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宝宝约个说不同语言的朋友一起玩

  希望宝宝能说双语的父母发现,无论他们的本意多么的美好,真要让宝宝说双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让宝宝说双语最常见的做法,一种是“父与母用双语”(也就是说,妈妈对宝宝说妈妈的母语,爸爸对宝宝说爸爸的母语),一种是“家庭与社区用双语”(也就是说,妈妈爸爸在家里对宝宝说一种的语言,哪怕这种语言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而让宝宝利用出门在外的机会,自己学会另一种社区内大家都用的语言)。

  这两种方法,都能确保小宝宝听得懂两种语言。但是,宝宝往往不肯用第二语言来说话。这该怎么办?

  科学研究工作者弗朗索瓦?格罗斯让告诉我们,关键在于利用家庭之外的环境来帮助宝宝强化第二语言。比方说,借助于保姆、图书馆举办的故事会、生活小区里的各种活动,乃至外语幼儿园,等等。而最为关键的,则是给孩子找个说第二语言的小玩伴。

  这是因为,要让孩子费劲地坚持说第二语言,必须让孩子明白这种语言不可或缺的用途。而让宝宝和说第二语言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力。

  与人交往能触发宝宝对新语言的吸收与学习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帕特里夏?库尔,想要弄明白这么一个问题:长到9个月大的宝宝,是否可以学会他从未听到过的某种语言。为此她主持了一个项目:针对一批父母亲都只会说英语的宝宝,请人用汉语普通话,陪宝宝玩、为宝宝读书,每次25分钟,每星期3次,持续4个星期。之后,帕特里夏?库尔借用无创成像技术,在宝宝听到汉语普通话发音的时候,检测他们的大脑活动。结果她发现,这批宝宝对汉语的元音与辅音音素的分辨能力,已经达到了与台湾出生的同龄宝宝相同的水平,而且,这一能力至少延续了一个月。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宝宝听到真正的大活人跟自己说话才行。如果让宝宝通过看电视、听录音来接触汉语普通话,最终的检测结果是宝宝什么也没有学到。等到了2周岁以后,宝宝才可以开始通过视频来吸收新东西,不过,即便是2岁以后,与生活中的人相互交往,仍然是孩子的最佳学习途径。

  学习双语对宝宝有诸多好处

  不少家长担心,让孩子学习多种语言可能导致孩子说话更晚,然而,迄今为止,科学研究者们尚未找到任何实证来支持这种说法。相反,他们发现,不论单语宝宝还是双语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都在常规的预期范围之内。而双语宝宝在一句话中同时夹杂两种语言,也是正常现象,这叫作“语码转换”,既不是说话能力发育延后的征兆,也不是学习两种语言造成的混乱。

  双语对宝宝的大脑发育非但没有害处,反而更有好处。与单语宝宝相比,双语宝宝能得到如下好处:

  ■ 对音素的开放与吸收期得以延长。这个开放与吸收期,指的是宝宝能辨识语言中对比音素的阶段。宝宝常规的开放期大致在8~10个月大的时候结束,而双语宝宝大脑的开放期则延后到10~12个月大。

  ■ 大脑转换机制成长得更好。当我们听到一个词语的第一个音时,我们的大脑会立即开始猜测这个音后面接下来会是什么。对于双语宝宝来说,不论哪种语言,在他们听到第一个音的时候,大脑都会立即运作起来。而两种语言运作机制的不断转换,给了宝宝一个很好的认知训练。这样的训练能促使宝宝大脑的进一步发育,使得宝宝观察周遭环境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情形随时转换不同相应规则的能力,都得以提升,也就是说,这种能力还能伸展到语言的范畴之外。举一个例子来说,有这么一个研究项目,对象是7个月大的小宝宝,参与者既有双语宝宝也有单语宝宝,做法是研究人员播放某个预示小布偶马上就要出场的声音,随即小布偶就出现在视频的一侧。然后,当宝宝们再次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不论双语还是单语宝宝,都把目光落到了视频上应该出现小布偶的一侧。声音再次响起,可这一次小布偶却出现在了视频的另一侧。这时候,双语宝宝很快就把眼光落到了新的位置上,而单语宝宝却并没有这种动作。

  ■ 更具有创意。研究人员让4~5岁的宝宝画一些想象中的花朵,双语宝宝能画出“嫁接式”花朵,比如说“风筝花”;而单语宝宝画的花则往往漏掉了花瓣或者叶子。

  ■ 在“大脑执行能力”检测中,表现得更迅速、更准确。研究人员让孩子在脑海中复原刚刚看过的一组彩色图案、大声复述一组数字、解释一组单词的词义、以心算来完成一组算术题,等等。结果,双语宝宝的检测成绩是“其成功率要远远高出一大截”。这里对孩子进行的对“动脑筋能力”的检测,其实就是针对“大脑执行能力”的检测,而这一能力恰是我们成年人做计划并且决定优先秩序的能力。

  妈妈只会一种语言,宝宝却会双语,行吗

  如果你不会说双语,却希望宝宝能会双语,那办法之一,是你去请一个只会说另一种语言的保姆。还有,你自己也要多多少少学一点才好。比方说我,虽然不会说多少汉语普通话,但是,当女儿说她要“lán méi”的时候,能听明白她是要blueberries(英文原意:蓝莓),这会让我很开心。最后还有一条,就是记得给宝宝找说那种语言的小玩伴。

  针对第二语言,到底需要多频繁的接触才算得上“足够”,这没法说得准,因为,仅凭这一条我们就知道这个“标准”无法量化:你该如何让父母做到准确统计每一天当中孩子与每一种语言的接触到底各有多少时间,以便能报告给研究人员去做分析呢?不过,虽然说不清怎么才算“够”,但是,若能为宝宝设立一个目标,还是会对你有指导意义:你是想让孩子流利使用第二语言,还是只想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第二语言就好?

  小宝宝越早接触第二语言越好,这倒是已经有了定论。研究表明,孩子在7岁之前接触第二语言,能达到与母语不相上下的熟练程度。7岁之后,孩子在第二语言中浸泡的程度越高,那么熟练程度也就越高。当然,成年人也一样可以学习不同语言,不过,那却需要借助与小宝宝学语言完全不同的大脑机制,而且其熟练程度也无法与母语相媲美。

  温馨小知识

  夫妻双方各说不同母语的家庭,往往对研究人员表示,若要一直只用自己的母语对宝宝说话,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比如,这位家长在谈论与工作有关的事情时,可能会觉得用英语更顺口;而轻松闲聊的时候,则觉得用西班牙语更舒服;因此,这位家长说话时,往往会英语、西班牙语来回倒换。还有,如果家里来了朋友,那么餐桌上朋友们说什么语言,夫妻俩也往往一起使用那种语言,哪怕当着孩子的面。毕竟,理论上的东西与生活中的现实往往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根据你的实际做相应的调整。

    本文由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摘自《0到5岁》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语言 双语 能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