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茱蒂的一封信
许多看过《长腿叔叔》一书的人,都会羡慕主人公茱蒂的自由生活,可透过茱蒂写给长腿叔叔那些满载着幸福和感激的信札中,我们所体会到的却是隐隐的淡淡忧伤。
6月10日,茱蒂在给长腿叔叔的信中这样写道:
得知你打算在夏天的时候送我去欧洲旅行,这真的是太好、太好了!你真的是一位大大的大好人,说实话我真的很想去。但是我之所以给你写这封信,就是想拒绝你的好意。我这绝不是一时冲动,因为我不想让你太娇惯我,让我养成奢侈的习惯。从来未曾拥有过的东西,我也就从来都不会去奢望;可是一旦这些奢侈品成了现实,就再也不能缺少了,奢侈后就再难适应简朴的生活了。和莎莉还有茱丽亚生活在一起,对我的简单生活已经是一种挑战了。她们生来就拥有很多我所没有拥有的东西,所以,在她们看来这一切也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是别人欠她们的。但是,对我来说,别人从来就不曾欠过我什么,从我降生开始,我就清醒地认识到——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因此,我也没有权利毫无付出地就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
我可能是绕了一堆大圈子,不知道你是否明白了我的意思。总之,希望你能明白,我肯定的认为今年夏天我需要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去教书,自力更生地过生活!
没有失去,往往也就不懂得珍惜。幸福多是属于那些知道珍惜所有的人。
娇生惯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大都会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故事二:伸出你的一双手
洛克菲勒公司是现今世界上最庞大、最富有的公司之一,但洛克菲勒对自己、对家人却表现得非常节俭。
洛克菲勒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要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洛克菲勒拆看过包裹后,总会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家里四个孩子,洛克菲勒却只给他们买一辆自行车,让他们四个人自己分配,轮流骑。最小的孩子小约翰,8岁前几乎穿的全是裙子,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小,穿的都是前面三个姐姐留下的。但在对待邻居孩子身上,洛克菲勒却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在金钱和其他方面给予帮助。
洛克菲勒退休后,儿子小约翰开始掌管家族事物,他和几个商会的朋友成立了一个非洲援助基金,专门帮助生活在非洲的贫困人口。小约翰在基金会成立的开幕仪式上,激动地说:“感谢我的父亲洛克菲勒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为基金会注入了一大笔金钱,更重要的是,父亲从幼年起就一直是我精神上的动力和偶像。父亲对我的告诫,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并不是我们惟一的目的,我们能够如此生活,就证明我们已经非常幸福。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地看着我们的四周,关注那些不幸的人,关注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个世界到处都有人需要我们伸出仁爱之手。我们每伸出一双手,这个世界可能就会少一串泪珠,多一张笑脸。’”
在洛克菲勒影响下,洛克菲勒家族的后代们一直坚信着这样一条真理:每个人都应该善用财富,要知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财富的意义并真心地去珍惜,好好地利用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幸福。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合理利用财富比拥有多少财富更为重要!
洛克菲勒家族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什么的家族。
但愿在我们的教育下,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知足且能够帮助别人知足的聪明人。
让我们做父母的和我们的孩子们共同记住洛克菲勒家族的这条真理:对于每个人来说,合理利用财富比拥有多少财富更为重要。
故事三:“施”比“受”更有福
杨伟强,一个随着“康泰克”和“PPA”在一起;一个变恶运为机遇、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
杨伟强告诉记者,所有这些都源于他的一句人生信条:“施”比“受”更有福!
是家人的教育,铸就了今天的杨伟强!杨伟强出生于香港一个商人家庭,家境宽裕,但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理解,与金钱并没有产生多大的联系。在他的印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才是他心中力量的源泉。虽然家境丰厚,但杨伟强的父母、三个姐姐、两个哥哥从未娇惯过他,家庭成员对他这个“宝贝”所采取的教育态度是“有原则的爱”,让他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并在生活中,帮助他理解“助人之乐”的道理。因此,在杨伟强很小时,他就觉得自己拥有很多幸福,开始觉得“施”比“受”还要幸福,希望能够让身边所有的人拥有这种幸福。从幼年开始,杨伟强无论在与伙伴、他人的交往还是在工作态度上,都始终奉行一条“施”的原则,尽自己的力量带给他人幸福和健康。
成年后,无论在处理中美史克的“PPA”事件,还是在日常的其他工作中,杨伟强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从社会大局和消费者群体利益出发,不断进行换位思考,将最广大的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让更多的人受益。正因为如此,杨伟强的行事风格才显现出大气磅礴、力挽狂澜的架势。
“施”比“受”更有福,是杨伟强从小就形成的人生态度。杨伟强用自己成功的事例告诉大家:懂得施予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珍惜自己所有的人。
“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的给予和帮助,另一种是不直接给他人钱财,而是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让所有的人从中受益,在自己的“得”中“施”。
怎样对孩子进行“施”的教育?让孩子用他自己的才能、他的“所有”,去造福他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己拥有什么,懂得珍惜自己所有的人。
家长自我提高卡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
1.孩子们是否经常觉得很满足?
2.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需要帮助时,是否会表现出同情并试图去帮助他?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否”,你可以尝试着带孩子一起去孤儿院看看孤儿,到贫困地区看看小朋友们的学校和教室,让孩子问一问农村小朋友都有哪些玩具?他们吃过那些东西……
通过孩子亲身体会,让孩子感受幸福,珍惜自己的拥有,懂得关心和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