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圈养”还是“散养”?

  什么是圈养?首先,家就是第一个圈,从小就给他灌输只有出人头地才是好的、对的。严格要求,不惜血本,不论家境如何,家长们都尽力让孩子去最好的幼儿园,美名其曰:要赢在起跑线上。学校是第二个圈,上了小学孩子的苦难就开始了,考试至少要求95分,要努力拿100分,成绩要前5名,努力拿第一。家长们为了达到目标恩威并施,先恐吓,要努力,不努力就打不好基础,就会赶不上别人,就考不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总之,不努力一辈子就完了。

  除了家庭、学校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和动物的圈养不同之处就在于,动物被圈在一个圈里,而孩子是被以爱的名义不断地从一个圈转到另一个圈。什么是散养?散养是让孩子不受世俗是非、成败、对错、善恶观念的束缚,让他亲身去感受、去思考、去选择,有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人生一辈子学到全部知识不过三种,即戒、定、慧。戒,有所不为;定,有所为;慧,为所欲为。戒与定多了,慧自然就少了。大部分的中国家长对于孩子,仍然还是用中国所固有的那一套“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试图用更多的“戒”和“定”让孩子按自己的规划来成长,却很大程度了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展现在中国孩子身上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往往成为了考试的机器,在学校成绩好,出了社会,创造力却非常不足。与国外家长放手让孩子主动去玩耍、思考、判断和学习相比,或许他们的考试成绩并不尽人意,但他们潜伏内在的创造力会让他们在一个合适的平台上大放异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习惯于模仿别人,却不善于创造新的事物。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必须不断的接受知识、经验等等,对于我们的“新思维、新想法”,大都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被扼杀在摇篮里,久而久之,我们的思想可能也就被固定在一个圈里,根深蒂固。当然,散养不意味着不管,只是管的方法不同。散养的孩子,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他有权选择,家长承认他的所作所为总是合理的。家长只是他的支持者,他的台阶,他翅膀底下的风。而圈养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主宰,是孩子翅膀上的黄金,孩子只是他的从属品。

    但圈养对家长的要求非常的高(现实的情况是家长的素质确实达不到要求),要管的事太多,家长非常的累,也许还要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散养的家长省心,孩子快乐,可谓省心省钱,为什么还是那么多家长喜欢圈养?因为家长认为孩子不具有自制力,从而缺乏对孩子的信任而不敢放弃控制。为何缺乏信任?因为心存恐惧。家长经常说孩子的辨别能力差,不管会学坏,所以“管理”就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孩子辨别能力真的很差吗?肯定不是,任何人都会为自己作最好的选择。孩子也不例外。我们总是不给机会让孩子去独立的思考,而是不断地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其实如果我们让孩子自己独立的空间去思考,他们可能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想法。“我们剥夺了他们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生活的机会”,波士顿学院教授彼得。格雷写道。他提出,这加大了“他们感到焦虑、抑郁,及其他各种精神障碍的可能性”,这些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近几十年急剧提高,在他看来,孩子们在没有成年人的监督的情况下在外玩耍,尽管有危险,但却是学习控制愤怒和恐惧等强烈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好方式。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启发他如何加强与运用,发现不足及时创造条件并引导他去弥补,而不是把自己的一点点成功经验,甚至是道听途说的破烂理论奉为真理,强迫孩子去做。我们身边的孩子真的属于我们吗?其实,每个孩子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是属于自己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存在是帮助和陪伴他们一起成长,而非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分身,强迫他们去达到我们所未达到的目标,完成我们所寄托在他们身上的梦想。

  ”放养“孩子切记以下几大原则!

  这几年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讲对孩子要放养,其理念是少干涉孩子的生活,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要去干什么。这种理念对培养孩子的自力、做决定等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这种理念会遭到一些父母的误读。曾经参加过一个亲子讲座,当时有一个大龄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也来听讲,这是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龄。亲子讲座的教室,有老师在前面讲,大家都在下面认真地听,可是这一对双胞胎,一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又用力拽挂在墙上的中国画的卷轴,妈妈坐在那里听课就是不管,讲课的老师可能出于礼貌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后来当这两个小家伙用马克笔在幻灯屏幕上乱涂乱画时,讲课的老师打破了对这两个孩子的沉默,对孩子的妈妈说:“我不得不请您带着孩子出去了!”后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这个妈妈的一番介绍,才知道她还是奥克兰一个中文电台亲子栏目的主持人,每周固定时间有她的节目,她当时也和我们解释了上课的时候为何没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两岁多,正处在探索世界的时候,要多给他们机会去探索。她的这个理念,乍一听是对的,两岁多的孩子正是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龄,如果看护人在孩子这个年龄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什么也不许孩子干,什么也不让孩子摸,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但是,这种放养一定要有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1)安全。这一点我们华人家长做的已经很安全了,不过我认为太过安全也未必是个好事。记得1999年,那时我还没有孩子,受朋友之约参观了一下新西兰的幼儿园,参观完了让我感到害怕,当时看到那些学龄前儿童(新西兰的孩子一到5岁生日就要上学了,所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都应该在5岁以下),站在梯子上钉钉子、站在工作台旁锯木头、坐在桌子旁剪纸,而且孩子们用的都是真家伙,钉子就是普通的铁钉,榔头也是普通的狼头…,那时感到这些东西在中国国内的幼儿园都属于“管制”刀具啊!可孩子当时就是这么玩啊!现在回想一下,这不就是一种放养吗?现在轮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了,看到的场景与十几年前没有太多的变化,同时也没有听说哪个孩子被这些工具伤到,通过观察才发现,在孩子们玩这些“玩具”时,都有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传授其中的规则、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些规则正是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同时从中得到了学习。

    (2)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讲的那个双胞胎妈妈,她的那种放养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结果,孩子探索世界本无错,但是“探索”的同时扰乱了课堂秩序、打扰了别人听讲,妈妈看到了就应该及时制止。

    (3)不造成大量的财物损失。我们总不能因着孩子想看一看物体掉到水里是什么样的,就将让孩子妈妈手上的钻石戒指往湖里扔吧?这一点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规则,保持一个平衡就可以了。放养不是对孩子没有规则的放纵,对孩子的放纵,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有规则的,被放纵惯了的孩子长大会成什么样,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来源:父爱本色博客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圈养 散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