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别对孩子说“都是为你好”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小彬爸爸从书店买回一套习题,让他每天做2页,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可小彬一点儿也不买账,他嘟囔着嘴说:“学校的作业已经够多了,好累。”小彬爸爸听后,略带责备地说:“我知道,但多做练习对知识的巩固很有好处,你现在辛苦一点,将来就会过上好日子。孩子,听话,爸爸这都是为你好!”

  小蓉妈妈未经小蓉同意,就给她报了一个钢琴培训班,小蓉很不高兴,赌气说:“我最讨厌弹钢琴,谁报的名谁去。”小蓉的妈妈讨好似地说:“孩子,多学一项本领,对你将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妈妈这都是为你好!”

  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孩子好”,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孩子都应该理所当然地接受。而事实上,这种看似包裹着蜜糖的行为,并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好处,相反它会让孩子很受伤。

  首先,父母的行为是站自己的角度,而非孩子的意愿。也许孩子小的时候能够遵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变得不那么听话了,面对父母的“好”,往往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抵触、抗拒,弄得亲子关系一塌糊涂,既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可谓得不偿失。

  其次,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你强迫他做,效果不会理想。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说过:“学习不应该是强迫孩子进行的,而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本能的行为。”因此,父母应该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与孩子商量和沟通,一切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孩子的意见与选择。

  再次,孩子的未来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变化着,没有人能够说清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归根结底,孩子才是他人生的主角,父母充其量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你的戏份根本无法影响剧情,更不能改变剧情。本末倒置,只会破坏美好的剧情,与其在台上做无谓的努力,不如退到幕后,静静地观看孩子的表演,并适时地给予一定的掌声。

  周礼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孩子父母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