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慎重选择国际教育

  其实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矛盾的,现在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让孩子发展各种特长。最近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举办了一个活动,要从我们学校选中国籍的初中学生参加。看他们的选拔活动,你会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跳舞唱歌都不算特长了,那些拉琴的基本都有一摞证书。有一个男生擅长英文辩论和演讲,不管你出什么样的话题,他能在三30 秒内总结出一段个人看法,滔滔不绝地用英文表达出来。家长们看起来很在意孩子发展特长,可是又怕孩子把特长当真了。我们有个11 年级的女生从小练唱歌,擅长表演,出了校门是最牛的青少年合唱团的领唱,想去美国学现代音乐,她的家长又不干了,觉得以后不好找工作。我想起最近看的一篇网上挺火的文章,说我们这一代人学工程和经济,是为了让下一代人去学习历史和艺术。但是对不少家长来说,自家孩子真要把历史和艺术当饭吃,家长又觉得不值当了。

  我去美国访学的时候,碰到波特兰的一个私立名校的校长,闲聊之后得知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在当兵,另外两个当农民,而且离他的家车程1 小时之内。他觉得这很正常,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家长这么狠心把十四五岁的孩子就送到他的学校来留学。校长的孩子务农了,这要是在中国人的观点里,就会认为你这个家长不合格,没有把孩子培养好。这位校长跟我说,他接触中国学生和家长多了后,从开始不接受,慢慢觉得中国人这样看重孩子的教育还是挺不错的,只是他和很多西方家长没有这样的价值观和决心,将如此多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其中,他们觉得养育孩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可是中国多数家长,做不到不为孩子付出全部。

  现在家长为了孩子学英语,真的是花了好多钱。一个暑假花几万给孩子补习英语,一点也不奇怪。有些小学高年级学生找一对一辅导,外国老师教,一小时就得花费1 500 元,一个下午家长的5 000 元就没了。一些读公立学校的孩子,家长让他们补习英语时弥补心更强,花钱更多。我碰到过一个公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英语确实很好,一点不逊于国际学校的学生,跟家长一聊,北京叫得上名儿的英语培训机构,就没有这个学生没上过的。

  但是就英文应用能力而言,在补习班学出来的,和在国际学校学出来的,还是很不一样。这根本不是拿个什么等级证书就能衡量的,国际学校除了英文教学以外,最主要的是给予学生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要是读国际学校就为学个英语,那才是买椟还珠呢。不是加几个老外讲讲英语课就算国际学校了,国际学校首选必须有真正的国际课程项目,IB 为什么现在受中国知识阶层家庭的追捧,146 个国家,几千所学校的孩子都同步在学,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和企业都喜欢IB 学生。

  但是选择国际学校别叶公好龙,国际教育的课程项目是一个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朋友说:我得把孩子转到你们那儿去,以前我生意伙伴的孩子都读名小学,现在都转到你们这种贵族学校了。我还得给他解释,国际学校根本不是什么贵族学校,贵族学校的首要特质是全封闭寄宿制。北京的国际学校几乎都是走读的,主要生源是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士, “贵族”做外派雇员的应该不多,中国学生家庭也多为殷实的知识阶层。孩子上学攀比是很忌讳的,教育不能攀比,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样,是比不来的。

  家长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际学校,既要考虑自家经济水平,也要了解:读国际学校的孩子可能没有国内学籍,等于丧失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而且,国际学校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味实行宽松教育。追求给孩子极致的自由您就在家学习,不管什么学校都是讲规矩的地方,国际学校很多方面的规矩比传统教育还要严格得多。

  国际礼仪和自我约束力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抓的,师生平等的大氛围会有利于社交素养和自律感的建立。国际小学是肯定不会接受没有规矩和散漫无礼的小朋友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无法融入的小朋友有可能中途被建议离开。国际学校和西方的大学一样,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淘汰率是很高的。那些被国际学校淘汰的学生,他们又很难回到传统教育体制中去,出路也只有低龄留学。低龄留学对学生考验就更大,现在是走的越来越多,同时被国外中学劝退回来的也越来越多,多数回流的小留学生会选择沉默。有的孩子再回到国内补习,准备补一两年再出去,但有的孩子走这条路就是走得很艰难。就算考上美国不错的大学,中国学生的淘汰率也不低,所以家长们也不要盲目推崇西式教育,西式教育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

  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今后更能适应国外教育,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我觉得低龄留学适合内心强大、外在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不然很多海外高中大陆孩子扎堆,比富、逃课、谈恋爱、打游戏……有些是富二代,家里有钱,孩子也不愁出路,那另当别论。但是工薪阶层的孩子进入这种圈子,那整个家庭承担风险的能力就很小了。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出路在于好好学习,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在越来越多家长推崇国际教育的今天,我觉得家长们应该明白,西式教育并不等于完全的宽松,也不等于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摘自《别人的教育》,吴琪、陈晓 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08月)

    本文由北京加博智业文化授权摘自《别人的教育》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