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的哭声虽然不大,但很能吓人——开始几声还是短促的低分贝“啊,啊”,在没有得到大人及时的回应后,就会演变成长而揪心,带着气声的“哇~~”,同时小脸通红,四肢乱蹬,连快要消退的奶疹都会冒出一片,用外婆的话来说是“好象受了欺负一样”。
婴儿哭不外乎几个原因,要么是饿了,要么是拉了,要么是想大人抱了。这是住院时护士教导的。可即使解决了不舒服的来源——换上了干净的尿布,关关却好象还没有从受委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抱着拍着走上几步,有时他的注意力会被其他东西比如灯光吸引去,可没安静几秒,小鬼又突然想起似的:哦,我还哭着呢,又开始放声歌唱了。
能止住哭声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是马上给他洗澡,可一天洗几次澡显然是不现实的,只好采用退而求其次的第二方案,就是送到妈妈怀里吃奶。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外公外婆救火一般把号啕大哭的关关递过来:“没吃饱,妈妈再喂点!”
蒙受了哺乳不力之冤的关关妈,只好嘟囔着没吃饱怎么会一天长一两之类的牢骚,又一次敞开胸怀。关关的小嘴也从大张变为吮吸,哭声渐弱,最后靠在妈妈胸口进入了梦乡。
关关妈终于提出要买一个安慰奶嘴,硅胶做的那种。
“不行!”坚决主张科学育儿的关关爸一听就反对。“怎么这么小就欺骗他呢?”
“这怎么能算欺骗,这是为了大家方便。其实他哭的时候很多次都不是为了要吃,是要有嘴里含着东西的安全感。”
“那你就更应该亲自哄他,不能拿个塑料糊弄他。他以后要是形成依赖性了,整天含着奶嘴象什么样。”
这天两人去母婴用品店买东西,老板娘也是个年轻的妈妈,不经意地问:“你们给孩子用奶嘴了吗?”
“没有,用奶嘴不太好吧。”关关爸说。
“还是应该训练他使用奶嘴。”老板娘说。“早一点用奶嘴省心些。”
“为什么?”
“一直由妈妈喂奶的孩子很难适应情况变化。挑剔的婴儿,甚至你挤出来放奶瓶里的母乳,只要经过了奶嘴他也不愿吃,因为他不习惯塑料的感觉。这样你就没法出门,只能天天守着他,很不方便的。尤其到了断奶阶段,孩子会闹得特别凶,那个时候已经训练不来他用奶嘴了。”
关关爸回来,把一个东西往关关妈怀里一扔。
“哪,你要的。肯定没用,我儿子才不会被这糊弄呢。”
晚上,关关又大哭起来,束手无策的外公外婆又嚷着没吃饱要往妈妈怀里送。
关关妈冷酷地说:“他不饿,给他奶嘴。”
外公外婆也有些不情愿,可是奇迹发生了:关关含着奶嘴,开始还发出哎哟哎哟的声音(那是被堵住了的哭声),不久声音小得听不见了,只有小嘴起劲地吮吸着。
大人们不约而同,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奶嘴的合法地位终于得到了时间的检验,并成为一件有力的法宝。把尿的时候关关再大哭大叫的时候,外婆就会喊:“把那个,那个欺骗拿过来!”
关关咂吧咂吧地吮着,任凭折腾,不再吭一声。
只有关关爸不甘心地偷偷走过去,要把“欺骗”给拿掉,可刚拔出来,本来已进入半睡状态的关关感觉到异动就小嘴一扁,作势要哭,只好又放回他嘴里。
关关爸悻悻地说:“这样的小把戏都能把你给骗了,真不象我儿子。”
文/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