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游乐场”是孩子自信的起点

  前一段时间接受记者采访,谈论“中国爸爸弱抱了”话题,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网友给我发来了邮件,或者微博留言:一些网友表示非常赞同我的观点,应该提升与孩子的陪伴质量,学会更好的表达爱;有些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爸爸,非常直接问我应该如何抱孩子!忍俊不禁之余,还是对这位父亲的改过态度深表欣赏!事实上,很多中国的年轻父亲他们缺少现实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唯一的印象便是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我在采访中也说了,中国式父爱充满了深沉与内敛,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庭文化,父父子子,父亲与孩子之间似乎还存在着一种等级的隔阂,父亲不愿意或者说不习惯走下神坛,与孩子成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导致父爱缺位或父教缺位的深层原因。

  虽然是一位中国的父亲,但是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亲近,我不仅通过拥抱的方式表达对女儿的爱,我还会陪孩子一起聊天、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做家务、一起撒欢……在互动中才能体现出父亲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我为什么会抱自己的女儿呢?这个问题其实和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我的父母是做彩扩与名片生意的,在我四五个月的时候,父母便将我托付给了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工作很辛苦,我与他们一周只能见1-2次面,这种情况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才缓解。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总会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丁字路口,向西远眺,每一次看到自行车的车把,我都默默许愿,希望那辆自行车上坐着爸爸或者妈妈……当我讲到这个故事时,我的母亲总会发出啧啧的感叹,然后说道,当时确实忽略了你的感受。事实上,阿德勒说的没错,受到的挫折,总会补偿回来。正因为我缺少陪伴,所以我努力争取给我女儿最好的陪伴,正因为我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我才坚持了8年做一件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亲子教育。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曾经在景点合影的时候将我抱起,在公交车下车的瞬间将我抱起,在生活中是很少有拥抱的镜头的。而父亲呢?父亲一次都没有抱过我!他像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含蓄而深沉,他们爱的那样静悄悄,沉甸甸,就是“看不见”!所以在小学、甚至高中阶段,我与父亲的对话很少,他不知道和我说些什么,我也不觉得应该和他交流什么。直到大学,我开始学会正视他的双眼,向他询问人生的道理,他也变得愿意交流,但仍然显得不那么自然。如今,他成为了爷爷,他可以轻松的拥抱自己的孙女,向孙女询问幼儿园的生活——可是,他却不知道,我,他的儿子,至今也在渴望着他的拥抱。我在一个角落里,撇着嘴笑,心想有多少父亲不了解孩子的渴望呢?

  缺少拥抱的第一个特点,便是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心。虽然自己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但根本无法“根治”这个心理缺陷。当我有了孩子之后,我对孩子的陪伴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心灵的修复。我为她发明了120种亲子游戏,其中的第一个游戏便是“爸爸游乐场”!我便在这里回答了那位年轻父亲的提问——如何拥抱孩子?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玩具,要想让孩子喜欢你,首先你得豁的出去!我把几种抱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1、熊抱与公主抱。这是最基本的两种抱姿,不用过多解释。

  2、骑马马。父亲欠我一个,而且就我现在的份量,恐怕他已经无法补偿了。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安全。曾经有一个爸爸没有扶稳,孩子从他的身后脱手,导致孩子摔成重度残疾。可以说任何亲子游戏都是建立安全原则基础上,如果没有十足的保险,或一个人没有能力操作时,就不要尝试任何有难度的动作。

  3、千慧抱。我的女儿叫千慧,这个姿势的发明是我和她的“专利”。这种抱的姿势是孩子与大人面对面,孩子的双腿挎着大人的脖子,大人搂住孩子的腰部与臀部。当我与很多家长描绘这个抱姿时,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事实上孩子们通常都喜欢这个姿势。

  4、海盗船与人工摩天轮。父亲首先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我是孩子的最佳玩具”状态。海盗船就是父亲将孩子“公主抱”,即将孩子捧在胸前,然后左右摇摆,幅度从小到大。人工摩天轮是双手抱住孩子的腰部,在身前“画”大圈。一边做动作,一边可以唱一些简单的儿童歌曲,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

