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一个孩子吧!

  上文提到了养育焦虑。其实,再生一个孩子,是一个天然的降低养育焦虑,促进父母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独生子女现象是目前凸显的养育焦虑的天然温床。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的期望是极高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作为我们唯一的“作品”,他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幸福,否则我们就是失败的!

  可是,如果我们可以有两个甚至三个孩子,那么我们的期望就可以有所分担。他们中的某一个可以不那么那么成功、不那么那么出色,只要他幸福!或者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取得成功,而并非只是学习!

  事实证明,当父母没有那么高的期望和要求时,孩子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他就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他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心理学“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智力有七大类,而绝非我们通俗理解的单纯的学习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玩文字游戏,喜欢儿歌、诗词,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那么他可能在“语言型智力”上具备优势。他们是用语言文字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阅读、讨论、对话、故事,都是他们喜欢的学习资料或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课程,喜欢提问题并乐于用实验来寻求答案,喜欢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那么他很可能在 “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是靠推理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动手操作、参观都是他们喜欢的学习资料或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特别喜欢玩拼图、走迷宫,喜欢想象、设计、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那么他很可能在“空间思维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是用意象和图像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艺术、积木、视觉游戏、想象游戏、图画书等都是他们喜欢的学习资料或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而是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在户外活动,谈话时常常带有手势,特别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及体育活动,那么他很可能在“肢体运作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角色扮演、动手操作、体育和肢体游戏等都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不自觉地哼唱,他们有很好的歌喉,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地把它唱出来,那么他很可能在“音乐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唱歌、弹奏乐器、听音乐会等都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参与团体运动或游戏,而不喜欢一个人玩。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们愿意找别人帮忙,他们也喜欢教别人做事,在人群中很舒服自在,那么他很可能在“人际交往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是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的,对他们来说,小组作业、群体游戏、社团活动是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相当有自知之明,喜欢独处,常常在睡前向你总结一天的收获,并愿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么他很可能在“自省型智力”方面具备优势。他们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来说,安静、独处是他们喜欢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优势智力,但它并不一定体现在目前学校教育所强调的语言智力或数学逻辑智力上。如果父母不把那么多期待放在孩子的语言或数学上,其他方面的优势就会在自由的成长中渐渐显露出来。换句话说,如果孩子不是疲于奔命于各个辅导班之中,他们才能有时间、有机会去尝试、体验、探索、发现他的优势智力领域。我家有两个男孩,但他们的优势各不相同。

  杭杭在两岁左右就表现出他出色的肢体运动优势。两岁时,杭杭就能拍100多下成人篮球。四岁时他骑儿童自行车,妈妈骑变速车都追不上。

  而睿睿似乎不那么喜欢运动,他的优势更多地展现在语言方面。他几乎对所有的儿歌、童谣过耳不忘,而且两岁的睿睿就能自己在房间里看半个多小时的书,说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对成语特别敏感,不时地冒出故事中听过的“雪中送炭”“愚公移山”“炊烟袅袅”“饱经苦难”。

  但我至今还不打算把杭杭送去专业的篮球训练营,也不打算教睿睿识字。或者说,我没功夫也没精力把时间花在送他们去兴趣班的路上!说不定过一阵儿,他们又会显现出其他方面的天赋,过早定位他们的优势必将会压制其他方面潜在优势的发展。

  同时,两个孩子的存在,也会分担父母的注意力,让孩子不必整天生活在聚光灯下。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几乎是没有自己的独处空间的。他们一点一滴的错误、失败,都被家长在放大镜下反复琢磨——

  “你的笔拿得不对!”

  “翻书不要那么用力!”

  “吃饭要多嚼一嚼!”

  “这个玩具不是这么玩的!”

  换作我们自己,没有一点私人空间也会受不了,更何况孩子!

  而当我们有了两个孩子,时间、精力都不允许父母时刻看紧每一个孩子。杭杭有机会自己去小朋友家玩,独自画画、改装玩具。睿睿有机会自己玩汽车、看小人书,自己拿东西吃。这难能可贵的独处空间,能让孩子充分体验自己的心灵。没有人打断、没有人指点、没有人干扰、没有人破坏。他们可贵的注意力得以充分发展,对自我的认知也更加充分了。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在第一个孩子身上犯的错误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调整,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得到的领悟有机会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验证!

  为人父母,我们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的,特别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

  弗洛伊德为我们创造了“童年创伤”这个概念。的确,不恰当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未来的心理世界留下些许遗憾,甚至造成人格的缺陷。对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有接触的父母会有这方面的意识,努力要求自己不给孩子造成这些所谓的“创伤”。但有过育儿经验的父母都知道,谁也无法创造一个毫无冲突的成长环境,有冲突就可能有“创伤”。而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到了孩子,家长们会既内疚又自责,可是遇到相同的情境时却往往会故态复萌。前文我曾提到过自己的“河东狮吼”,有些习惯性的情绪爆发是无意识的,是我们的成长经历造成的,是无法用意志去抗衡的。

  因此,父母能做的,除了不断地自省、寻求心理咨询、心灵成长帮助之外,承认、允许、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关键的。做一个诚实的父母,认可自己的情绪,向孩子说明那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孩子的错误,这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还有可能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绪认知,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发展。而且请你放心,这些情绪的爆发并不能和弗洛伊德理论中造成人格缺陷的那些童年创伤相提并论,它们没那么严重!

  事实是,内疚、自责而又矛盾的父母,会将这些内疚、自责和矛盾的情绪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孩子接收到这些情绪,他也会内疚、自责,他也会对自己产生矛盾的认知。这些背后的情绪才是伤害孩子的源头,而非表面地发脾气的行为。

  而诚实、包容、自尊的父母,也会将诚实、包容和自尊传递给孩子。孩子接收到了,他明白了任何情绪都是被允许的,他可以愤怒、遗憾、愧疚、悲伤,他就有机会学会如何去处理这些愤怒、遗憾、愧疚、悲伤。一个学会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的孩子,他的内心将会多么强大,他成年后的人生将会多么的阳光和自如!这才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如果这一点我们在第一个孩子身上还无法做到,请不要太过自责!当我们面对第二个孩子时,我们的经验必然更加丰富,我们的体验必然更加深刻,我们的表现也必将更加自如!

  不需要完全做到,只需进步那么一点点,孩子的获益就已然很大!而这受益者,不仅仅是老二,老大也能从父母的自我变化中学到自我改进的价值。当他看到一对越来越好的父母时,他的自我调整能力、自省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

  本文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授权摘自《二孩时代》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学习资料 孩子 父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