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独来独往怎么办?

  “亚明,老师刚刚打电话来说,从开学到现在怎么都看见你老是一个人往停车场跑?除了危险之外,她有提到劝了你好多次,但似乎也没用。这次特别要我转达,多鼓励你和其他同学一起玩。”

  “拜托!我又没有太靠近车子,而且下课时间我想要怎么玩是自己的权利,为什么你们老是爱管我。”

  “班上不是有许多同学吗?”

  “所以呢?”

  “可以多和同学交往。一起玩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我不能自己一个人玩?有谁规定不能自己一个人玩?更何况我又没妨碍到谁?干吗一直管、一直管,啰唆死了。”

  “老师也是好意啊!难道你一个人都不会觉得孤单、无聊或寂寞吗?”

  “才没有像你说的那样,我一个人好得很,自由得很。”

  “真的吗?”

  从脸上的表情及说话的语气,亚明妈可以感觉到,儿子似乎没有像他讲的那么自在。她总觉得亚明在人际上一定有哪个关卡没突破,一时却又说不上来。

  “不去停车场玩,留在教室里看书总可以吧?”

  亚明有些不以为然地说。

  “你现在五年级班上,不是有以前同班的杨美卿、何国强和刘子亦吗?可以多和他们玩啊!更何况,在家里常常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学校有个伴不是很好吗?试试看,妈妈晚上帮你准备些小点心,你明天拿去学校和他们分享。”

  “干吗?给人家小点心,他们又不一定会要,如果不要,我多丢脸啊!而且我又不见得和他们很熟。”

  “你们不是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吗?”

  “然后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嘛!哎哟,不要强迫我啦!很无聊耶!”

  “那新同学呢?试试看新同学,说不定很快就可以找到玩伴。”

  “妈妈,你们好奇怪耶,怎么老爱强迫我一定要跟谁玩?”

  “亚明,没有说你一定要跟谁玩,只要是同学都可以啊。”

  “所以也包括班上那些坏同学?那些上课常迟到、作业也不交、会说脏话、常用暴力解决事情的坏同学?”

  亚明妈顿时愣住了,说不出话来。

  “难道亚明都不会担心或苦恼自己在学校一个人吗?”

  妈妈苦思着:

  “我和老师到底在担心什么?如果他一个人真的是轻松自在呢?我们会不会多虑了?还是,每个孩子的人际需求都不尽相同?强迫他去交朋友真的好吗?”

  人际适应力的秘诀

  秘诀030?“一个人”所隐藏的话

  秘诀031?面质①——正视言行中的不一致

  秘诀032?脱离舒适圈

  秘诀033?立场的坚持

  秘诀034?增加合作性的活动

  秘诀035?维持互动的燃烧能量

  “一个人”所隐藏的话

  孩子在团体里,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这单调画面的幕后,主角到底想要传达什么讯息?有时,并非仅从孩子的旁白就能认定。

  这就好像,当孩子脱口响应“我一个人好得很,自由得很”,这时,你需要仔细观察、感受孩子的言行是否相一致。在听起来若无其事的语句之下,孩子的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神态等,是否也相对应地安心自在。

  “为什么我不能自己一个人玩?有谁规定不能自己一个人玩?”孩子的反驳似乎言之成理,但在话语当中,是否也间接地反映着孩子不知道跟谁玩,不知道如何玩,甚至于也没有人主动邀约或被动接纳和他玩?

  在“一个人”的背后所隐藏的话,需要我们细腻地澄清与推敲。

  面质——正视言行中的不一致

  当发现孩子的言行不一致,例如:谈话内容看似一副没有朋友也无所谓,却发现他在下课时,眼神经常流连于同学的互动。或是孩子一派轻松地表示“我一个人好得很”,讲这句话时却眼眶湿润、双手抠弄着手指头,或紧抓着衣角不放。

  这时,我们需要透过面质,来引导孩子瞧见自己对于人际感受的矛盾。

  请记得,面质并非是咄咄逼人地质问对方犯了什么错。面质,是将你所感受到的不一致指出来,让孩子练习正视,并从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在想法。

  “亚明,虽然你经常强调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很自在,听起来似乎对于周遭其他人的反应不以为意,但,你又顾虑如果和同学分享,而对方不领情、不见得拿这些小点心时会感到丢脸。你不觉得这当中存在着矛盾?”

  脱离舒适圈

  对于孩子来说,在团体里将自己设定为“一个人”的模式,很自然地,有时就先免除了因为人际互动而可能产生的任何变量——一切让自己无法掌握、挑战着社交能力,以及遭逢各种挫败感的可能。因此,一个人的模式,在短期内至少让孩子感到舒适。

  然而,重点也在这里。毕竟舒适圈待得越久,孩子的人际惰性就越强,也越缺乏想要向外走去的动机——一种走向人群,提升及维持自己人际互动能力的意愿。

  身旁的我们,该给孩子临门一脚,将他推出自己的舒适圈。至少,一步一脚印,向人群走去,一次是一次。

  立场的坚持

  走出舒适圈之后,倒也不是说,就不能稍微再退回一个人的模式。让孩子清楚地了解你的立场——他可以独来独往,但该合作就得合作。让孩子学习就当下的状况进行判断。

  就好像有的人在必须要合作的团体里,尽情发挥所长,与人相互往来;但当合作事项告一段落,也会倾向于选择让自己稍作沉淀。有时,一个人的确也自在,同时有必要。但进可攻、退可守,让自己在团体与一个人独处之间,可以自在地优游。

  增加合作性的活动

  当孩子需要脱离一个人的模式时,大人可得发挥灵感和智慧,好好设计、规划与安排一些合作性活动。

  例如在班上,这些活动可以是分组的报告(从搜集数据、汇总、讨论、分析、协调、安排与决定工作内容,以及最后完成报告),打扫工作责任区域的分配,班级球类竞赛,其他社团活动等。让孩子认识到,有些事,不得不面对。

  维持互动的燃烧能量

  当然,如果想要让孩子在合作性的活动中,感受到一个人之外的美好,让孩子能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好的经验就相当重要。

  这些有助于持续燃烧互动的火种,例如:事先强迫分组(依老师的决定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归属的组别),搭配孩子的优势力并让其有机会展现,多添加趣味的合作性活动,以及引导团体成员彼此肯定与回馈等。

  本文摘自《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交友秘诀》作者王意中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人际关系 沟通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