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 做好自己

2016年03月29日 09:17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除后天的努力之外,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的教导。每一位优秀的孩子身上都凝聚着为人父母者的心血与智慧。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即使面对再不出色的庄稼,好农民也会精心培植,不让其枯萎;即使面对最差劲的孩子,好父母也会耐心教育,绝不会让孩子自卑。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着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同样决定着孩子的成功。

  也就是说,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传递知识与技能的工具,其真正意义在于:父母的对待就是子女的标的。父母在举手投足之间,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不易察觉的潜在影响可能决定着孩子的人生。

  在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与作用,就从美国的不同行业中选出了50位很有成就的成功人士,同时,他又从监狱中选出了50个有犯罪记录的人,然后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一下幼年时家庭教育对他们各自的影响。

  在所有回信的人当中,让这位心理学家颇有感慨的是两个人,一位是监狱里的服刑犯,一位是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两人在回信中谈的居然是同样一件事——妈妈分苹果。

  监狱囚犯在回信中写道:

  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我和弟弟正在家里玩,妈妈用盘子端来几个苹果给我们吃。当时,看着盘子里大小不同、红红绿绿的苹果,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个最大的苹果,心里甚是喜欢。

  这时,妈妈指着盘子里的苹果,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吃哪个呀?”

  我当时特别想说:“我想要吃那个最大最红的。”可没想到,我的话还没出口,弟弟就抢先说出了与我一样的心声。

  让我没想到的是,妈妈在听了弟弟的话后,便开始责备起他来:“孩子,你要学会谦让,要把好东西让给别人吃,不能总想着自己。”妈妈的话让我忽然间有了一个想法,于是我赶紧说:“妈妈,我吃小的,把那个最大的给弟弟吃吧!”听了我的话,妈妈很高兴,于是就把最大的那个红苹果奖励给了我,我也因此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但从此,我学会了说谎。后来,我又学会了打架,学会了偷,学会了抢……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可以不择手段。最终,我被送进了监狱,直到现在。

  白宫中那位著名的公众人士在同样的事情上则遇到了不同的对待:

  一天,妈妈拿了几个大小不同、有红有绿的苹果让我们吃。我和两位哥哥都很眼馋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面对这种状况,我的母亲就拿起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对我们说:“这个最大最红的苹果是最好吃的,我知道你们三个都想要得到它。那么,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我把院子里的草坪平分为三块,你们三个各负责一块的修剪工作,谁做得最好最快,谁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于是,我们三人便开始了修整草坪的竞争,最终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由此,我也懂得:要想获得最好的,就必须付出努力去争取。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她用公平的对待让我们明白了这个最简单、最重要的道理。从小到大,她一直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她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在我们的家里,如果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去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都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拼搏!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不同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不同的人生!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孩子表面上的一些劣势表现或孩子在挫折面前的软弱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聪明或天资不够好,这样的情绪种子通常会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与心灵,自然也就在无形中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成功的机会。

  如果我们能够在内心中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天资聪慧的人培育,一切都将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不负使命,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对待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前提就是——消除掉心智中曾经的认为,做好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场所。然而,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却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言,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就像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以至于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拿了什么奖或者参加了什么比赛,也急不可耐地给自己的孩子报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可一期一期培训下来,非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把孩子折腾得够呛,甚至还扼杀了孩子原有的兴趣,这岂不是得不偿失?

  其实,家长根本不需要着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你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不如别的孩子拔尖,但到了初中后他可能就会成为尖子生;也许你的孩子在某个时段比较胆小,但将来的他可能会很勇敢;也许你的孩子现在对奥数不感兴趣,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却能获得奥数大奖……所以,请不要因为孩子某个时段在某些方面的不如你意而认为孩子“笨”或是孩子不行。在孩子面前,请你清空自己,不要再用自己的印象去对待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说孩子“真笨”似乎已经成了某些家长的口头禅,有些父母在说孩子笨时甚至还充满爱意。殊不知,家长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会在不知不觉中输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让孩子变笨的“毒素”!孩子会因此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慢慢地就会真的成为“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品质优良的种子,关键在于这颗种子落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如果没有土壤,种子就不会有发芽的机会;如果落到肥沃的土壤中就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老子在《道德经》里曾经谈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做好自己。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化为沃土,做好自己!

  有一位班主任曾给家长发过这么一则很有深意的短信:“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他却可能是一棵参天大树。”

  不是每一朵花都会在春天怒放,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灿烂季节。美国科学家麦克琳·托克在81岁时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

  教育是一项开发生命的事业。每一粒种子都需要适合自己的土地,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老子说“道法自然”,大自然的存在自有其规律,万物各得其所,孩子的成长也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对待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规律,做好自己,化身沃土,静待花开!

    本文由万卷图书授权摘自《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