  5、攀登爸爸。这个游戏已经成为了我的“代表作”儿童脱掉鞋子,爸爸双手拉住孩子的双手以确保安全,孩子从父亲的腿部蹬踏,直到前胸,最后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游戏的收尾动作是爸爸要把孩子抱下来,抱在自己的怀里。

  希望我的方法能够给爸爸们一些启发,爱孩子,从拥抱开始……

  一张A4纸打破定式思维

  一张A4纸有多少种玩法?肯定有人说无数种。这种人要么就是特别爱动脑子,要么就是根本不动脑子。我在某小学的某个班做了个实验,用一张A4纸就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与思考。我想用这个例子再次证明我的观点,教师的创造力重于教学设备。(此实验亦可以成为亲子游戏)

  第一项任务:钻出A4纸。要求利用剪刀将A4纸剪出一个大洞,然后所有组员可以从中间穿过去。

  当你说完这句话之后,马上有学生,在中间剪了个洞,并用剪掉的纸张做成了几个小纸人,还在上面写上不同组员的名字,一个个地从洞里面塞了过去。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会用最直观的方式,最天马行空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规范要求,让孩子明白我们的任务。我说只可以利用剪刀,将A4纸剪成一个洞,是我们的组员一个个钻过去,而不是任何代替物。

  终于,有的小组想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将A4纸长边对着剪,左边剪一下,右边剪一下,这样就剪成了一个类似于拉花的长条,然后我们在长条的中间剪一条缝,就成为了一个大大的“圈”,所有人都可以钻进去了。

  这个游戏不是原创,很多人玩过。你会发现,有过经验的孩子,确实成为了小组中主导者,他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快的判断力。也可以由此证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第二项任务:跳绳。拿着手中的“大圈”练习跳绳。谁说跳绳必须用绳了?跳绳必须用“一条绳子”了?我希望借助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训练反常规思维,打破定势——定势最可怕。在“跳圈”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了很多快乐。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工具可以有很多的用途,很多时候需要使用者自己积极探索,勇于尝试。

  第三项任务:跳长绳。用一张A4纸做成的长绳你有没有玩过呢?在这项任务中其实有很多的教育思考,其一,工具是可以改造的。和跳小绳有所不同,长绳需要我们改造这个大纸圈,将它从中间剪断,成为一个“长绳”。二、分享。如何能与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亲子关系的必须课,也是把孩子从“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中救出来的稻草。

  第四项任务:跳皮筋。谁说跳皮筋就要拿皮筋跳了?谁说跳皮筋只能是女孩子专利啦?这个任务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打破常规思维。但不同的是,这个项目比较难,在操作中很容易把“绳子”弄断。从这个层面,孩子们可以明白纸与绳子两种不同物体的区别,结构决定了功能。当然,也是一次很好的挫折教育。

  第五项任务:跳舞。创造力是需要启发的。如果你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让孩子用A4纸设计一个舞蹈,你会让孩子感到非常尴尬与难堪,所以“循序渐进”是教育的不二原则。之前的四个项目都是一个标准答案,而第五个项目却是开放性的要求,这也符合“先集中,再发散”的教育规律。在这个环节中,每个人都是思考者,也是设计者,更是实践者。

  第六项任务:自己设计玩法。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教育,教法非常丰富,教育目的与目标却相对单一,有点不可思议。从表面上看教师是狠下功夫的,但是实质上教师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再塑造学生,而不是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要或者称为学习需要。任何课,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学生能力的运用,学生情感的表达,教师应该舞台提供者。在这个环节,我真正看到了孩子们强大的创造力,有的人把“纸绳”变成了军人训练的障碍物,有的则把“纸绳”化作比赛的终点线,有的把“纸绳”当做身上的装饰物……

  我希望这节课能够孩子们一点儿思考问题的新思路,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文摘自《挠脚怪来了》由作者刘勇赫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亲子游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