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沟通交流 > 父母心得

 让赏识重新回到孩子身边
 2004年06月15日 10:00 《孩子》

  开讲专家:周弘,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用其二十年的生命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国内外近千家新闻媒体争先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尊称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誉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他的系列著作有:《赏识你的孩子》、《赏识教育操作三字经》、《赏识教育经典案例分析》、《赏识教育200问》、《孩子别怕》等。

  很多家长问我,究竟什么是“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起源于我们每个家长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教育。每个孩子一出生,高矮胖瘦、遗传基因各有不同,但是在家长的教育下,百分之百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这种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整个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爱。

  正是这种爱和心态让我们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处于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中,是这种爱和心态让每个孩子都愉快地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所以说,赏识教育是最神奇而又最普通、最新鲜而又最古老,是每个家长本来就拥有却没有发现,本来就使用却无意中被遗忘的教育宝藏。我就是在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后,把我那三岁半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到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式,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更令人鼓舞的是,这种方式引入健全儿童的教育实践后,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特别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惊人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么惊人的变化?我把它总结为:农民和庄稼的关系。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理完全一样,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身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父母却一味地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了要更新教育观念呢?时代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已经刻不容缓。要改变,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赏识教育就是要告诉做家长的,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永远自豪!

  真正科学的成才观是不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的,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次地站起来。很多家长都在谈家庭教育,岂不知,没有赏识,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只有赏识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抓住孩子的优点不放,小中见大,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让负面情绪转化成恶性循环,使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当幼儿还不知道什么是赏识时,他们受到了无尽的赏识、无尽的慈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越来越懂得赏识的重要、越来越需要赏识时,赏识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赏识教育就是要唤醒天下所有的父母,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和信念延续到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去,愿所有关心、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那将是孩子真正的幸福。



    关键字:孩子教育  沟通交流  家教指导  父母心得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父母心得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 论坛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育儿知识搜索


待机彩图


和弦铃声
· 找朋友  一分钱
· 让我们荡起双桨
· 采蘑菇的小姑娘
宠物乐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