你为他们参与了一项有益的活动而感到骄傲——并且还能回报社区。但你可能并未意识到孩子们能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什么:
● 给予的快乐。孩子们同意参与社区项目的原因,有可能是觉得自己应该去做,或者是听起来似乎挺有趣。一旦真正参与了,他们就会发现帮助别人的感觉是多么美好。
● 感受自己的价值。当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技能和天赋去帮助他人时,他们对个人价值和自尊的感受将有所增长。
● 锻炼生活的技能。在志愿者工作中,孩子们能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他们学到了新的技能,在志愿者工作中获得的成就和参与的事务,有助于日后他们加入所追求的任何领域。
● 成就感和团队意识。无论何时,一群人为了同一个有益的事业而聚到一起,所有的成员团结进来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个群体成为“我们”,每个人员都能得到这个群体所组成的独特大家庭的接纳和认可。为一个项目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无论是给所需要的家庭贡献一份小礼物,还是在当地的公园种下一棵树——都能让孩子同步获得奉献感和成就感。他将为作为群体中一员的自己而感到骄傲,也将为坚持信念的自我而感到自豪。
● 感到拥有力量。你的孩子已经注意到他人的需要、煎熬或失去。然后他会发现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不幸的状况。他开始意识到即使一个人也能给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他有能力成为这个人。心理学家确认,能够对个人所处的环境有把握,是获得幸福的关键要素;孩子如果明白自己能够改变错的事情,也就得到了开启一生满足的钥匙。
我5岁的孩子会和我分享一些他的故事,例如帮助别人提东西,或是把自己的最后一块曲奇分给午餐没有甜点的孩子。他说他在做这些善举的同时,自己的泪也在眼眶里打转。
我们认为同理心是最主要的成功方法,类似于其他成功方法的根基。富有同理心的孩子是更有道德感的孩子。关心他人的小孩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交和学术成就。具备同理心的孩子是最棒的沟通者,因为他们能敏锐地发现人们言语背后的感受。最后,他们也能成为更好的伴侣。说到底,相爱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的感觉。
我们全家千方百计地花时间从事社区志愿者工作。我们试图教育孩子们该如何对他人的需求表达同情。我们的女儿把自己的生日礼物捐给了在1994年北岭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物品的孩子们,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孩子们产生了影响。她被救世军组织评选为“年度儿童”,但我认为,她成了一名对社会有价值、有同情心的儿童,这才是最棒的奖赏。
本文由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授权摘自《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