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提示
●不要任何事都给宝宝提供帮忙
有些事情宝宝无法自己处理时,妈妈应适时伸出援手,但宝宝自己能做的,就该多给他尝试的机会。尝试多次之后,宝宝便能体会到,许多事情不用哭、不需要妈妈,自己也能解决。特别是当宝宝正在专注某件事时,妈妈最好不要去打扰他。
●注意消除妈妈的紧张和不安
宝宝日长夜大,白天醒着的时间愈来愈长,活动量也愈来愈大。现在,妈妈要随时随地注意宝宝的安全,给他当玩伴的时间也不断增加,同时还要给宝宝做副食,真累人。另外,宝宝变得很容易感冒发烧,为了照顾宝宝,属于妈妈自己的时间空间几乎没有了。
这时候,妈妈一定要注意调适自己的心情,例如,给朋友打打电话,或邀朋友到自己家里聊聊,也可以附近的公园走走,和其他的妈妈聊天、交流养育宝宝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自己的不安和紧张感会得到一定的纾解。宝宝需要一个心情愉快、情绪放松的妈妈。
尽量鼓励先生参与育儿工作,你要相信他,很多照顾宝宝的活儿,他爸也能干得很好。
游戏要点
●从使用整个手掌去压、拍打等笨笨的手部动作,慢慢发展成用手指去捏和拿,现在,要让宝宝多玩动手的游戏,多玩一触摸就会引起变化的玩具。
●宝宝学会独坐,还会匍匐爬行,动作越来越灵活了,该让宝宝多玩身体游戏,发展全身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游戏内容
●好看的图画(听和看,语言和记忆力的训练)
准备物:图案简单、色彩单纯、尺寸不小于13×13cm的图片或者图书,以一图一物为好。
1,每天安排一个安静的时刻,搂抱着宝宝,看看说说;
2,用手指着图片上的图案,“看,这是小猫呐!”“哦,一辆小汽车!”
游戏要点:和宝宝一起“看书”也是训练宝宝开口说话的好时机,不过,现在的图书图片在宝宝的眼里也只是一种玩具。妈妈宝宝一起看,是为了让宝宝慢慢亲近图画书,培养兴趣,为今后真正的看图说话打好基础。
●一个一个跑出来(训练手眼协调和注意力集中)
准备物:
a.空纸面巾盒1只,手绢和纱巾数条,小铃铛和小玩具2~3个。
b.把手绢和纱巾一一连结起来,扎上小铃铛和小玩具,统统放入面巾盒里,盒口留一截出手绢。
1.宝宝坐床上或者地毯上,面巾盒放宝宝身前;
2.妈妈示范,慢慢拉出手绢和纱巾,“一个一个跑出来,这是什么?”
3.让宝宝拉,妈妈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表示开心,鼓励宝宝。
游戏要点:这些看似简单的拉扯动作,可以刺激和培养宝宝——理解因果关系、了解方法→目的、预测能力、集中注意力和锻炼记忆力。
●玩纸(训练手部动作)
准备物:各种各样的纸,如广告纸、包装纸、玻璃纸、卫生纸。
1.宝宝坐,把各种各样的纸放在宝宝的面前;
2.妈妈把纸揉成团,作甩纸等的动作,“嚓嚓、哗哗”地响!
3.让宝宝任意玩纸,撕纸,揉成团。
观察要点:
a)宝宝在拿、揉、撕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纸摸起来的感觉和撕起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b)玩纸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部和手指需要做出各种动作,反复的练习,这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今后使用工具的能力,是一种基本训练。手的动作发育对宝宝脑部智力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呀飞,荡呀荡(全身运动和人际交往)
1.爸爸双臂腾空抱宝宝;
2.做荡秋千的动作,说,“荡秋千,荡得高,荡得低”;
3.迅速递给妈妈,“宝宝飞啦”;
4.妈妈搂抱宝宝,蹲下、站起和旋转。
游戏要点:这是一个令宝宝兴奋的亲子游戏。现在,宝宝已经知道父母是他最亲近的家人,他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让宝宝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有助于培养宝宝开朗的性格和交往能力。
●捉迷藏(训练记忆力和物体存在的推测力)
1.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地毯上;
2.妈妈全身躲在窗帘或者被单下,“宝宝,妈妈不见了?”;
3.探出一小部分脸,“宝宝,妈妈在哪里?”,观察宝宝的反应,诱导宝宝找妈妈;
4.“找到啦!妈妈在这里!”
观察要点:一开始宝宝会出现不安的表情,随后就会自己爬着找妈妈了。当他来到妈妈身边,妈妈要“哇”地让他看到自己,并抱起他。
这个月的玩具
1.用手推拉的小汽车
不论是喜欢玩小汽车的男宝宝,或是对汽车毫无兴趣的女宝宝,在这个时期都非常喜欢用小手推动的小汽车。只要是靠轮子移动的玩具,都是宝宝喜爱的。
宝宝常会把汽车放在两腿间,用手推着玩耍。汽车向前滑动,能诱导宝宝向前爬。把汽车拿在手上,用手去转动轮子,会触发他去思考轮子为何会转动,并集中注意力去玩。
2.不易滚动的球类
这时期,要让宝宝多练习双手拿球,单手抓球,以及将球推滚到另一端等,所以,应准备不易滚动的布制球及塑胶皮制球为宜。
3.玩具鼓
继续关注宝宝的听觉刺激。玩具鼓可以帮助宝宝积累“敲鼓发声”的经验,为日理解因果关系打基础;同时,打鼓的动作还能发展孩子的小肌肉动作和大肌肉动作。
建议选择可以两面敲打的小鼓,材料牢固,音质好,鼓槌光滑。
特别提醒——给新玩具取个名字。
买了新玩具,别忘了要正式把新朋友介绍给宝宝。每一个宝宝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不管它是什么玩具,你都应该给它们起一个名字。有朋友陪伴,宝宝不会感到寂寞;从小习惯而且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的孩子,以后和人交往会多一点主动性和积极性。
本期专家:上海学前教育研究会会长
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潘洁
撰文:任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