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文中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孩子的后天教育必须得法、有效,并且着眼于各个方面,而不是急功近利、用武力催逼。就像上文中说的一样,有的孩子生下来就具有80分的超出常人的秉赋,但是如果孩子生下来就没有受到高明的教育,没有得到全能的培养,自然无法成长为全能的人才,甚至连平凡的人都做不了。这真让人遗憾!人们对天才的教育往往不是成功的,觉得孩子是天才,就会尽一切努力让孩子在天才的方面发展,却忽视了心理的、性格的和品德的培养。觉得孩子是天才,父母和身边的人就会对孩子期待过高,对他们过分挑剔苛刻,要求太高,根本就不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把目光都投注于天赋方面,自然就忽视了孩子的情绪情感。孩子无力承受,自然会逆反、压抑和怨恨,最后可能自暴自弃。因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天才实在是不在少数。而对一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就被父母施与更大的压力,因为世上的很多父母,都是将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和梦想投注在孩子身上,都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自然就会在孩子幼年时急功近利地要求孩子,结果毁了孩子的一生。
我周围的人大多都是这样急功近利的父母,就曾经有朋友劝过我要严格苛刻地要求小卡尔。我是一个乡村里的牧师,在小卡尔出生之前,我常常与我的同行格拉彼茨牧师探讨教育问题,他很支持我的观点,认为后天的培养在人的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卡尔出生后的第三天,格拉彼茨牧师来到了我家。看到小卡尔便先不太机灵,格拉彼茨牧师有些忧虑。
他说:“威特先生……我看得出来,小卡尔显得并不那么聪明。虽然这是令人遗憾的事,但我想,我们都应该面对这个事实。”
“你说得对,我不会回避这个事实,小卡尔的确不聪明,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我并没有因为他说出了我忌讳的事实而有一点儿不高兴。
格拉彼茨牧师是我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他不会像旁人一样,装作漠然或者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他一边小声嘟囔着“这可怎么办呢”,一边垂下头皱紧眉头帮我想办法,他能设身处地为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很感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同意他接下去说的话。
他说:“先天不算太聪明,后天培养时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他建议我说:“既然孩子不太聪明,从现在起,你和你的妻子,为了你们的儿子都要准备做出某种牺牲,而你的儿子必须做出更大的牺牲。他必须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严格的训练,甚至是残酷的训练,才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那些天资秉赋好的孩子。而你和你的妻子,也要为此做出牺牲,一定要隐藏你们对孩子的真实情感。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孩子牺牲掉美好的童年,你们牺牲了父子亲情,母子亲情,也是值得的。这样虽然会牺牲他享受一般孩子那种美好童年的权利,但一定会对他的将来有好处。”
听到格拉彼茨牧师这样说,我感到自己的头在嗡嗡地响,怎么能这样想?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呢?我毫不客气地说:“天哪!格拉彼茨牧师,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人不就是要幸福地生活一辈子吗?牺牲掉孩子的美好的童年,牺牲掉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还谈得上幸福吗?难道还有什么比幸福本身让人感到更有意义的事吗?”
“但是不这样做,你不就牺牲掉孩子的前途吗?”格拉彼茨牧师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决不否认孩子的前途的重要性。但是你的这种观点根本不会使孩子健康成长。任何的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毁了孩子。孩子既没有享受到童年的美好和趣味,也学不会他未来生存的必需的知识。”我肯定地说。
我是看到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才这样说的。我们会听到很多知名的人成年后说起他们年幼时曾经受到父母的极度催逼,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说过,他的父亲在他少儿时期就开始无情地催逼他,不允许他有假日,害怕破坏他每天刻苦学习的习惯,而且事无巨细都对他严加管束,不允许他有“随意的”爱好,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他几乎没有丝毫的自由。这样的严苛的教育让他确实掌握了渊博的知识,但是也失去了作为常人的幸福——穆勒青年时期经常精神抑郁,一辈子都活在童年的阴影之中。在他的自传里,他还能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当时受到父亲压制的情景。他写道,一有错误就必须马上纠正,否则就会受到训斥和惩罚。讨论伊始,父亲常采用轻松愉快的交谈式口吻,但是一旦出现某种错误,这种口吻便会戛然而止,转眼这位和蔼可亲的父亲就变成了看管监狱的长官。
卡尔·冯·路德维希是另一个被毁的天才(他的名字我儿子的名字一样)。卡尔学业天赋极高,卡尔的父亲把自己全部心血都投注在这个天才身上。他亲自教儿子高等教学,强迫孩子醒着的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体育、游戏、对大自然的探索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似乎也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时就能够学习大学数学,9岁他就能学习微积分,不断跳级,修完大学课程只用了三年而已,也就是说11岁大学毕业。大学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不停地催逼他,一心想使他过早地功成名就,容不得卡尔有任何休息和调整就让他继续上研究院。
辉煌转瞬即逝,卡尔上研究生院的一年后,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不久转入法律学院,但很快也对法律失去了兴趣,至此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从事办事员工作,远远地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这两个实例都说明,教育必须讲求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果教育方法不对头,不要说禀赋只有40分的孩子,就是拥有高超禀赋的好苗子也会被扼杀掉。 |
启示-7:情感重于知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的逆反心理都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有关,父母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太高,让孩子产生过重的压力和失败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让孩子有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让积极、健康的情感成为孩子们学习求知的动力。
启示-8: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幸福的童年、快乐的教育给与孩子的是一种乐观向上、追求快乐、幸福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能够让孩子以乐观、坚强、宽容面对自己今后人生所经历的种种问题。
因此,在幸福快乐中度过的童年与在书本知识、道德说教中渡过的童年相比更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² 多留意孩子的优点;
² 不吝表扬和鼓励;
² 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
² 尽量陪伴在孩子身边;
² 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和环境。
启示-9: 别被“小天才”蒙蔽住眼睛
在现代经济型的社会里,人们对效率有着前所未有的追求,甚至包括了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希望多、快、好、省地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神童和天才。各种媒体对“神童”也大肆的报道和渲染。
但身为理智的父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这些“小天才”最终成年后的生活,他们在成年后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