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容易退缩怎么办?

  安河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教室的一隅,双手不时相互搓揉着,额头上不时冒着冷汗。他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因为焦虑不安而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但总是无法掌握住该有的规律节奏。

  表演课的分组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班27个人,采取自由分组的方式,由同学们相互邀约,最后分五组将名单在下课前交给班长。此时,距离10点10分下课铃响仅剩下最后三分钟,但安河仍然杵在原地不动。

  “各位同学注意,请推派代表将每组名单,包括姓名及座号写在纸上交给班长。还没决定好的同学,记得把握最后时间。”在喧闹的教室里,纪老师拉大嗓门催促着,锐利的眼神同时瞄向仍不知所措的安河。

  安河感到头沉甸甸地,脑袋一片空白。双手虽用力搓揉,却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陈安河!你在那边发什么呆?”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划破了他脑中的空白,让安河着实吓了一跳,因为平时不太会有人主动和自己说话。“你的组别选好了吗?时间快到了哟。”美凤温柔地微笑提醒着,但安河却如鲠在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说真的,安河心里知道美凤的提醒是友善的、温暖的。然而,对于如此的人际互动,他却又感到莫名的焦虑与不安。再加上班上人称“暴龙”的江云隆,三不五时地对自己的嘶吼、谩骂,挥之不去,常让安河感到强烈的恐惧。

  “给我闪开,陈安河!别像个垃圾桶挡在那边!”

  “紧张个屁啊?像个没胆的小猫似的。”

  “我警告你喔!你这懦弱的小子,别太白痴!”

  每回的分组,特别是自由分组,安河的心情就像遇见暴龙一样,对他来说简直像是一场炼狱。在时间轴不断地前进下,安河的负面情绪不时地交错浮现,焦虑、不安、害怕、恐惧、紧张、无助,当然也包括常有的发呆。

  “陈安河,加入我们这一组好不好?”美凤和小静上前对安河说,“没意见的话,那我们就直接把你的名字写上,交出去哟。”

  安河突然感到受宠若惊,眼眶顿时湿润,略微点了点头。虽然他知道这样的反应不是很有礼貌,但这实在已经达到他现在能够反应的极限了。

  人际适应力的秘诀

  秘诀024?关键的必要——澄清压力源

  秘诀025?同理害怕的感受

  秘诀026?安心的好伙伴

  秘诀027?特定伙伴与适时微调

  秘诀028?启动安心机制

  秘诀029?情境制造

  关键的必要——澄清压力源

  害怕,很明确;焦虑,却模糊。无论孩子在人际互动中是因为害怕还是焦虑而呈现出畏惧或退缩的表现,在协助孩子调适之前,澄清可能存在的压力源,往往都是一个必要的关键。

  每个孩子在人际互动上的压力点不尽相同,当然也可能同时存在这些压力源的交互作用——导致孩子更害怕、更焦虑、更畏惧、更退缩。这些压力源的澄清,需要我们细腻地观察、了解与感受,孩子不一定能够主动表达出来。

  例如:担心分组及互动被拒绝,不敢上前与人互动,害怕对方的激烈反应(像是暴龙三不五时地对着自己的嘶吼、谩骂),不知该如何响应或持续维持互动,不知道该和对方谈论什么等。

  试着萃取出孩子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源,进而协助孩子缓和害怕或焦虑,跨出人际互动的关键一步。

  同理害怕的感受

  一般孩子习以为常或再自然不过的社交互动,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却如同经历一场与恐怖片中“安娜贝尔娃娃①”相遇般的害怕、恐惧、惊吓。这些情绪是相当主观的一种负向经验,却也是很真实的一种感受,我们不可忽视。

  “安河,我想遇见像暴龙这样的人,无预警地对你大声嘶吼、谩骂,一定会让你感到害怕、紧张、不安而不知所措。这样的感受一定很难熬,或许退缩在一旁是你不得已的选择。”帮孩子做反映,支持与陪伴他面对这些强烈的负面情绪。

  安心的好伙伴

  安心,是面对害怕、退缩的孩子,在人际互动上,我们需要给予的基本维他命。

  安心,不单纯是我们大人口头安抚、肩膀拍拍、好话说说,而是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身旁有着一两位能够让自己感到友善、温暖、自在,愿意接纳与陪伴他的人——不时释放出安心能量的好伙伴。

  然而,安心好伙伴可遇不可求。对于畏惧、退缩的孩子,甚至需要我们先帮他寻找、物色或安排。服用了一段时间的“安心维他命”之后,至少能够让孩子在情绪上有稳定的作用,同时慢慢感受及细细品味被接纳的伙伴关系是多么的美好。

  特定伙伴与适时微调

  好的伙伴关系所营造的安心氛围,总是容易让人际退缩的孩子感到温暖,而对于特定伙伴所产生的依赖,也可能由此而生。就如同前面情境中的安河,是否在往后的教室里,就仅限于和美凤、小静互动?

  虽然这对于安河来说,或许是最美妙不过的,然而,当安心伙伴没有微调或加入新成员,孩子的情感将逐渐依赖在特定的对象上。这时,未来的变动,例如重新编班、换组,或安心伙伴渐行渐远时,另一股心理冲击可能会随时引爆。

  因此,面对特定伙伴的议题,建议协助孩子采用适时微调的方式。例如:逐渐加入新成员,或以其中一人为中心(例如美凤),作为孩子(安河)的情绪支持点,再适时更换身旁不同的人相处。当然,孩子自发性的人际互动不在此限。

  启动安心机制

  当孩子即将走进人际互动的蓝色大门,在内心的焦虑与害怕浮现之前,我们该引导孩子练习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平稳。嗯,没错,安心有时需要靠自己来。

  引导孩子练习各种可以转移情绪的方式,这点因人而异。如何才能安心,没有标准答案。

  有时,孩子透过深呼吸,缓和自己的心跳与节奏,使自己安心。

  有时,孩子在心中吟唱一首歌,一首轻快自在的歌、熟悉的歌,让自己安心。

  有时,孩子脑海里充满着愉悦画面的想象,也许是海洋、是草原、是湖泊、是无垠星空,或是乡间小径,给自己安心。

  有时,心中反复默诵着稍后将与对方谈论的话题,让自己安心。

  情境制造

  孩子对于人际互动的害怕与退缩,并不会像切换开关ON / OFF一样,瞬时自动调整至安心与主动。与人互动的成功经验值,需要平时透过渐进的方式,制造各种情境,让孩子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互动。

  初期,可以先采取非语言方式。例如:在教室里,请孩子依老师指示发放作业本、将物品交给对方、合作整理图书角、收拾球类用品等,任何相对容易成功互动的情境都可以。

  请留意,并非孩子在人群里就自然会有互动。如果经常在团体中僵持过久、不知所措,时间一久,反而越容易让孩子裹足不前,更形畏缩。

  本文摘自《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交友秘诀》作者王意中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人际关系 沟通能力 沟通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