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总习惯于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督促他学习、催促他练琴、提醒他画画……殊不知,我们的行为给孩子创造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状态。在重学习、轻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也失去了承担应有责任的机会。就这样日复一日,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剥夺着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一次又一次错失了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看法:所有的人都应该为我着想,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别人来承担。
作为家长,在为孩子安排并代劳一切的同时,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孩子责任感的缺失,责任感的缺失又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呢?
研究发现,缺乏责任感的孩子通常都具有以下特质:
总会抱怨父母没为自己准备好优厚的物质条件,总习惯怨天尤人,对父母和他人的要求过多。当自己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往往会表现出极端的不满,甚至会以死相要挟,却唯独不去考虑自己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不敢直面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每每遇到困难时,总会绕道走,却从不去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浅尝辄止,也终将一事无成。
心胸狭窄且过分自私,时时处处都只为自己考虑,从不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必然很差,因而也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
心理很脆弱,稍遇不顺就会心灰意冷,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动辄自杀,根本不会去想自己还没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会去考虑自己的轻率举动会给亲人带来怎样的痛苦。
通常都会变成生活中永远长不大的“老小孩”,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差,还不爱劳动,也不出去工作,依赖着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整日无所事事,成为“啃老族”。
毫无回报社会的意识,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会怕苦怕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在业务上毫无长进。这样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呢?
责任感的缺失,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大学生就业难就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2006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413万到2015年的749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什么如今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就业会成为如此大的难题呢?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的缺失。
不是吗?又有多少大学生会在面临毕业之际产生真正的危机感呢?现今的很多大学生总对能否找到工作抱着一种看似很“洒脱”的态度:反正父母的工资够养活自己,能赖一天是一天。所以,他们终日里与电脑为伴,堕落成了一个个未“断奶”的“啃老族”,给已经步入老年的父母带来了沉重负担。
老江每天都要骑车40多分钟去一家铸造厂打工,而他已经退休在家的老伴也要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去摆摊卖早餐。老两口整日里披星戴月地忙碌着,每月却只有2000多元的收入。可他们已经27岁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却没有去找过一份工作,整天就只知道坐在家里上网聊天,沉迷于游戏。除了要供儿子的日常消费外,老江每月还要为儿子上网玩游戏支付300多元。
这一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对这些年来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吗?“啃老族”绝大部分源自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被“捧着”“抱着”“举着”“背着”“顶着”的状态中成长。家庭非但没有给他们传输责任感的人生观教育,反而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不能独立、追求享受的恶习,他们从没有想过要对自己负责,更别提让他们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了!
也许家长们会责怪孩子的不懂事和没出息,可是,我们在责怪孩子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责任感究竟缺失在了哪里?究其根源,还是父母的不是,是我们一直以来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
因为出生于军人家庭,成长经历造就了姜文刚毅的性格。虽然,他的两个儿子还小,大的六岁,小的才四岁,但姜文却对他们非常不满意:在长辈的万千宠溺和保姆的专职伺候中,他们不仅衣来伸手,手饭来张口,脾气还越来越差。如果不小心摔了个跟头,他们从来不会主动爬起来拍拍灰,反而会在第一时间号啕大哭,直到有人把他们扶起并拼命打地为他们“报仇”后才会破涕为笑。然而,在家被娇惯的如龙似虎的两个人,到了外面却会突然变成无比胆怯的小白兔,这还了得?所以,《让子弹飞》拍完后,姜文带着两个儿子消失了整整一年,目的就是为了苦训儿子的责任感。
为了避开孩子爷爷奶奶和妈妈的袒护,姜文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新疆阿克苏的一处简陋民居,开始与孩子一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撒野。
只要天气不恶劣,早上6点半,姜文就会把他们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出来,让他们出去跑一千米。一开始时,两兄弟只能跑不到两百米,剩下的八百米都是喘着气走下来的。一个月后,让他们一口气走上三千米,他们都不会喘粗气。
姜文还调整了孩子的饮食结构,用当地的民族餐食代替了曾经精心烹饪的儿童餐。不提供任何零食,但无公害蔬菜、牛奶、新鲜水果敞开供应。没过几天,第一次喝一口羊奶就吐的兄弟俩,居然能仰着脖子把羊奶喝个底朝天了。
在这里,姜文没有请钟点工或保姆,而是包干到人,让两个孩子担任起了保洁员。
每日的锻炼,加上原生态的饮食结构,以及对规则的遵守,不仅使兄弟俩的身体一天天结实了起来,还在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具备了超越同龄人的自理能力。
半年之后,在姜文组织的一次穿越阿尔金山无人区的活动中,当大多数成年人都因为高原反应而气喘吁吁、头疼如裂、食不下咽、连续失眠时,这两个加起来才10岁的小孩却在精力充沛地追着野兔射击,在面对过滤后依然透出一股怪味的山泉水时,却眉头都不皱地一饮而尽……
面对亲友们的赞赏,姜文说:“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食物不是营养品,而是苦头。多吃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能力。少时吃苦不算苦,算财富!”他计划每年都抽一段时间带着孩子去那些最偏僻、最艰苦的地方折腾。正如一位儿童教育学家所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来并不代表父母失职,而教养出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是父母在教育上最大的失败。所以,要想找回孩子身上缺失的责任感,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在品质和人格方面的教育责任,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责任感培养。这不仅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课,更是目前社会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然,我并不是说让家长也都像姜文那样“带着孩子去撒野”。但是,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自然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第一人,应该把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在平常的一时一事、一言一行中。这其中,家长更要特别注意对孩子所犯过失的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发生过失时是培养其责任感的关键时刻,孩子能否勇敢面对并妥善处理过失对其责任感的形成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家长的纵容,往往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苛责,又会导致孩子对犯错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只有处理得当,孩子才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在过失中提炼责任感,并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家长一定要引导并帮助他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积极承担责任,让孩子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培养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事事都有因果,都是一种平衡。在承担责任的同时,孩子可以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学到很多生存原则,如:无礼会激起别人的愤怒,甚至失去朋友;考试前不好好复习功课,就得不到好成绩;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然而,现在很多家长却似乎忘记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道理,过多地干预孩子的事,自然也就造就了孩子责任感的缺失。如果孩子弄丢(坏)了东西,就赶紧买个新的;孩子做错了事就护着;触犯了法律就请律师帮忙收场……孩子又怎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关系?
