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想法冲突时,怎么办?

2017年07月27日 06:30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 跳出对错,成就双赢

  亲子间许多事情,并非只有“对”与“错”,其中还包括许多弹性与宽容。倾听孩子的声音,认同孩子与爸妈不一样的想法,并试着让孩子了解父母这样说、那样做的原因及理由,才能一起想办法达成父母与孩子各自希望的目的。

  当孩子只想吃水果不要吃饭

  花宝撒娇地看着我并摇摇头,表示她不想吃饭了。我看了看花宝只吃了两口,依然满满的一碗饭,对花宝说:“但你只吃了几口啊,等一下肚子饿了怎么办?”花宝想了想,跑到客厅,手上拿着几片苹果,笑着对我说:“那我吃水果就好了,不用吃饭。”

  “不能只吃水果啦,还是要吃饭啊。”我摇摇头。

  “但是我吃饱啦,我现在只想要吃水果啊。”花宝被我拒绝,有点难过,还有点激动。

  “你才吃了几口而已啊,怎么会饱呢。”我笑了笑说, “不然,你再吃几口就好。”

  “我就是要吃水果。”固执的花宝不肯退让。

  “不行,就是要先吃完饭,才可以吃水果。”我也毫不妥协。

  互不退让的两方,亲子冲突一触即发。

  跳出“对”与“错”的框架

  “不能先吃水果,一定要把饭吃完。”

  “怎么只穿短袖呢,一定要穿外套。”

  “妈妈煮饭时,不可以进厨房,踏进来就处罚你呀。”

  回想我们一整天跟孩子相处,从起床、换衣服、吃饭、出门、洗澡和睡觉等,仿佛任何事情都陷入了“对”与“错”的框架中,而且只有照着大人的意思去做才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有时根本没有转圜的余地,只要孩子坚持要做与父母想法相反的事情,或许就会落得被处罚的下场。

  我们往往希望借由告诉孩子哪里做“错”了,让孩子记得为什么“错”,进而学习到什么才是“对”的。但生活中所有的事,难道只有“对”与“错”这两个选项吗?没有好好坐着吃饭,错!挑食,错!没有分享玩具,错!如此一来,不但让父母对于教养充满挫折感,孩子也会感到很沮丧。

  凡事只有“对”与“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退缩,因为动辄得咎,做什么都是“错”,以致信心全失。也会让孩子每天在猜测中度过,因为爸妈“对”与“错”的尺度会随着心情改变,这也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甚至演变成爸妈说不能做的事情,就趁着他们看不到的时候偷偷做,或是被发现了赶紧推卸责任。

  这跟被警察开罚单有何不同呢?

  当孩子的“导护队”,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父母要避免陷入“不断向孩子开罚单”的循环,不要做孩子的“警察(仲裁者)”,要跳出“对”与“错”的框架,成为孩子的“导护队(引导者)”。

  学校的“交通导护队”拿着旗棍,保护并指挥着过马路的孩童们,当孩子走偏时,没有对与错,“导护队”只需伸出旗棍一挥,引导孩子往学校的方向前进即可,而不是像警察一般,抓到有人违规,立即开罚单!

  当花宝只想吃水果不想吃饭,而我坚持要他先吃完饭才可以吃水果时,我突然惊觉:“哎呀,我怎么又陷入警察的角色了。”此时,我念头一转,如果我转换成导护队的角色,会怎么看待这回事?对花宝而言,现在水果比较吸引她,而我的目的是希望花宝不会饿肚子,然后得到充足的营养,那么,要怎么达到亲子双方各自的目的呢?

  我带着浅浅的微笑跟花宝说:“花宝,爸爸知道你比较想吃水果,但是爸爸希望你可以吃饱,那……”我停顿了一下,花宝瞪大了双眼,我接着说:“那——要不要吃水果饭啊?!”花宝听到可以吃水果,超级开心地点点头,我把花宝手上的苹果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饭里,再用汤匙挖了一大口饭菜,然后把一小块苹果放在饭菜上:“啊——”花宝立刻张开嘴大口吃了进去,边嚼边笑。

  最后,花宝将整碗饭连同水果全部吃光了,也更爱跟爸爸一起吃饭了。

  泽爸教养经

  父母以“导护队”的角色看待所有的事,会减少许多亲子间的战火,进而让亲子关系越来越好。比如,可以用马克杯装着半杯热水,在安全的保护下, 让对厨房感到好奇的孩子试着触摸杯缘的温度,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烫”,真正了解厨房的危险,而非只是一味地禁止孩子踏进厨房。或者,天冷时,干脆拿起外套,带着孩子站在外面直接感受温度,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多加衣服。如果担心,请孩子把外套放进包包里,只需提醒:“感觉冷了,就要拿出来穿哦。”不用硬逼着孩子穿外套才可以出门。

  本文摘自《转念:从命令式吼叫道亲密陪伴》作者魏玮志 由天地出版社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