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的奖励,容易让孩子放弃?

2017年06月13日 06:3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 如何奖励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只是为了其背后的物质目的时,其实就失去了希望孩子自动自发的意义了。

  是心甘情愿,还是为了“点数”?

  泽泽4 岁的时候,我与老婆临时起意采用集点制度来奖励泽泽,只要是帮忙爸爸妈妈或帮忙做家事,可以得到一点。集满二十点,就可以得到一份礼物。当时我们是希望借由这种奖励方式,让泽泽自动自发帮忙大人,但是在泽泽获得一些点数、离点数集满越来越近之际,我们开始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有一次,泽泽吃完晚餐,很主动地把碗筷拿到水池, 并且在没有我们的提醒下,自己把碗给洗了,正当我们要称赞他的时候,泽泽突然说:“爸爸,我把碗洗干净了,可以得到点数吗?”我愣了一下说:“嗯,可以”虽然隐约觉得怪怪的,还是给了他点数贴纸。

  隔了一天,老婆在折衣服时,泽泽跑过来跟妈妈说:“妈妈,我想要帮忙折衣服。”老婆说:“好啊,谢谢你了,那你折你的衣服。”正当我坐在一旁看着这幅母慈子孝的画面,感到欣慰时,泽泽拿起衣服问妈妈说:“那我折完衣服,可以有一个点数吗?”于是,我开始深思,孩子做这些事,是心甘情愿?还是为了点数呢?

  当孩子的行为只是为了其背后的物质目的时,其实就失去了让孩子自动自发的意义了。于是,我与老婆讨论后决定,要停止对泽泽的点数奖励制度。

  属于孩子的责任,不应该用物质奖励

  “你只要乖乖坐好吃饭,就给你玩手机。”

  “你考试考一百分,就给你买玩具。”

  “你只要帮忙洗碗,就带你出去玩。”

  这些举凡功课、学习、吃饭、做家事以及与他人相处等事情, 其实都是孩子自己应该去做与学习的责任,当父母用物质奖赏这些属于孩子自己应该要肩负的责任时,其实就已经丧失了“责任”的真正意义了。

  当我们想要把“责任”回归到孩子身上时,我们会告诉孩子, 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做了之后会得到些什么。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执行这个“责任”的过程中,找到动机、乐趣及成就感。像是带孩子去上足球课,主要目的是希望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找到喜爱踢足球的动机、与朋友玩的乐趣以及踢进球的成就感。

  然而,用物质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应尽的责任时,孩子眼中就会只有这个物质奖励,而忽略了我们希望孩子去追寻的这些动机、乐趣及成就感。即使发现了,也会视而不见,因为孩子已经被物质的吸引所蒙蔽了。最后,当得到物质奖励(物欲)成为孩子做任何事的动机,购买行为成为孩子的乐趣,享受物质成为孩子的成就感时, 带给孩子的快乐就会稍纵即逝,而且奖励必须一次比一次大,才能满足孩子对物质无穷无尽的欲望。

  一旦哪天没有物质奖励,孩子就会完全提不起兴趣、缺乏动力,渐渐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乐趣也没有成就感,也较容易放弃。

  赞美,是最好的奖励

  放弃集点制度后,我们试了许多方法,最后发现,其实最好的奖励就是“赞美孩子”。

  我不是指一些空泛的赞美呀,像是“好乖啊”“真棒呀”“好听话”……当我们对孩子说这些空泛的赞美时,孩子年幼时或许会感到开心,主要是感受到大人的开心,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就会对这样空泛的赞美渐渐无感,因为孩子其实不知道我们在赞美他什么,像是“乖?为什么要乖?”“棒?哪里棒?”“听话?其实我没有很听话啊?”许多疑问及困惑,因此浮现。

  赞美句型这样说:“具体描述”+“内在特质”

  “具体描述”是当孩子做了某件很棒的事情时,我们详细地把其具体内容与行为描述出来,针对我们所看到的事实阐述给孩子听,同时让孩子知道,其实爸爸妈妈是真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内在特质”与孩子的人格特质有关。我们从许多事情的成果与表面,其实看不出来像是专注、坚持、节制、善良、注重细节等人格特质。当我们从孩子在做的某些事情,看到孩子的特质时,可以在孩子面前赞美他这个内在的特质,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并且因为这个特质而感到欢喜也更加了解自己,进而把优点发挥到极致。

  泽泽很喜欢画画,看到喜欢的卡通,就会把卡通里的主角画出来,而且画完后,都会秀给爸爸妈妈看。此时,我都会赞美泽泽: “哇!你画的好棒啊,每个角色都画得很像,跟卡通里的一模一样, 甚至连小细节都有注意到了呀(具体描述)。而且你画画的时候好认真啊,在画画时相当专注,爸爸好喜欢你画画的样子呀(内在特质)!”

  泽泽在学校参加足球社团,但表现普通,时常踢不到球或是被高年级的同学抢球,所以有时踢得有些无力。此时,我也都会赞美并且鼓励他:“爸爸知道你踢不到球的时候有些沮丧,不过我看到你依然很努力在场上奔跑,相当卖力的去抢球(具体描述)。你展现出那种坚持的毅力还有永不放弃的态度,是爸爸觉得最珍贵的(内在特质)。”

  透过赞美孩子,把我们所看的具体细节以及孩子的内在特质阐述给孩子知道,借以引导孩子找到动机、专注于当下的乐趣与感受突破自我的成就感,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动自发的动力。当孩子真心热爱某件事物时,根本不用大人催促或物质奖励,就能做得比我们想象中好。

  再小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称赞的切入点,孩子也会经由我们的赞美与鼓励,越做越好、越来越进步的!

  泽爸教养经

  当我们想要用物质当作孩子做了某些事情的奖励时,可以采取“顺道的小奖励”。例如:在去面包店的路上,花宝突然说很累不想自己拿背包,泽泽好心帮妹妹拿。到了面包店,我对泽泽说:“你真的很会照顾妹妹呀,刚刚帮忙拿背包。看你这么会帮助人, 爸爸多买一个布丁给你当奖励。”泽泽兴奋地大叫一声:“哇哦!”

  “顺道的小奖励”要在事情发生之后再跟孩子说, 而且是顺着事情发展的主轴,“顺便”给予的小小鼓励。这样会让孩子很开心能得到这个奖励,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喜悦也很开心,同时,也不会让这个物质取代了泽泽主动想要照顾妹妹的心意。

  本文摘自《转念:从命令式吼叫道亲密陪伴》作者魏玮志 由天地出版社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