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价值观 适时灌输不逃避

2016年08月16日 06:11 大洋网-羊城地铁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里约奥运,首金迟迟不现引发国民焦灼等待;孙杨首场失金痛哭,媒体一片惋惜;电视前的孩子好奇“爸爸他为什么哭?”“嗯……因为他没拿到金牌。”好吧,金牌这个价值观到底要怎么传递给孩子,争第一必要吗?
  正方
  金牌不是唯一
  近日一篇《当我们用“痛失金牌”报道孙杨,我们在向孩子传递什么价值观?》的推文阅读量连破10万,文中说“中国人这种一边倒的惋惜‘痛失金牌’、对‘首金’极度渴望的心理,折射的是对极端成功主义的渴望。”呼吁不要让孩子被极端成功主义绑架,做一个在路边给英雄鼓掌的人也很好。
  其实此观点早被家长热捧——孩子只要开心就好,不给予太大压力。
  有心理咨询师表示,家长教育孩子应有平常心,抛弃唯第一不拿的功利心理。孩子的成功感不只来自第一名,更是来自努力的过程。
  反方
  该争就要争
  也有声音认为,竞技,不以金牌为目标,将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广州基础教育专家陈吉君老师认为,比赛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奖牌直至金牌,通过竞争从而提高个体竞争力,只要不伤害自己,就是一种提升,这也是教育活动的目的之一。
  而对于孩子,不朝着最好的目标培养,又如何知道他潜能几许。公众号“我的小世界”就认为,“孩子能经受多大压力,岂是父母能事先估量,教孩子从小没了胜负心,并不是好事。”
  对于想争第一的孩子,应该鼓励。毕竟“孩子开心就好”也不是傻乐,磨炼、成就、挖掘潜能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怎知孩子不想要这样的快乐呢?
  宽松环境打造好心态
  鲁迅说运动会中优胜者可敬,但那些虽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没错,能做优胜者,就努力拼搏;不能做优胜者,也坚持走完不留遗憾。
  至于孙杨的泪,有文章称,相比宁泽涛赛后的轻松,孙杨的表现和家庭教育分不开。孙杨父母都是运动员,妈妈形影不离地照顾他,对他要求严格,而宁泽涛的家庭从小培养他独立能力,适时放手,所以心态更好。

标签: 价值观教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