人的思想来自于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我们学习的知识以及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程度,而潜意识的形成大多是小时候所受到亲人给予的情绪影响。人的情绪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它不但决定着我们心智结构的形成,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们的事业发展。这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潜意识对人的影响。潜意识中存储着我们在传承中形成的全部认知、思想、经验和情绪,对于人日后的生活与命运有着很大影响,对于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做古玩生意的朋友找到我,说自己很困扰。他年过半百,积累了殷实的家业,总想把自己的经验和家业传给唯一的孩子,于是他以孩子的名义投资了一家公司。谁曾想,公司开张两年来却总是亏损,几单生意下来,损失一半有余。照这样下去,再有两年他积攒的家业就会全部付之东流。
他看得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很有孝心和责任心,非常努力,只是胆子小了一些。对自己的孩子他是又爱又无奈,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一年不如一年,孩子却频频失误,这让他很是为难。我从他的话语中察觉到他的孩子总是重复着同一件事情,这是一种情绪的重复,来自人的潜意识。我想,他的孩子可能是在小时候遭遇过什么事情,从而产生了情绪的“种子”,存储在潜意识中,孩子现在的表现只不过是那个种子不断开花生长的结果。于是,我告诉朋友:“不必烦恼,安排时间让孩子来找我。” 这天下午,孩子如约来见我。通过交流,我唤醒了他儿时的记忆。
7岁那年,父亲收到了一个瓷瓶,对那个瓷瓶爱不释手。家里来了客人,瓷瓶恰巧被放在了客厅的桌上,孩子在屋子里玩耍时差一点碰到,父亲见状大声呵斥:“你再跑,撞到瓶子看我不打死你。”
父亲担忧的话语反而对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结果孩子在跑动中将瓶子撞到地上摔碎了。父亲很是气愤,全然不顾有客人在场,立即抡起手就狠命地打起孩子来,一边打还一边骂道:“我赚钱养活这个家这样不容易,你还不听话,你这个败家子。”
当孩子回忆到这次经历时,情绪异常激动。我问他当时有什么样的情绪,他说:“很难受,很委屈。”接着我让他一遍遍地重复着当时被父亲责骂时自己想说却没有说出的话:“不要打了,不要打了。”几十遍的重复之后,孩子的情绪才慢慢平稳下来。这次经历中,孩子看到了父亲因痛失自己心爱的瓷瓶而产生的愤怒,耳朵听到了父亲的责骂声,身体感受到了被打的痛楚,通过眼、耳、身的感受,孩子形成了对“赚钱恐惧”和“自己是败家子”的细胞记忆。
当他长大后经营企业时,每当他意识层面想赚钱时就会受到潜意识中心智结构的影响,使他的意识与潜意识无法达成一致,产生分离,同时又会将他7岁时经历的情绪调取出来,产生“赚钱不容易”和“自己是个败家子”的感觉,影响他去获得成功。
之后我与他的父亲进行了谈话,好友恍然大悟,自己当时只是在气头上说出的话竟然对儿子的影响是如此之大。父子两人促膝长谈了一番,彻底打开了心结。
因此,一个孩子看似缺乏责任心、做事不努力,其实都是思想的问题,而思想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给予正确的观念引导,二是找到产生这个行为的“种子”。
相同的自己不可能创造不同的未来,当一个人的细胞记忆还在,外在的环境满足条件就会重现,并在重现中烦恼、痛苦,不能自拔。父母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就会成为今后的命运,所以,要让孩子有所不同,首先要改变的是父母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改变父母在生活经历中所存储的细胞记忆,也就是潜意识。
本文由万卷图书授权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